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放消費券 以短期效應撬動長期需求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對沖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選擇,擴大消費是應對疫情影響的重要着力點之一。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期間,各地政府出台各類提振消費的刺激政策,發放消費券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筆者根據消費券發放地區、目的、原則、類型等關鍵詞設計類目表,利用爬蟲軟件獲取3月至9月中旬九萬餘條網絡及社交媒體信息,經過查重、數據清洗,以日點擊量超過1000為標準,篩選確定樣本信息2100條,據此對各省消費券發放路徑、民眾評價、發放成效進行分析,並對今後如何科學發放消費券、以全方位措施切實擴大消費提出對策建議。

  疫情防控背景下,發放消費券刺激內需效果顯著 

  發放消費券有利於形成現實購買力。自3月27日杭州發出第一批消費券開始,截至8月,全國各地發放消費券總額超過300億元,消費券的槓桿效應不斷提升,平均1元錢消費券能夠撬動10元錢以上的消費量。近來,各地積極抓住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契機,加大消費券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場人氣、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消費回補。例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將投入資金1200萬元發放消費券,有效使用期涵蓋“十一”黃金週。

  社會資本參與,有效刺激了直接消費。“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多家線上線下龍頭企業響應,形成了“政府補一點、平台貼一點、企業讓一點”的多方參與格局。例如,京東聯合眾多品牌在上海首發1億元京東消費券;蘇寧聯合百餘家電、家裝品牌共同啓動“家電家裝節”,共計發放5億元消費券;9月3日,支付寶開始推出“週末消費券”,據稱總金額將達4億元。

  精準投放,開拓農村消費和大宗消費。不少地方瞄準農村消費及汽車消費等領域,通過發放消費券,推動釋放農村市場活力及大宗商品消費潛力。例如,廣東針對農村市場加大供給和讓利,以財政補貼政策激發農村居民消費需求;廣東佛山市率先推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對每輛新購置車輛給予2000元至5000元的資金補助;河北石家莊市發放汽車消費券2000萬元,刺激汽車消費。

  公眾對消費券態度呈現多元特徵 

  從信息獲取看,“兩微一端”及“社會關係”是多數地區公眾獲知消費券政策的主要渠道。多數網友通過新媒體網絡渠道瞭解消費券政策,還有部分人通過人際關係得知,由傳統媒體獲知消費券政策佔比較低。

  從關注內容看,消費券的發放和使用是公眾最為關注的兩大問題,分別佔總關注量的83%和68%。對消費券申領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消費券發放時間,佔相關條目數量的51%;在消費券使用方面,網友對使用規則、消費範圍、消費券面額等表現出較大關注,關注領域主要集中在餐飲、旅遊、購物等服務業行業。

  從發放原則看,消費券的普惠性原則受關注度最高。將消費券發放原則分為普惠、效率與公平、精準投放三大類,對消費券政策的普惠性原則討論和報道最多,佔總關注量的54.68%;其他兩類關注量相差無幾,其中精準投放佔22.17%,效率與公平佔23.15%。這一數據表明,相較於消費券效率、公平以及投放精確度,民眾對多數人能否在消費券政策中受益更為關心。

  從使用反饋看,消費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眾的消費慾望,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在公眾意見中,受關注最高的是消費券使用限制問題,普遍認為限制過多、使用規則過於複雜。同時,消費券數量太少、強行消費、變相加價等問題也備受關注。由此,公眾對完善消費制度提出很高期待,呼籲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發力等方式,共同完善消費制度、優化消費環境。

  以消費券為撬點,提升刺激政策精準度 

  消費券對消費的刺激作用體現為短期效應,如何用好這一舉措,進而激發擴大內需、消費升級的長期效應,需要多方發力、體系化設計。

  打好“政府政策+企業自救”組合拳。拉動消費最重要的舉措在於增加收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以此恢復市場活力,拉動經濟增長。“十四五”時期,應努力提高勞動者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同時,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出台輻射帶動力強的政策措施,解除人們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後顧之憂,釋放出更大購買力。

  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消費“雲”場景。應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服務、智慧出行、智慧娛樂、智慧教育、智慧旅遊、智慧消費、智慧治理等重點領域場景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分類整理發佈“城市消費機會清單”,以“超級雲”助推上述應用與城鄉社區非接觸型消費新場景終端銜接互動,為消費終端場景精準匹配各類商品與服務。如大型商場與品牌廠商聯手進軍社羣營銷商貿領域,開展線上線下銷售,使“雲消費”成為人們的購物新習慣。

  消費券應“精密設計”“精準投放”。消費券短期帶動作用明顯,其投放集中於疫情中受衝擊最大的餐飲、健身、文旅等部門。中長期來看,為適度延長消費鏈條或放大消費效能,消費券使用應儘量選擇非耐用型、替代性較低領域的消費品。積極引導餐飲機構、旅遊企業與商貿、文體等行業跨界合作,延長消費鏈條,放大消費效能。實際操作中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平衡精準與普惠。避免職業“薅羊毛”、刷單等違反市場秩序的行為發生,保證發券用券中公平、透明、可回溯,提高風控管理水平。

  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加強監管,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質量。一些消費券設定的使用限制,易於產生變相加價、惡性競爭、企業壟斷、資源浪費、社會成本增加等問題,各地政府須對消費券使用商家加強管理,確保在市場監管部門監督下合規經營。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引導,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強化安全生產,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暢通投訴渠道,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作者:包海波、潘家棟,均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2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學發放消費券 以短期效應撬動長期需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