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標死、出局生”?跨國藥企業績“變臉”,輝瑞剝離普強仿製藥業務

“中標死、出局生”?跨國藥企業績“變臉”,輝瑞剝離普強仿製藥業務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藥品集採的大潮下,進口原研藥的市場份額正在攤薄。

據各大跨國藥企日前公佈的財務報告顯示,中國區業績紛紛“變臉”,銷售額出現下滑。在輝瑞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中,非專利品牌和仿製藥部門普強的三季度銷售額僅為19.16億美元,收入同比下降了18%。對此,輝瑞財報中表示,受立普妥和絡活喜未進入藥品集採的影響,普強中國區業績出現下滑。

另一大製藥巨頭拜耳的半年報顯示,其旗下產品拜唐蘋的二季度銷售額下降73.8%,公告稱原因是中國的帶量採購政策,大幅降價無法被由此帶來增長的成交量所抵消。

此外,包括賽諾菲的波立維(硫酸氫氯吡格雷)、禮來的力比泰(培美曲塞二鈉)和阿斯利康的易瑞沙(吉非替尼)銷售金額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在原研藥市場面臨集採衝擊的同時,跨國藥企也在加速變革。輝瑞旗下業務部門輝瑞普強和邁藍宣佈正式合併,於11月16日成立全新醫療健康公司暉致。至此,輝瑞正式剝離了其仿製藥業務部門,集中火力到生物製藥業務上。

醫藥戰略顧問周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一輪比一輪激烈的帶量採購中,各家藥企的應對策略也帶來了整個行業的變革,但是進口原研藥國產替代,尤其過專利期原研藥大幅降價已不可逆轉。

“中標死、出局生”出現反轉

輝瑞的立普妥(阿託伐他汀)為他汀類血脂調節藥,15年累計銷量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了全球藥品銷售的神話,被業內譽為“立普妥時代”。另一款絡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也是大名鼎鼎,自從1990年問世以來,絡活喜是世界處方量最大的治療高血壓的品牌藥物之一。

2019年國家藥品集採啓動之初,輝瑞這兩款明星品種立普妥和絡活喜因降價幅度不到位,而未能進入集採之列。當時有業內人士判斷,輝瑞應該對集採以外的市場相當自信,憑藉其強大的營銷能力,或許能在院外市場另闢蹊徑。

從輝瑞2020年中報來看,失標的確並沒有讓普強業績出現跳水,而且受立普妥和絡活喜的銷售強勁推動,普強中國收入反而增長了17%。

在跨國藥企對集採大幅度砍價一籌莫展之際,普強失標後的業績增長在當時也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甚至在一些藥企和業內人士當中形成了一種藥品集採“中標死、出局生”的想法和猜測。

之後在今年8月,第三批藥品集採上海開標時,輝瑞、默沙東、諾華、阿斯利康、禮來等多家跨國藥企的26個原研藥品種並未選擇主動降價,意味着放棄集採市場。

不過,今年三季度國內藥品銷售市場形勢急轉直下,輝瑞的業績表現證明“出局生”的説法似乎並不那麼靠譜。另據阿斯利康披露,其未中標品種倍林達、可定和洛賽克的銷量也在新興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周樹認為,隨着藥品集採進入常態化,國產替代逐步推進,跨國藥企進口原研藥的銷售額還將進一步稀釋,原研過專利期藥大幅降價更是不用説。但轉戰零售市場後到底能給企業自身帶來多大的銷量,仍面臨種種不確定性。

被攤薄的蛋糕依然誘人

國家和省級藥品集採已經常態化,進口原研藥將失去在公立醫院市場的霸主地位,集採和一致性評價在一定程度加速了國產仿製藥對專利過期原研藥的替代。

賽諾菲在第三季度業績公告中稱,波利維、安博維和亞莫利三款產品受藥品集採影響,銷售額分別下降64.1%、37.8%和44.4%。而賽諾菲中國市場第三季度整體收入,也同比下降8.9%,為7.75億美元。

進口原研藥的品牌高溢價優勢已經難以維繫,日漸被同質價優的仿製藥瓜分市場。根據第三批集採結果,外資藥企僅有三家入圍,分別是輝瑞、衞材、優時比,而拜耳、阿斯利康、禮來、葛蘭素史克(GSK)、中美施貴寶、默沙東、諾華、西安楊森等藥企紛紛出局。

雖然進口原研替代已成大勢所趨,但藥品集採中的公立醫院仍是國內最大的市場,對於跨國藥企而言,面對中國醫藥市場需求的巨大體量,被攤薄的蛋糕依然誘人。

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化學藥銷售額已經邁進了萬億時代。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3-2018年中國公立機構終端化學藥銷售規模逐年遞增,但增速有放緩趨勢。2018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及鄉鎮衞生院)終端化學藥銷售額為10325億元,同比增長7.36%。

2019年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總銷售額17955億,同比增長4.8%,其中,公立醫院終端市場份額高達66.6%,公立基層醫療終端份額佔據10%。僅僅以城市公立醫院銷售情況來看,2019年,該領域藥品銷售額就已經高達8739億,佔全國藥品市場48.7%。而其中,化藥市場重點領域又無疑聚焦於腫瘤、消化及代謝、心腦血管、血液和造血系統、神經系統等領域。

今年1月的第二輪國家藥品集採中,原研藥和仿製藥競爭就已十分激烈,全部33個品種中,原研藥企參與的有24個品種,甚至出現了原研藥報價低於仿製藥的現象。在33個品種中,外資原研藥平均降幅為82%,仿製藥平均降幅為51%。

比如,拜耳的拜唐蘋和兩家國內企業的仿製藥共同角逐,結果拜唐蘋阿卡波糖片報出了全球新低價,降幅超過90%,直接讓對手華東醫藥淘汰出局。

雖然,拜耳集團的2020半年報顯示,拜唐蘋的二季度銷售額下降73.8%,公告稱原因是中國的帶量採購政策,大幅降價無法被由此帶來增長的成交量所抵消。但是拜耳處方藥全球總裁Stefan Oelrich在11月8日的第三季度財報會上表示,中國市場仍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因此不久就會實現正向增長。

今年下半年以來,拜耳在中國市場上動作頻頻,先是與華領醫藥就其首創糖尿病治療藥物dorzagliatin在中國達成商業合作協議,又宣佈投資超過5000萬歐元啓動處方藥北京工廠產能提升項目。

面對明年下一波集採,周樹表示,跨國藥企將逐漸在集採中形成分水嶺,一邊是對集採仍持觀望態度,寄希望於大力拓展公立醫院外市場;一邊是主動降價,不惜以行業最低價保住陣地,為未來新產品上市提前佔領渠道。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標死、出局生”?跨國藥企業績“變臉”,輝瑞剝離普強仿製藥業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