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何遭機構拋棄?一季度業績大增 券商股能否抄底?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伴隨A股的“先揚後抑”,2021年券商股經歷“過山車”行情。雖然券商股業績同比大增,卻遭到公募基金拋售,中小投資者要不要抄底,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5月11日,滬指午後翻紅,券商板塊也在連跌後轉向,收漲1.34%,浙商證券等7只券商概念股漲逾3%,其中財達證券和華創陽安漲停。

近期A股行情低迷,券商概念股走低,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業績向好也推動不了股價上升,甚至有公募等機構在一季度清倉減持。

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券商板塊股價高彈性,沒有大幅上攻之前可能還會跌,投資者抄底時應注意風險。

機構為何減持

從機構一季度持倉情況來看,對券商股減持明顯,減持機構主要是公募基金。49只券商概念股被機構剔除(即清倉),剔除的股票數量共計67.26億股,所對應的市值共計1014.68億元。

從剔除機構數量來看,1140家機構剔除中金公司,剔除1342萬股,對應市值共計10.1億元,佔流通股比例5.16%;952家機構剔除東方財富,剔除5.03億股,對應市值156億元,佔流通股比例5.84%。

從剔除股份所對應的市值來看,中信證券被676家機構剔除,剔除6.14億股,對應市值181億元,佔流通股比例6.26%;機構還剔除了招商證券和華泰證券,所對應的市值均接近50億元。這些被機構“拋棄”的頭部券商,又被多家評級機構評為“買入”或“增持”。

券商概念股為何表現低迷?為何遭到公募等機構資金拋棄?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行業歷來自帶beta屬性,春節後主要指數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市場對券商行業價格波動趨於謹慎,這是導致券商板塊走勢低迷的關鍵因素。

把脈投資總經理許瓊娜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券商股價低迷主要因為當前券商ROE(淨資產收益率)普遍不高,不被機構看好。但券商等強週期性板塊歷來都是週期低潮時,ROE低、PE(市盈率)高;週期巔峯時,ROE反倒高企、PE下降。週期股要盈利,只能是週期低潮時買高潮時賣,這才是週期股投資規律。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董海博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券商股的行情往往與牛市有關。其主要原因在於,牛市的到來會吸引大量散户貢獻交易費用,2020年和2021年1月份市場情緒比較高昂,兩市成交額也比較高,但在1月以後,A股市場進入調整、震盪的階段,沒有對於牛市的一致預期,沒有對於交易額提升的一致預期,券商股自然遭到減持。

要不要抄底?

伴隨A股的“先揚後抑”,2021年券商股也經歷了“過山車”行情,2月18日後震盪走低。從A股大盤來看,1月4日至2月10日,反映A股整體走勢的滬深300指數漲逾11%,2月18日至今跌近14%。券商板塊市盈率(TTM,整體法)也不斷下降,2月10日最高為26.08倍,5月10日為18.88倍。

從券商股業績指標來看,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業績均表現不錯,呈現向上分化態勢。2020年券商概念股實現歸母淨利潤1648億元,同比增加35%;去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整體法)為8.4%。2021年一季度券商概念股歸母淨利同比增逾28%至478.7億元,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整體法)為2.24%。

公募基金一季度明顯拋售券商股,中小投資者要不要抄底,需要注意哪些風險?許瓊娜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這是每次行情低迷時都會發生的狀況,但行情也往往在絕望中產生。”2015年1月、2018年3月,均出現公募基金大幅增持券商,後市行情要麼轉向狂熱,要麼轉向結束。所以,公募增持券商不一定是好事,而公募減持券商到低配也可能是行情降至冰點的提醒,反倒是好事。

“實際上券商一季報普遍較為出色,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平均接近三成。其中,龍頭券商的增速優於平均水平,市場的資源在逐漸向優勢券商傾斜。”夏風光預計,在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業務不斷髮展等因素驅動下,券商行業仍然有較大成長空間。未來頭部券商勝出的機會較多,也不排除併購重組會給中小券商帶來的交易性機會。但是,也應該注意到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帶來的激烈競爭,以及金融合規要求不斷提升下證券公司合規風險。

“中小投資者當前投資券商股仍是較好時機,只是券商板塊歷來以股價高彈性著稱,所以在券商股沒有大幅上攻之前,先虧20%都是可能的。所以,承受不了股價高波動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採用大跌時再入場定投的方式來緩解心理壓力。”許瓊娜提醒道。

董海博表示,雖然4月以來流動性有小幅邊際寬鬆,但信用收緊仍然是大趨勢,短期來看,難有大筆資金集中進入A股市場,因此不建議中小投資者抄底券商股。如果要抄底,也要注意控制倉位,選擇跌幅深、估值低、賠率高的標的。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