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恢復通航之後
【特別關注】
光明日報駐開羅記者 肖天禕
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3月29日表示,被困在蘇伊士運河近一週的貨輪“長賜號”已經順利擺脱擱淺。隨着運河航運逐步恢復正常,此次事件的善後工作也在穩步推進。當地時間3月30日下午,埃及總統塞西在視察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海事訓練與模擬中心時表示,埃及對此次事件的妥善處理彰顯了蘇伊士運河在世界貿易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埃及人保衞蘇伊士運河的決心。
圖為3月30日在埃及伊斯梅利亞省拍攝的航行在蘇伊士運河上的貨輪。新華社發
運河危機凝聚埃及民心
塞西表示,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在管理運河、造船和全球貿易物流等方面擁有150年的經驗,其中遭遇了數次危機。但無論是1956年7月的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危機,還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埃及人民都團結一致,成功保衞了蘇伊士運河,彰顯了埃及人民的愛國情感。他説,每個埃及人都“將蘇伊士運河當作自己的兒子”,每次危機埃及人民都默默支持自己的國家,埃及人樸實無華、熱愛祖國,並致力於實現國家的安定與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一張埃及挖沙工人振臂高呼慶祝“長賜號”順利擺脱擱淺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很多人將這張照片同1973年10月在同一地點,一名士兵舉起手來慶祝戰場獲勝的場景做對比。有留言稱,這體現了埃及人在危機中的韌性和力量。儘管經歷了艱難的歲月,他們仍具有頑強的毅力和取得成功的能力。時隔近半個世紀,在同一地點——蘇伊士運河岸邊,人們見證了同樣的喜悦和勝利時刻。
照片的主人公阿里·阿瓦米表示,其從事挖泥機機械技術員的工作,這次的成功得益於大家的協同合作。他坦言,當得知要去挖沙的時候,他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巨大的船身和沉重的貨物使挖掘工作看起來困難重重,但他和同事們仍然頂住壓力,冒着安全風險最終完成了疏浚作業。
事故原因或屬人為失誤
據《勞埃德船舶日報》報道,船員將接受調查,並移交船舶的數據記錄儀。調查由巴拿馬主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保險方國際保賠協會集團中的英國保賠協會(P&I)、船舶租賃方長榮海運和船東日本正榮汽船公司或將同時進行平行調查,任何結論和發現將報告給國際海事組織。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説,沙塵暴和強風是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但惡劣的天氣並不是造成船舶擱淺的主要原因,這表明可能出現“技術失誤或人為失誤”,但在根據國際標準進行調查之前,無法確定誰將承擔損失。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顧問賽義德·謝沙3月30日在參加電視訪談時表示,以目前掌握的數據看,此次事件的責任方有兩個,第一方是貨輪的擁有者公司,第二方是貨輪的運營者公司。勞埃德船級社初步確定事故發生時風速約為30節,導航規則允許涉事船隻在這種情況下航行,此外船的動力和轉向系統一切正常,這表明對船舶運營及航行人員負責的一方或將承擔主要責任。謝沙還表示,運河管理局向船長提出了8項配合調查的要求,但船長目前仍未予以答覆。
謝沙解釋,埃及向責任方索求賠償受國際海洋法保護,同時由於此次事件屬於因不可抗力產生的突發事件,因此受事件影響而滯留的貨船損失管理局不予賠償。惠譽評級公司表示,由於運河通航中斷,責任方和保險公司可能面臨總計數億美元的損失。不過有專家表示,由於運河已經順利通航,此前滯留的船隻也逐步完成通行,因此不能簡單將每日平均通行費乘以滯留天數得出損失數字,最終賠償數字需要各方妥協讓步。
運河管理現代化:埃及希望同中國合作
塞西在考察時還説,對此次事件的調查將保持完全的公開透明,不會對有關方面施加行政壓力,因為調查清楚事故原因有助於埃及增強運河管理、維護和危機應急處置的能力。他還表示將加大對疏浚船、挖掘機等裝備的購買升級和人員培訓,以應對類似事件發生。據悉,此次埃及派遣的挖泥船是蘇伊士運河最大的挖泥船,也是中東最大的挖泥船。塞西強調,他想向世界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事態已經恢復正常,蘇伊士運河的航行通道安全無憂。他強調説,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是有競爭力的,蘇伊士運河將繼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關鍵角色。
阿拉伯科學技術與海運學院院長、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成員伊斯梅爾·阿卜杜勒·加法爾對記者表示,埃及期待在海運和運河管理現代化方面同中國展開合作。他認為,此次事件既是危,也是機,更是警鐘。面對此次史無前例的運河船隻擱淺事件,埃及以強大的技術和實踐能力化險為夷,但埃及更需要未雨綢繆。他舉例説,30日埃及方面同華為公司聯合設立的ICT(信息通信技術)學院有助於培養埃及相關領域的高科技信息人才,幫助埃及在運河管理、船隻調度、氣象監測、危機處置、應急模擬等方面邁向智能化、信息化。他期待中國的高新技術可以幫助埃及,實現互利共贏。
(光明日報開羅3月31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1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