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582萬噸,比2020年增加296.7萬噸,增長2.1%。其中,小麥產量13434萬噸,比2020年增加258.9萬噸,增長2.0%。
此前一天農業農村部公佈的調度數據顯示,全國3.35億畝小麥喜獲豐收。
夏糧喜獲豐收,全年糧食是否有望豐收?受國際環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是否能得到保證、價格是否會大幅上漲?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專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鍾鈺。
全年糧食有望再奪豐收
6月底,鍾鈺赴黑龍江省調研稻穀種植瞭解到,總的看來,播種基礎好,田間管理抓得緊,稻穀呈現根粗苗壯的美好景象,他相信,全年糧食再奪豐收“有條件、有基礎”。
在4月調研期間,鍾鈺注意到,得益於田間管理水平的提高,麥苗根基健壯、有效莖數多、壯苗面積大。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繡惠街道船北村的種糧大户吳佔元告訴鍾鈺,今年自家的400畝小麥中,一類苗佔60%,二類苗佔40%,沒有三類苗。
鍾鈺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了調研發現的一組數據: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一二類苗佔比為96.5%,其中一類苗65.8%。章丘區一二類苗佔比為95.4%,其中一類苗66.3%。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一二類苗佔比為94.0%,其中一類苗47.5%。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一二類苗佔比為90.4%,其中一類苗55.4%。
據鍾鈺介紹,田間管理水平的提高,育種、種植水平的提升,直接助力了我國糧食種植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了我國糧食種植的綜合實力。
鍾鈺指出,這與我國從2015年左右開始的供給側改革有深層關係。當年,農業農村部制定出台了《農業部關於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要求確保到2020年要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
其中,“一控”是指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和農業水環境污染,確保農業灌溉用水總量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用水水質達標。“兩減”是指化肥、農藥減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我國糧食生產的總體趨勢顯示,化肥使用總量在減少,優質麥品種在增加。我們減少了對哈薩克斯坦、美國、澳大利亞小麥的依賴。”鍾鈺介紹説,2020年,河南省所種植小麥已經能滿足對優質的強筋小麥30%需求,未來還會更高。
專家提醒農户和企業不要一味惜售以免遭受損失
今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發佈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1》指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貨幣寬鬆政策等因素影響,去年5月至今年4月,全球玉米價格上漲了87%,大豆價格上漲了74%,小麥價格上漲了37%。
下半年,我國糧食價格可能呈現怎樣的態勢?對此,鍾鈺指出,受國際形勢影響,有色金屬、大宗商品等價格都有上漲,糧食價格雖不似這些產品漲幅大,但也有所上揚。“成本上漲,自然推高價格上漲。”
鍾鈺説,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7%,“經濟的強力復甦會帶來要素價格復甦,要素需求緊張,自然供小於需。”
鍾鈺同時指出,惜售、囤貨是引起像是價格波動的另一原因。例如小麥價格在1.3元/斤左右,目前尚未啓動託市,因此麪粉加工企業搶購行為較為嚴重,其中包括非理性的瘋搶。但鍾鈺判斷,出現去年年底玉米價格從0.8元/斤上升至1.5元/斤的現象幾乎不會發生。
鍾鈺介紹,由於玉米不僅是糧食,也是生豬生產的飼料及工業原料,因此價格受需求影響較大。4月我國玉米銷售進度超過40%,正常情況下應該達到60%,這是因為農户惜售、企業也捂着,雖然玉米豐收,但在流通環節沒有進入終端市場。”
對此,鍾鈺呼籲種植户和相關企業理性思考,尤其是需要投入大量飼料成本的生豬養殖户。“2020年後期價格上漲,不代表2021年年底會重演。如果沒有上漲,最後集中上市,可能會蒙受損失。”
政策撐起“防護網”“兜底網”
“我國糧食供給滿足國內糧食需求,尤其是口糧的需求,絕對沒有問題。”鍾鈺肯定地説,我國糧食自給率能夠達到102%-103%。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在發佈會上介紹,2021年夏糧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單產穩步提高,夏糧喜獲豐收。夏糧播種面積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責任壓實;二是政策扶持;三是適期播種;四是效益帶動。
在保證糧食安全方面,鍾鈺介紹,中央財政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200億元,用於對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彌補今年以來農資成本上漲帶來的增支影響。資金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即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年初預算1204.85億元的基礎上,追加200億元,一次性提高16.6%。
“根據測算,成本增加在15%左右,這意味着,種糧補貼已經跑贏了成本上漲。”鍾鈺説。
鍾鈺介紹,2018年起,我國試點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近日又擴大了實施範圍,這切實關係到廣大種糧户利益,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近日,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的通知》,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起,在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針對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在實施步驟上,兩大險種2021年覆蓋實施地區約60%的產糧大縣(500個),2022年實現13個糧食主產省份產糧大縣全覆蓋。
鍾鈺説,稻穀和小麥種植完全成本保險,覆蓋種子、農藥、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人工成本,彌補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導致的損失;玉米種植收入保險,彌補因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損失。兩種保險保障水平最高可達相應品種種植收入的80%,保險費率按保本微利原則確定。明年推廣至主產省份所有產糧大縣。加大保險保費財政補貼,其中省級財政補貼不低於25%,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補貼45%。
“這些政策措施起到了‘防護網’‘兜底網’的作用。種糧更加沒有後顧之憂。”鍾鈺説,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保障好自身糧食安全,就是在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具體的貢獻。我國也在通過自己的探索,為全球介紹中國特色糧食安全道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晨赫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