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大年,IPO大年!這些AI獨角獸正奔向資本市場 誰將率先上市?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又一次!研究指出,人工智能產業將正式步入加速爆發期,2021年有望成為人工智能產業大年。
人工智能、雲計算和5G,並稱當下“三大科技紅利”。此前已有券商提到,需求爆發疊加政策鼓勵將加速產業化落地,當前人工智能有望進入規模商用的紅利兑現階段,在2021年相關企業有望實現業績釋放和估值提升的戴維斯雙殺,“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以及其他細分龍頭值得關注。
資本層面來看,隨着人工智能產業成熟度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對其關注度有望提升。國海證券此前預計,2021年將是人工智能企業IPO大年。
2020年至今,一批AI獨角獸接連向資本市場奔來……
AI獨角獸IPO提速,科創板是主賽道
1月17日,華西證券研報指出,疫情催化下人工智能應用加速爆發,獨角獸接連上市,2021年有望成為產業大年。考慮到人工智能在前沿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五”有望將人工智能放在更重要位置,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作為新基建的重點方向之一,預計人工智能產業將會加速爆發。
資本先行,當下AI龍頭正在加速IPO進程。國海證券1月11日研報即提到,預計2021年將是人工智能企業IPO大年,產業成熟度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產業關注度有望提升。
其中一批AI獨角獸正在向科創板疾馳而來。目前科創板已有兩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虹軟科技以及寒武紀。
“CV四小龍”中,除了商湯科技外,雲從科技、依圖科技和曠視科技均籌劃在科創板上市。
其中,雲從科技於去年8月正式啓動IPO輔導,11月報科創板上市輔導驗收,12月獲上交所正式受理,計劃募集37.5億元,在當月已獲首輪問詢;
依圖科技則在去年9月啓動上市輔導,同樣擬以公開發行CDR的上市在A股上市。11月,上交所正式受理其科創板上市申請,計劃募集75億元,12月獲首輪問詢;
曠視科技在今年1月12日公示已接受上市輔導,並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此外,AI領軍企業也紛紛提速上市,智能語音賽道獨角獸雲知聲、AI視覺領域獨角獸雲天勵飛等也已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分別計劃募集9.12億元、30億元。
AI醫療公司推想醫療、人工智能癌細胞診斷企業蘭丁智醫、眼科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公司鷹瞳科技已啓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此外,醫渡科技在2021年初也完成了港股上市。可以預見,2021年將有一批AI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科創板日報》記者接觸到的業內人士普遍認可2021年是AI產業大年、IPO大年的觀點。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在接受《科創板日報》採訪時談到,5G今年覆蓋會快速擴容,將推動各種物聯網應用的落地,給AI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化環境;同時,科創板也會加快擴容,AI公司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AI符合科創板屬性,科創板估值高,註冊制,也是AI公司最佳的上市目的地。
星視界資本創始人郭劍武談到,優質AI企業上市相對以往容易,同時還將帶動新一輪人工智能在二級市場的爆發,無論是算法,還是各個底層、應用層和UI層,都將會有一個業績爆發。
他還指出,科創板是目前AI企業尤其是底層芯片、應用層、邏輯層企業上市的主力,有可能聚集形成AI產業鏈;同時人工智能的範圍較為廣泛,在A股或其他市場,實際上已經聚集了智能硬件、底層、算法相關企業。
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含科創板)共計有人工智能類上市公司37家,包括科大訊飛、浪潮信息、賽為智能等知名企業。
一級投資火爆:全年137筆融資,總金額達253億
二級火爆,一級同樣火熱。
郭劍武談到,實際上一級投資市場在2015-2017年已經迎來了人工智能的爆發期;而從一級向二級蔓延,有一個逐漸顯現的過程。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指出,AI產業具有很高的技術應用門檻,自然是一級資金追逐的重要對象。
