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參加美國訪談節目時,當主持人林頓和他談論到“錢”,馬雲這樣説:中國人都喜歡存錢,隨後台下一片譁然!
在中國,金錢價值觀念一直都和歐美國家有所不同,老一輩人經常會跟我們灌輸這種觀念,給自己留“後路”,如果沒有“後路”,面對的就會是“絕路”,古兵法有云:後發制人。在面對強敵或者是重大事件而不知道怎麼做決斷的時候,就需要“韜光養晦”,然後再根據時態變化做出應對。
馬雲提到中國人喜歡存錢,這本來就沒有錯,那是面對危機意識養成的習慣,台下觀眾笑,也只是説明他們對這種行為很不理解,美國人更加喜歡超前消費,把錢存起來反而覺得很“傻”,有錢不享受,留着幹嘛?
美國百分之70%的GDP貢獻來自於消費,根據美聯儲的調查,美國大部分人都拿不出400美金來“救急”,這也就意味着,這些人連維持正常生計都極為困難,美國政府不得不“開閘”,向每個成年人發放1200美金,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但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居民儲蓄率不降反增,僅一個月時間就增長了20.3%,到達33%,個人儲蓄率已經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候。
美國人也開始存錢了?
毋庸置疑,美國人確實開始存錢了,目前存儲率已達到歷史最高!
對此,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梅根·格林表示,如果錢只是被存起來而不是用來消費和投資,那麼就會壓制經濟增長,削弱經濟潛力,還會給利率造成巨大壓力,存錢越多消費越少經濟衰退就越嚴重。
錢存多了不消費也會影響經濟復甦,越存越“窮”?那麼中國是怎麼做的?
一、發放“消費券”,促進消費
根據央行第一季度的數據報表顯示,我國銀行存款增長了8.07萬億,這個數據毫不誇張,對於後續的擔憂,大家都把錢存到了銀行,危難之刻,對國家銀行是無比的信任,在4月初“消費券”進入大眾視野,發消費券的目的一方面是政府補貼,一方面就是帶動消費,一張面值10元的消費券,就能拉動4-50元的消費需求。
同樣日本在1999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也發過消費券,所以這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就是為了拉動內需,不然大家都把錢存在銀行,工廠的流動資金從哪裏來,商家貨賣不出去,最後員工的工資也發不出來,所形成的就是“惡性循環”。
二、推動新的經濟模式
“地攤經濟”這個詞最近一段時間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報道中,對於這個新的經濟模式,想必都不會陌生,地攤經濟的小成本運營模式,解決“底層”羣眾就業的同時,也在拉動內需,商品流動之間,無疑就能將部分市場“盤活”。
三、降息
降息一直都是全球各大銀行,解決通貨膨脹的手段,降息之後存在銀行的錢利息變低,投資者手上的錢就會考慮向其它地方“轉移”,資金流動之間,也能提升經濟的發展。
所以在我國就是發放消費券,而在美國就是給每個成年人發1200美金。
有人會説,給每個人發錢不是更好嗎? 首先國情不一樣,如果在中國發錢,估計百分之80%的人還是會選擇存起來,這樣錢還是流動不起來的,對於經濟復甦並不是好事。
對此你怎麼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新業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