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美股瑞幸咖啡22億財務造假被逼到了退市的牆角,A股康美藥業300億造假大案再起軒然大波。
日前,一紙刑事判決書揭開了港股東嶽集團的遮羞布,山東淄博的亞洲氟硅巨頭幾年前被裏應外合“借”走近30億,留下了15億的大窟窿。
儘管涉事方一頓東拆西補,但終究填不住巨坑,多家銀行被裹挾其中,有的被騙貸,有的則成為造假鏈條上的一環,當地齊商銀行就開出了8.6億元的虛假銀行詢證函。
01 意外曝出8.6億財務造假案
詢證函是審計機構在執行審計過程中,以被審計企業名義向銀行發出的,用以驗證該企業的銀行存款與借款等事項是否真實、合法、完整的詢證性書面文件。
然而近年來,作為金融機構中的“大哥大”,銀行卻屢屢在詢證函上配合上市公司造假,瑞幸咖啡案餘温尚在,東嶽集團又爆出了一起。
金融界《財經天眼》從山東淄博中級人民法院獲取的刑事判決書顯示,民營500強企業,在山東赫赫有名的東嶽集團曾捲入盟誠集團民間借貸風波,導致2014年年報審計出現了困難,為了順利過關,時任財務總監李某成功疏通了當地齊商銀行桓台支行行長寇某,在後者的運作下,為東嶽集團開具了8.6億元的虛假詢證函。
天眼君查閲了東嶽集團2014年年報,其應收賬款和其它應收款項為17.86億元,其中就包括了子虛烏有的在齊商銀行的委託理財8.6億元。
02 上市公司被“騙”30億
8.6億虛假詢證函,僅僅是那起借貸案的冰山一角,天眼君從另外一份判決書中發現,當年東嶽集團在財務總監李某的配合下,累計被盟誠集團借走29.24億元,最終償還額僅為14.46億元,留下了14.78億元的巨坑。
日前,《財經天眼》聯繫了東嶽集團,試圖瞭解事件的最新進展,不過對方接聽後又果斷掛斷了電話。
公開資料顯示,東嶽集團成立於2006年,並於2007年登陸港交所。主營製冷劑、高分子材料,為國內氟硅行業龍頭企業,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
目前擁有港股東嶽集團、A股東嶽硅材2家上市公司,另外東嶽未來氫能材料正在籌劃科創板上市。
即將擁有3家上市公司的“東嶽系”已然龐大,但其實控人傅軍旗下新華聯集團資本版圖更為驚人,除了“東嶽系”,還控股或參股新華聯、新絲路文旅、賽輪集團、北京銀行、宏達股份等9家上市公司。整個新華聯集團總資產超過1300億元,全資、控股、參股企業100餘家。
不過,2020年資本大佬傅軍突遇艱難時刻,新華聯集團債務危機爆發,目前已經發生連環違約。
03 被銀行貸款、過橋資金壓垮
在東嶽集團的公告裏,自己也是“受害者”。
一切源於盟誠集團的借貸,後者在快速擴張過程中欠下了銀行十幾億貸款和利息無力償還,據內部人士透露,早在2013年底,銀行抽貸厲害,盟誠集團資金鍊就已斷裂。
於是驚心動魄的拆東牆補西牆開始了。
為了還銀行貸款,盟誠集團不得不去借過橋資金,堵上貸款後再辦理續貸,繼而去還過橋資金和高昂的利息。
不過,龐氏騙局終將被揭穿。
東嶽集團2012年開始捲入這場旋渦,到2015年末,共計被盟誠集團借走29.24億元,用於堵銀行貸款、過橋資金等,最終14.78億元未能償還。東嶽集團原財務總監李某曾發現過問題,但他還是選擇了留在同一條船上,寄望盟誠集團能夠辦下新的貸款,堵上東嶽集團的窟窿。
當年在涉及交通銀行的一起糾紛中,為了能夠讓盟誠集團拿到交行貸款,東嶽集團不惜提供了5億元保證金。如意算盤是,通過5億保證金,盟誠集團拿到5億貸款,然後以貨款形式流入東嶽集團,這樣一來,東嶽賬面上5億變成了10億,作為上市公司,財報瞬間優化。
