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機遇?香港科技股未來如何?四大基金經理最新研判來了
恆生科技ETF、中證港股通科技ETF、恆生港股通中國科技ETF……一批佈局香港科技股的指數產品襲來,更有一批投資者瞄準騰訊、美團、阿里、小米等科技股的投資價值。
目前調整之中的香港科技股投資價值多大?背後有哪些風險?如何借道基金佈局?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廣發中證滬港深科技龍頭ETF基金經理羅國慶、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部副總監錢晶、國泰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梁杏、創金合信港股通大消費基金經理胡堯盛來談談這些問題。
綜合來看,這些人士認為,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都是國內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備較為領先的技術,並且在香港上市具備稀缺性。近期股價回調幅度較大,但中長期的成長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從長期來看仍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借道基金佈局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指數基金或者績優主動管理基金。
關注超跌板塊修復行情
中國基金報:近期不少佈局香港市場科技股的ETF獲批,投資者逐漸將視野放在這類科技股投資機遇上,您如何看待目前香港市場科技股的投資價值?是佈局好時機麼?
羅國慶:2019年以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不確定性增加,海外中概股也紛紛選擇迴歸香港二次上市,如阿里、京東、網易等科技巨頭先後選擇迴歸香港二次上市。這也逐步改變了港股的行業結構,使得以科技為主的“新經濟”行業在港股中的市值佔比越來越高。展望未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有望迴歸港股進行二次上市,也將繼續擴大香港股市中科技行業的市值佔比,凸顯其投資價值。
錢晶:香港市場科技股的優勢主要在互聯網領域,集中了國內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長期來看,是可以作為長期配置的優質資產。但要注意的是,目前港股的科技股其實並不算便宜,從歷史分位數來説,其實目前處於估值較高的位置。
梁杏:2021年開年到春節前,南下資金洶湧而入助推港股大幅上漲,尤以恆生科技指數升勢最為迅猛。但春節後隨着國內流動性緊縮、海外美債利率抬升、國內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密集出台,恆生科技指數回撤較大,港股賺錢效應大幅減弱,南下資金轉為觀望。經過近幾個月回調,我們預計港股會有底部回升的機會,但風格可能更加均衡,此前被壓制已久的舊經濟板塊或有補漲機會,而超跌的新經濟龍頭也會迎來部分抄底資金。建議關注低估值中字頭週期股的反彈、疫情受損本港股的修復。
胡堯盛:香港上市的科技公司都是國內細分行業的龍頭公司,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具備較為領先的技術,並且在香港上市具備稀缺性。近期由於受到行業政策的影響,股價回調幅度較大,盈利能力短期承壓。但公司中長期的成長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短期利潤用於中長期的業務投資更能提高公司的成長性,回調帶來高估值的消化,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中概股迴歸提升投資機遇
中國基金報:如何看待香港市場科技股的中長期投資價值?中概股迴歸是否帶來一波利好?
羅國慶:隨着中概股的迴歸,香港股市從傳統的金融地產佔比高,逐步向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的科技行業轉移,股市的活躍度也得到較大的提升。隨着後續中概股的陸續迴歸,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行業在港股中的權重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而從成長性來看,以互聯網為主的新經濟相對於以金融地產為主的傳統經濟成長性更強,且由於大陸南下資金佔比升高帶來的對新經濟股票偏好的提升,有望推動港股估值向A股靠攏。
錢晶:香港市場具有較合理的上市准入門檻、多元化國際化的投資者結構、市場較好的流動性等優勢,為中概股迴歸港股提供了便利,也成為眾多中概股迴歸的選擇。同時,港股近年來通過改革持續吸引中概股迴歸,提高了港股市場科技股的“含金量”,為投資者帶來更優質的投資標的選擇,從長期來看有力提升了香港市場科技股的投資價值。
梁杏:中長期來看,隨着中概股迴歸和新經濟產業巨頭在港股的上市,公募、險資、年金等長線資金持續南下流入增配港股。這類新經濟科技公司在當下和未來,都是中國經濟重要支柱,也將成為港股長期投資的重要主題。
胡堯盛:市場對於短期的負面信息反映有些許過度,當前以恆生科技指數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PEG為1倍,相比A股創業板(1.7倍PEG)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1.5倍PEG)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而部分龍頭成長股的比較優勢更為明顯,短期股價承壓需要一定的催化。中概股迴歸會豐富市場結構,也會獲得更多的資金青睞。
看好互聯網和醫療
中國基金報:在您看來,目前香港市場科技股中,哪些細分領域您更看好?
羅國慶:我國互聯網巨頭大多選擇在香港上市,這也使得香港科技股中的互聯網屬性更強,港股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中前4大企業均為互聯網企業,且市值權重佔比高達50%。從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來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和網民規模,預計2021年我國產業互聯網交易規模將達60萬億元,相對於2019年增加12萬億元,因此具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
錢晶:相對看好互聯網和醫藥。互聯網方面,香港市場彙集了國內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美團等等。在互聯網領域,中國和美國佔據絕對領導地位,作為中國的優勢產業,長期看好龍頭互聯網公司的發展。
醫藥方面,近20年,港股醫藥上市公司經歷了結構性變化,15年以前,港股龍頭以製藥企業為主,15年後,互聯網醫療、CXO、生物科技加入榜單,港股醫藥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伴隨着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速,創新能力強的醫藥公司將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梁杏:我們長期看好港股的新經濟變革以及相關產業,包括通信、互聯網、醫療器械、生物科技、芯片、新能源等行業。
胡堯盛:科技股中的細分行業無論是互聯網、軟件還是硬件板塊,都有不錯的投資標的。我們更注重對公司的中長期經營發展的把握,如果因為偏短期的、非核心的因素帶來的股價回調,往往是佈局良機。
借道指數基金佈局
中國基金報:如果投資者借道公募基金參與港股科技股投資,您如何應該如何篩選?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羅國慶:從標的選擇來看,香港科技行業龍頭效應明顯,指數基金因為費率低廉、成份股透明等優勢,可以作為分享港股科技股投資的較好方式。
錢晶:香港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市場波動較大,且股票間質地差異較大,對投資者的選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對普通投資人來説,通過公募基金參與港股投資是更好的方式。在選擇管理人時,也應該做必要的調研,包括判斷管理人是否長期提供了足夠的超額收益以覆蓋更高的管理費,超額收益的來源是否穩定等等。如果投資者無法確定能選到優秀的管理人,投資管理費更低、更加透明、風險分散的指數基金或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
梁杏:從A股投資工具的角度而言,港股新經濟產業基本面向好,但投資個股有一定風險,投資者或可通過以ETF基金為代表的指數投資工具來把握當前的階段性基本面投資機會,在有效獲取由行業利潤改善帶來股價和估值提升而產生投資回報的同時,有效避免個股風險。
胡堯盛: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差異較大。港股是機構主導的市場,是一個配置型市場。而A股市場更多是主動投資市場,相對來説港股投資者對高估值容忍度比較低。港股可以做空,沒有漲跌幅限制,且已持續很長時間,因而存在港股股價波動劇烈的情形。作為個人投資者,借道基金參與港股是較為理想的投資方式。
參與港股科技股投資,可以選擇主動型或被動型基金進行參與,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指數型產品進行參與,若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投資者則可以選擇主動型的科技基金進行投資。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