“聯姻”華為競速汽車賽道,廣汽、小康股份股價“冰火兩重天”

3月9日,有消息稱,華為與廣汽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廣汽埃安,已着手聯合開發下一代智能電動汽車,雙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發團隊。受消息面影響,當日廣汽集團收盤報10.99元每股,漲4.77%。同日,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小康股份)卻以10%的跌幅收盤,而在近日,小康股份與華為在深圳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方向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

對於上述兩家公司的合作,華為官方並未作出回應,但內部人士表示,去年起已和上述兩家公司展開合作,華為在其中的角色就是技術合作夥伴和部件供應商。

華為此前曾表示,公司在汽車領域的策略不會改變,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華為與車企頻頻牽手

近年來,華為在與汽車相關的許多領域,進行了深度佈局。這些領域除智能互聯、車機系統之外,還有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設計、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等。“華為會不會造車,會於何時造車,會不會與特斯拉等國際品牌直接競爭”,始終為汽車圈所關注。

據記者瞭解,2019年初,重慶小康工業集團就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全面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在工業互聯網、ICT 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小康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張興海在簽約時表示,雙方的合作是對小康集團汽車新制造模式的一次深切踐行。

而在今年1月20日,小康股份曾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與華為已在三電、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方面展開合作。隨後,華為就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正式發佈了聯合華為共同研發的全新智能增程系統駝峯智能增程系統,以及基於這一套系統打造的賽力斯SF5自由遠征版車型。

華為稱,SF5動力系統依託的是華為數字化開發平台PDDP,基於人工智能/高精度仿真模型,結合多物理場耦合,AI仿真尋優技術,可以將開發效率提升10%。

不過,根據小康股份最新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小康股份旗下電動車品牌賽力斯SF5的銷量僅為1051輛。

而華為與另一家車企廣汽集團的合作則開始得更早。

據悉,從2017年開始,廣汽集團先後兩次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技術展開戰略合作,加速推進戰略合作項目,實現多個系統的量產搭載。2019年9月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將聚焦在計算與通信架構,迎接軟件定義汽車發展的趨勢,綜合雙方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續迭代升級的數字平台,真正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傳出的“最新消息”很多都是此前與車企合作協議裏的落實,並沒有太多更新的東西。

爭奪新賽道話語權

儘管“緋聞”不斷,從華為在汽車領域“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的自我定位來看,華為希望做的幾乎是汽車硬件以外的所有產品。

華為表示,華為在智能座艙上主要以通過“麒麟模組+鴻蒙OS+HiCar”的模式切入,此外如MCU、CDU、5G芯片、手機 NFC 等汽車產品也開始逐步“上車”。

簡而言之,在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華為希望打造一種“計算+通信”的全新架構切入汽車領域。目前,華為將汽車所有功能歸類後交由智能座艙、整車控制和智能駕駛三個平台控制,通過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統將每一個平台都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統,並推動標準統一以便執行部件配合和第三方開發。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華為內部擁有一套AUTOSAR汽車嵌入式系統軟件架構,在這個公有架構下,可以為汽車提供“打包式”的軟件建設服務,並“模塊化”的優化軟件主體,讓汽車開發能夠在一個開放、通用的統一標準下,進行不同公司間的分散功能實現,並最後集中配置。

對於直接造車或者入股車廠,華為此前曾表示,華為不是一家汽車製造商,但希望通過ICT技術成為面向數字汽車和新增零部件的供應商,使汽車造商能夠製造出更好的汽車。也就是説,華為的策略不變,進軍汽車領域的初衷就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但由於汽車行業的本身的特點,需要大量專利支撐,而華為目前相比於國內傳統的汽車製造商還是有一定差距。與傳統車企合作在外界看來是探尋新賽道的捷徑之一。

此外,據記者瞭解,2021年以來華為已公開多個電動汽車相關專利,包括“一種制動助力系統及制動方法、電動汽車”、“行人檢測方法、裝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和芯片”、可延長電池壽命的“硅碳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以及“新能源汽車減速器、動力總成及車輛”等相關專利。雖然華為一直表示“不會造車”,但從專利的內容來看,均指向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或創新環節。

文章作者
  • 李娜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1 字。

    轉載請註明: “聯姻”華為競速汽車賽道,廣汽、小康股份股價“冰火兩重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