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劉博 紀桂子
那羣中國最耀眼的AI獨角獸悄然間走向了不一樣的命運。
久違的AI獨角獸終於可以上市了。
投資界獲悉,4月6日晚間,證監會已同意雲從科技科創板註冊申請。這意味着雲從科技離IPO又近了一步。此前,雲從科技曾在2020年12月遞交招股書,但中間過程一波三折,直到2021年7月才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正如雲從的投資人感嘆,這個過程很揪心。
雲從科技的歷程,是一位80後博士創業的故事。1981年,周曦出生於四川內江市,先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2011年,周曦放棄留美,選擇回國——到重慶研究AI。雲從科技正是脱胎於周曦參與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項目,2015年正式應運而生。
成立時間最晚,雲從科技是“AI四小龍”最後一隻獨角獸,一路走來融資至少11輪,曾經蔚然壯觀。此後,中國AI賽道開始沉寂。經歷了大浪淘沙之後,商湯終於成功上市,曠視上會也獲得通過,而依圖選擇終止IPO。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這羣中國最耀眼的AI獨角獸悄然間走向了不一樣的命運。
01 中科大學霸創業:7年,做出估值300億
雲從科技的故事,起源於中科院的一間實驗室。
1981年出生於四川內江市的周曦,自小成績優異被稱為“神童”,18歲那年順利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於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在這座被譽為“科學家搖籃”的高等學府,周曦開始嶄露頭角,曾憑藉聲紋識別研究獲得NIST評測世界冠軍。
在中科大完成了本碩連讀之後,周曦繼續着求學之旅,在2006年來到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下稱“UIUC”),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值得一提的是,周曦的博士生導師正是“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而後者當年僅在全球招收三位學生。
讀博期間,周曦將研究方向由語音識別轉向了圖像識別。這一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周曦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他曾回憶過,“實驗結果基本上都會很壞,因為程序、推導可能寫錯,假設也可能出錯。在這麼長的鏈條上,很多時候我們還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裏。”
但很快周曦就找到了突破口,在UIUC搭建了Cluster服務器陣列,將語音識別與圖像識別領域交叉實踐,獲得的成果顯著。此後,周曦帶領團隊代表UIUC接連參加了多項國際比賽,先後戰勝了MIT、東京大學、IBM、Sony等著名研究機構,拿到六次世界智能識別大賽冠軍,並發表了數十篇論文,被引用上千次。
博士畢業之後,周曦收到了多份高薪工作的邀請。時值2011年,中國科學院計劃在西南地區籌建研究院,籌備人袁家虎(現任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院長)三次赴美與黃煦濤教授及周曦見面,希望能夠為國內引進全球頂尖的科技人才。袁家虎院長的誠意和表態,讓周曦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回國工作。
因此,在留美5年之後,周曦放棄了優渥生活和事業,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創辦了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包括圖像識別與人臉識別技術等。
2015年,周曦再次做出了一項重大抉擇,決定帶領團隊投身創業。談及創業初衷,他曾表示,前沿尖端技術的創業,如果研究人員不能親力親為,成功的機會等於零,“親力親為,或許也只有很小的幾率成功,即便如此,我也願意一搏。”
於是,雲從科技在這一年3月正式成立,並先將目光瞄向了銀行。當時,為了拿下一家銀行的身份核驗項目,雲從科技的團隊憋了好多天,寫了十幾頁的方案。結果,銀行卻表示從來沒見過這麼短的方案,最少都是300頁起。
最終為了這個訂單,周曦帶着團隊用2年時間提交了48種方案,直到內部測試準確率達到99.8%,客户才簽下合同。“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要想把技術落地,就要紮根行業,與行業共同成長。”周曦曾回憶道。
時至今日,雲從科技實現了從智能感知到認知、決策的核心技術閉環。公司自主研發的跨鏡追蹤、3D結構光人臉識別、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對抗性神經網絡技術等AI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在業務佈局方面,雲從科技也已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
當然,持續虧損仍是雲從科技無法忽視的問題。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至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4.84億元、8.07億元、7.55億元;淨虧損則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的估值大約在300億-400億,但具體還是要看發行情況。回顧創業,周曦曾經感慨,“我知道很難,但沒想到這麼難。” 好在他堅持了下來,雲從科技如今距離登陸科創板也只剩下時間問題。周曦,即將斬獲屬於自己的第一個IPO。
