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港經濟的未來在創新

臨空港經濟的未來在創新

北立傳感生產車間(東西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北立傳感器醫療探頭營業收入預計可達1000萬元。”北立傳感器技術(武漢)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李龍博士近日透露,疫情期間,該公司產品替代進口傳感器產品,與國內醫療器械製造商合作,完成了大批呼吸機訂單。

據瞭解,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高性能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後端模組,可廣泛應用於氣體分析、火焰探測、非接觸測温、醫療檢測和衞星遙感等領域。北立傳感項目也成功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項目,並獲立項支持。

這家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正是科技成果項目在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成功落地轉化的縮影。其順利發展離不開區區域為其提供的“店小二”式服務和多項政策扶持。

近年來,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大力培育創新主體,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建設創新平台,多措並舉助力科技創新實現“等高對接”,推動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2019年全區企業累計轉化應用科技成果500項,成交金額近40億元。今年以來,該區企業已累計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0項,合同成交金額超6億元。

育主體促轉化。該區目前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99家,現有201家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將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壯大創新主體,力爭2020年高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以上,落地轉化科技成果220項以上。

引人才促轉化。去年,武漢現代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獲批籌建;今年上半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領銜的中國食藥用菌研發基地落户,柔性引進院士成為臨空港企業的常駐專家,推動“院士經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建平台促轉化。高新產業辦依託中南高科東西湖科創中心等專業第三方平台資源,形成“政府引導、園區搭台、企業創新”的市場化招商引資模式,今年已簽約入駐18家科創企業。同時,全區依託企業建有各類研發中心75家,其中省級以上研發中心18家,將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引進一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及人才落户。

強服務促轉化。該區大力宣傳科技政策清單,支持企業享受科技政策支持,及時撥付兑現獎勵補貼資金,預計今年將兑現落實8000萬元科技專項資金。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區內企業建設各類研發中心、研究院等技術創新平台,深化校企產學研合作,力促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培育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在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提升產業創新水平等方面精準發力,促進全區科技事業邁上新台階,切實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阮祥紅 胡紅兵 彭吉松 彭輝 李文 黃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2 字。

轉載請註明: 臨空港經濟的未來在創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