然而事與願違,千瘡百孔的盟誠集團連利息都無法按時支付,交行立刻扣劃了東嶽集團5億保證金。事後東嶽將此事鬧上了法庭,均以敗訴告終。
在另外一起案件中,盟誠集團為了拿到工商銀行4.55億元貸款,付出的代價是,替工行抗下1.35億的不良貸款。
盟誠集團借貸黑洞堪稱民間借貸案的“教科書”,被判17年的法人代表李方學回憶起那段日子時説,“整天想着跑貸款、借錢,用於堵到期的貸款、借款,根本沒心思考慮企業生產經營。”
04 齊商銀行8.6億假詢證函始末
山東淄博,齊文化發祥地,齊商銀行即由淄博商業銀行更名而來。
捲入盟誠集團借貸案中的齊商銀行,同樣是為了給東嶽集團修飾財報。
2015年初,港股上市的東嶽集團需要發佈2014年財報,然而此時正深陷盟誠集團借貸騙局,為了應付審計,東嶽集團原財務總監李某找到了時任齊商銀行支行長的寇某,為其出具虛假的總計8.6億元的銀行詢證函。作為回報,李某承諾東嶽集團將在齊商銀行多存款。
寇某“經過四五天的思想鬥爭之後”,安排下屬繞過必要的審核等程序,違規在詢證函上蓋下了公章。
下屬知道詢證函內容虛假後曾詢問寇行長,她説,“東嶽集團是大公司,趕緊給他辦了吧。”
公開資料顯示,寇某2004年入職齊商銀行桓台支行,2013年3月成為桓台支行行長,2015年11月升至濟南分行營業部總經理。3個月後就因8.6億虛假金融票證被拿下,10多年的奮鬥毀於一旦。
金融界《財經天眼》發現,實際上齊商銀行除了出具8.6億鉅額虛假詢證函外,還在一起交易中為盟誠集團墊款4600萬元,如今盟誠集團早已資不抵債,齊商銀行勝訴後多次執行無果。
05 曾被1個人連續騙貸5次
回顧齊商銀行十幾年的發展軌跡,近幾年正在走下坡路。
根據天眼查資料,齊商銀行年度淨利潤在2013年達到頂峯8億元,借貸案爆發的2014年業績遭遇了拐點,隨後一蹶不振。
去年,齊商銀行實現營收27.43億元,同比增長6.84%,淨利潤5.94億元,同比增11.80%。不過營收中超過一半是關聯交易,涉及金額為13.60億元。
截至年末,集團口徑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1.80%,較2018年末明顯下降,但可疑不良貸款餘額從557.99萬元增至2.78億元,增幅接近50倍。
齊商銀行業績進入乏力階段,內控問題也在近年屢屢爆發。
去年9月,齊商銀行西安分行(唯一一家異地分行)一天領走了10張罰單,具體原因包括髮放貸款用於購買本行不良貸款和銀承墊款、發放貸款用於承接本行風險資產;票據業務管控嚴重不足、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照規定繳納抵押評估費、轉嫁經營成本等。
更早之前,因商業承兑匯票貼現業務存在存貸掛鈎、張店支行未按規定審查貿易背景真實性、桓台支行未按監管要求監測貸款資金用途等問題,齊商銀行遭山東銀保監局處罰。
另外,去年5月,齊商銀行鄒平支行被騙貸4330萬元,騙貸人使用偽造財務報表、虛構貿易背景、改變貸款用途的方式,5次偽造資料均未被發現……
06 寫在最後
近年來,詢證函造假頻頻出現,從康美藥業,到康得新、富貴鳥、瑞幸咖啡、東嶽集團……
齊商銀行寇行長的刑事判決書中寫道,“銀行詢證函是銀行向有關詢證部門證實單位或個人資金狀況和信譽的證明文件,屬於資信證明。”
寇行長開出了8.6億虛假的資信證明,最終獲刑1年半。而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中的“壓艙石”,如果資信丟了,恐怕多少年都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