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抄底,抄在"半山腰"

編者按: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作者:何劦, 編輯:張軼驍,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過去兩年瘋狂開店的海底撈,正在遭受“抄底失敗”的負面衝擊。

2月21日上午,海底撈發佈業績預告,2021年,海底撈淨虧38億至45億,此乃2021年300餘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全球疫情等因素導致。

當日,海底撈收盤報19.08港元,較前一個交易日跌5.54%,距離2018年9月上市時17.80港元的價格所差已經不多。

從財報上看,海底撈既有門店的經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此次鉅虧的38億元-45億元中,有大約33億-39億元是2021年關停300餘家餐廳及餐廳業績下滑等因素,帶來的長期資產處置損失和減值損失。

無論是資本市場的估值,還是業績,抑或是線下門店的實際表現,都在預示着,海底撈此前兩年的發展出了問題。

漲價+擴店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餐飲業剛剛復業,海底撈就因為一次“光明正大”的漲價,成為了眾矢之的。

米飯7元/碗,半份土豆13元/盤,小料從8元漲至10元,人均消費達到了220元以上。這是當時一位網友曬出的菜單。

海底撈方面當時回應稱,目前海底撈各家門店復業桌數、接待顧客數量均有所限制,員工也無法滿員工作,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公司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很快,這波公開漲價就因為網上一片罵聲不得不停止。一週之後,海底撈宣佈,所有菜品回調至2020年1月26日之前的水平。

但隨後亦有顧客表示,海底撈的人均消費還是有小幅的上漲,從此前的人均100-110元,上漲至人均170元上下。

海底撈抄底,抄在"半山腰"

漲價風波之後,海底撈便迎來了一波大規模開店的浪潮。據統計,2020年新增門店544家,到2020年底,全國一共有1298家門店,約為2018年的三倍。根據2021年海底撈中報,截至2021年6月底,海底撈全球門店數量已達1597家。

這些門店的火爆程度也不一致。海底撈App顯示,曾經被視為海底撈“最智能”的北京中駿世界城餐廳,2月21日晚6點左右的黃金就餐時間小桌僅需等位4桌,中桌和大桌完全不需等待。上海靜安大融城店和深圳福田卓越店也無需等座。而在過往,曾有多位消費者在大眾點評留下過中駿世界城店排隊4小時的記錄。

在其他三四線城市,內蒙古包頭的兩家門店全部暫停營業,大連的海底撈門店則取消了24小時營業,只營業到凌晨3點。

與海底撈火爆程度下滑相對應的是,門店服務員的神經被繃到了極致。

2011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讓外界見識到了這個餐飲巨頭的功力。

從“把員工當人”的管理理念到對自身制度的深刻反思,彼時,海底撈的確是中國餐飲界的典範。

但不少海底撈門店服務員的反映是,待遇不算低,但確實也把每一個人的體力和精力耗到了極致。

知乎上有用户寫道:以前實習的時候當過,是真的累,晚上九點能讓你幹到晚上凌晨一點而且是高強度,能跑起來笑起來的才能當服務員,做不到會被特別關照,要麼就調後堂。

好的一面是,住宿條件、餐飲條件都不錯,工作同事關係比較簡單融洽和諧,很多小夥伴還是挺可愛的,活得有尊嚴。

另有海底撈服務員表示:“(幹完一天下來)人躺在牀上,除了打字用到的雙手,其他器官基本沒有活動了。”

師徒制大行其道,資金缺口放大

“2020年3月疫情趨於平穩,到了四五月份重新開業時,恢復得比較快,加上當時店鋪好找、(房租等)優惠條件多,我們認為可能是個機會,想抓住這個機遇。”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在2021年11月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表示。

對於海底撈來説,大幅擴張無論是在硬件設施、管理機制還是供應鏈上都可以實現隨時啓動,唯一的不確定性在於時機。

就硬件設施而言,海底撈主營的火鍋標準化程度較高,絕大多數肉類、蔬菜類菜品,只需要洗好切好就可以上桌,幾乎沒有現場烹飪的困難。

供應鏈方面,供應底料、蘸料的頤海,供應食品倉儲、物流的蜀海,提供裝飾工程的蜀韻東方等,也都為海底撈提供從店鋪開張到菜品供應的一系列保障。

就管理機制而言,當門店大幅擴充的時候,也是海底撈的“師徒制”最大限度發揮作用的時候。

按照海底撈的管理規則,新員工在加入海底撈時,都會獲配一位師傅,指導徒弟熟悉業務,逐步成長,當徒弟成長為優秀的員工時,就有機會被總部選為預備店長,通過考核後,就可以開拓新的門店,同時自己也可以再招徒弟。