02 融資11輪,VC/PE隊伍龐大,IPO之路一波三折
在“AI四小龍”中,雲從科技的融資歷程並沒有見到太多一線美元基金的身影。
人工智能元年2015年,剛成立的雲從科技天使輪融資6000萬元,投資方為人工智能公司佳都科技、傑翱資本,同年年底,雲從A輪融資近2億元。用投資人的話來説,當時市場不是特別明朗,但云從估值已經很高了。
隨後,AI在國內大爆發。2017年,雲從科技B輪獲得5億元融資。此時我們能看到諸多國資背景的機構,如元禾原點、廣州基金、越秀產業基金等。背靠產業集團小米的順為資本也來了,還有星河集團與工程院院士發起設立的基金星河·領創天下,以及人民幣基金普華資本、興旺投資等,同時還出現了老股東傑翱資本、佳都科技的身影。
2018年的另一個標誌性節點,雲從科技B+輪融資超10億元,融資規模和B輪相比擴大了一倍,粵科金融、中國國新控股、廣州基金、聯升資本、渤海產業基金、張江星河、前海德昇、越秀金控等近10家機構集體趕來。2019年,雲從科技也獲得了新鼎資本、金泉投資、眾安資本、善金資本等機構的支持。
2020年更不用説。2020年5月,雲從科技C輪融資18億元,投資方包含中網投、上海國盛集團、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信中利、工銀亞投、高捷資本等等知名機構。彼時有報道稱,雲從科技有望在2020年底上市。
但後續雲從上市之路經歷了一波三折。雲從C輪融資完成後,很快被納入了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一位投資人提到,當時擔心可能對後期業務拓展有影響,所幸這並未耽誤上市進程。2020年8月,雲從科技在廣東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同年12月遞交招股書,但很快又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
更戲劇性的是,經歷問詢後,2021年3月底,雲從科技因財務資料過期,上市申請被中止審核。“這是最痛苦的時候”,北京一位投資人描述。隨後在2021年6月,雲從科技更新了財務資料,上交所恢復上市審核進程。2021年7月,雲從科技順利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多了一道曙光。
此後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等待。就在昨日(4月6日),雲從科技終於通過科創板註冊。一位參與了雲從融資的投資人感慨,這是最讓他揪心的一個項目,“凡項目上會必過的信心差點被摧殘殆盡”。接下來,便是等待雲從科技的IPO敲鐘。
03 最後一隻AI獨角獸,唏噓間,大家走向不同的命運
雲從科技終於等來了IPO,宣告這一個時代的落幕。
曾幾何時,無VC不投AI。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AI領域的投資頻次和投資總額均快速增長,在2018年最高峯時,這一領域投資總額過千億元,投資筆數接近500筆。融資似乎成了一場競賽,行業的融資記錄被一遍又一遍地刷新,成為中國創投史上罕見的一幕。
在當時,幾乎每一家投資機構在被問到人工智能時,給出的回答不是“我們已經投了”就是“我們正在看”。正是在這樣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下,以“AI四小龍”為代表的的一批創業公司應運而生。
其中,雲從科技成立時間最晚,2015年——而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依圖科技成立於2012年,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伴隨着AI融資狂潮,AI四小龍一時炙手可熱。
但好景不長,在燒錢、虧損的質疑下,國內AI行業急轉直下。“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AI的創業項目了”,一位北京VC投資人曾對投資界坦言。隨着AI融資寒冬,雲從科技成為了所剩不多躋身獨角獸行列的AI創業公司。
而一旦沒有了輸血,擺在AI公司面前的選擇並不多:要麼悄悄關門,要麼謀求上市之路。兜兜轉轉,“AI四小龍”各自走上了不一樣的命運。
2021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正式掛牌港交所,最新市值高達2000億港元,成為國內AI第一股。如果按原計劃,商湯科技本應在12月中旬就已完成IPO。結果卻在12月10日突生變故,因地緣政治原因不得不推遲發行。在這場生死博弈中,商湯科技選擇堅定不移推進IPO——僅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再次宣佈重啓公開招股,最終成功上市。
而其他人上市之路十分坎坷。早在2020年11月,科創板就宣佈依圖科技IPO獲得受理;僅僅一個月後,四小龍中成立時間最晚的雲從科技,科創板IPO也獲受理;隨後在2021年3月,曠視科技也申報了科創板上市。
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7月初,依圖科技主動撤單,IPO之旅戛然而止。同月,雲從科技上會獲得通過,曠視科技也在兩個月後上會獲得通過。如今,在提交註冊超8個月後,雲從科技先於曠視科技獲批註冊。根據上交所最新顯示,曠視科技註冊申請目前處於中止狀態,原因為公司財報更新。
而另外一家被寄予厚望的AI企業格靈深瞳,上市後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成立於2013年的格靈深瞳,在上市之前至少獲得7輪融資,背後集結了一眾知名VC/PE。曾經創投圈認為格靈深瞳估值能夠達到3000億美元。然而今年3月,格靈深瞳正式登陸科創板,但開盤即破發,最新市值僅有50億元,實在是令人唏噓。
即便慘淡,但上市起碼還有翻身的機會。一級市場投資人感嘆:“現在的形勢是哪裏能上就上哪裏。AI公司做各個行業的落地,攤子鋪得很大,成本投入很高,上市肯定是為了確保有持續的現金流注入。”這一次,留給AI獨角獸的時間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