虎博搜索數據顯示,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全年共完成137筆融資,已披露總金額達253億元。依託AI算法芯片化能力提供數字城市解決方案的雲天勵飛是2020年融資額最大的企業,兩輪總計獲得20億元融資。緊隨其後的是“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科技和主打機器學習的第四範式,分別完成了C輪18億元融資和C輪16.1億元融資。
“‘四小龍’以及其他獨角獸,其資質、技術積累和市場驗證,已經取得了投資人的信任。”況玉清評價。
2021年至今,AI投資的火爆趨勢仍在延續,一日數單也非罕見。
以1月18日為例,AI芯片公司墨芯迎來最新戰略投資人——浪潮。該公司創立於美國硅谷Los Altos,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創始團隊包括來自於卡內基梅隆大學人工智能科學家和硅谷芯片行業資深芯片架構師和設計工程師。據稱公司將在2021年中旬推出Antom芯片,算力將是FPGA原型機200倍。
同日,聚焦在交通安全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眼控科技對外宣佈完成新一輪數億元融資。
“資本會追逐這些優質AI項目。目前市場上錢很多,好的項目是不用愁的。”星視界資本創始人郭劍武談到。
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預測,2020年國內AI市場規模將達到62.7億美金,2019-2024年人工智能市場複合增速將保持30%以上,2024年會達到172.2億美金。同時中國在全球AI市場的佔比將從2020年的12.5%上升至2024年的15.6%。艾瑞諮詢報告還顯示,預計2022年國內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73億元。
就AI投資的前景,郭劍武認為,首先應高度肯定AI技術對於降本增效以及破除人類侷限性方面有較大裨益。但他同時也談到,目前AI概念很火,投資時需認準“真AI”,即“涉及機器學習”、“有足夠量的大數據”、“能有效的建模”等,其次要看AI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痛點)。“再過個2-3年,在原始數據、算法、算力以及應用場景更接地氣的情況下,AI才將真正迎來更大的爆發。”郭劍武如是稱。
從投資的角度,在他看來,目前較好的賽道包括AI芯片、AI無監督學習、藉助AI將大數據標籤化,AI無人駕駛、AI+生命科技,等等。
還有這些挑戰
產業前景廣闊無疑,但留給AI企業的挑戰也不少。
數家科創板申報企業披露的招股書顯示,營收較少、業績虧損仍當下AI企業的普遍常態。2019年度,依圖科技虧損36.42億元,雲從科技虧損17.08億元,雲天勵步虧損5億元,雲知聲虧損2.13億元。而曠視科技在2019年上半年即虧損5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方面,多數企業也多期仍未扭正。
AI產投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CV確實是最快介入AI領域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由於應用場景所限,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盈利模式也遇到了瓶頸。未來包括CV在內的AI企業將如何走,最重要的是應用場景如何落地,是否真正解決實際痛點,包括在不同的垂直賽道要獲得完整的原始數據。突破口在這裏,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空談AI沒有意義。”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此前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訪問時也談到,“AI並非行業,而是術,是手段,必須和具體場景結合。通過AI手段,能重構具體行業場景價值鏈,實現技術賦能,形成場景標準解決方案,最終達成商業價值。”
曠視選擇了智慧物流這一行業,場景是倉儲。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也談到,目前AI企業多數仍處於早期投入(“燒錢”)階段,具體場景應用落地及完善仍需要過程,未來的突破點也在於此。其中難點在於技術的打磨,很多場景下AI離真正人工替代還很遠。“比如説智慧交通領域,如果一個城市的所有交通信用燈系統都改由AI來控制,根據車流量要合理動態分配紅綠燈時間,而不是一刀切,相信城市的交通通勤效率會得到極大提升,但這些我們還遠沒看到……當然,這只是一個場景,很多場景下都是這樣的。”況玉清指出。
AI技術進一步精進,在採訪中也屢被提及。
產業諮詢人士指出,國內的大部分AI企業偏應用型,主要是基於谷歌等公司的頂層開源算法架構去開發具體應用落地產品。但實際上從0-1的原創能力才是技術核心。
其次是AI人才稀缺。據前述產業人士介紹,目前在AI領域,超高水平的人才,跟硅谷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算法層面能夠取得重大原創突破的人才。“AI企業前期研發投入需要錢,但最關鍵的還不是錢,而是缺人。”該人士如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