海底撈抄底,抄在"半山腰"

作為師傅,其待遇中就有徒弟的門店業績提成,甚至是徒弟的徒弟所開的門店業績提成。培養的好徒弟越多,師傅能拿到的薪資也就越多。當然,如果徒弟的表現不合格,師傅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

簡而言之,海底撈大幅擴充的門店,有相當一部分是老員工開拓起來的“家族門店”。門店與門店之間利益息息相關。

上述三樣,確保了海底撈只要把服務做到位,其餘的新開門店就是水到渠成。

但問題是,管理機制的效應總有兩面。一旦新開的店鋪起不來,海底撈麪臨的便是資金被大幅佔用的窘況。

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出,海底撈的資金確實“吃緊”了。

2021年11月12日,海底撈宣佈進行1.15億股份配售,募資約23.37億港元。其中,30%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70%用作供應鏈管理與企業運營。

這一舉措的大背景是,海底撈的資產負債率逐年上升。

截至2021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達到67.34%,較上年同期上漲了約6個百分點。而在2019年年末的時候,這個數值還僅僅是48.45%。

現金流方面,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5.24億元,而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為35.78億元,已經不足以償還短期借款額。

換擋陣痛,海底撈必須要忍

回過頭來看,海底撈在2020年的“抄底”舉措並非一無是處。

“從價格上來看,疫情後會是一個抄底的好機會,海底撈趁整體市場疲軟的情況下進行擴張,符合頭部企業的思維邏輯。”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一方面,中小餐飲企業接連倒閉,引發了商鋪租賃等相關市場的降價,大量門店資源閒置;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很多商場給予餐飲企業租金減免等優惠政策。因此,海底撈想要抓住這個低成本擴張的重要機會窗口。此外,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對於疫情局勢的盲目自信,也助推了海底撈的舉債擴張。

不僅如此,拯救子公司、彌補利潤虧空是海底撈“瘋狂擴張”的另一原因。

海底撈的收入中,餐廳經營佔96.6%、外賣佔1.7%,調料和各類零售僅佔1.1%,也就是説,餐廳客流量決定了海底撈的營業收入。在不影響消費者體驗的前提下,擴店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提高利潤最有效的方式。

而且,新店開張,食客增加,可以適當攤薄子公司的成本,減少經營壓力。

海底撈旗下子公司正在擺脱對海底撈的依賴,旗下調料供應商頤海國際2020年財報顯示,火鍋調味料產品收入從2019年28.13億元增加13.4%到2020年同期31.9億元,佔2020年年收入59.5%,其中向海底撈和蜀海供應鏈的銷售收入降低了15.3%,但是向第三方銷售收入增長50.8%。

但瘋狂擴張帶來的問題是,食客的集中度被攤薄到其他門店,由此帶來翻枱率的下滑,門店成本上升。

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門店給出的業績是,平均翻枱率為3.0次/天,顧客人均消費為107.3元,單店日平均銷售額為8.48萬元。均呈現出下降態勢。

其中,翻枱率已經從2018年的5.0次/天大幅下跌。海底撈2021年11月在公告中稱,未來,在平均翻枱率達到或超過4次/天之前,海底撈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新店。

海底撈抄底,抄在"半山腰"

另一個問題是,店好開,人難招。有業內人士曾表示,海底撈的人才儲備、流程熟悉度都會因為急速擴張而被迅速稀釋,就好比再強大的拳手也不可能連續五天參加比賽。海底撈迅速拓展海量新店,同時也意味着品牌的消化週期被嚴重壓縮。

這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海底撈一直引以為豪的服務質量。“海底撈在我們這兒的四線城市開店,本來抱着期待的態度想去體驗一下。晚上十點左右到達海底撈,剛好趕在員工交接晚班時,等了將近半個小時才上菜,在這期間水果吃得都快能填飽肚子了。”一名消費者向《鳳凰WEEKLY財經》記者抱怨道。

就海底撈全球1597家的門店總額而言,300餘家門店關停,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程度,沒有動搖到海底撈的基本面。

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海底撈必須要過一段時間苦日子,就當下利潤而言,長期資產處置損失和減值損失是必然的。這筆損失,只能在海底撈其餘門店日後的經營中,慢慢地往回找。

換擋的陣痛,海底撈必須要忍。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90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抄底,抄在"半山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