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首次發佈上市後的財報讓生鮮電商賽道再次陷入冰點,在每日優鮮和社區團購的夾擊下,叮咚買菜的虧損逐步擴大,盈利期仍無望。
財報中顯示,2021年三季度,叮咚買菜實現營收61.89億元,淨虧損20.11億元。202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叮咚買菜分別實現營收38.02億元和46.46億元,淨虧損分別為13.85億元、19.37億元。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叮咚買菜共燒掉了86.55億元,其中今年前三個季度,叮咚買菜的虧損已經超過了過去兩年。
今年剛剛登陸美股上市的叮咚買菜,上市首日表現平平,6月29日,叮咚買菜在紐交所上市,首日以0.09%的微弱漲幅收盤,勉強與發行價持平,報23.52美元。
此前,叮咚買菜累計融資12輪次,總金額為98.16億元人民幣,其中主要來自上市前的C1輪融資32.03億元和D輪融資45.89億元。資方包括高榕資本、星界資本、紅杉資本、CMC資本、啓明創投、龍湖資本、Coatue Management、老虎環球、泛大西洋投資、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鷗翎投資、弘毅投資、DSTGlobal、軟銀願景基金、高鵠資本等。
著名投資人紅椒資本創始合夥人劉為龍還對叮咚買菜抱有厚望:“生鮮電商是一個萬億美元的賽道,叮咚買菜撐得起1000億美元的規模。”但有生鮮電商負責人評估,整體來看,前置倉模式很難兼顧成本和效率,盈利難度很大,且具有較高風險。叮咚買菜目前仍死磕前置倉,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叮咚買菜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虧損態勢。
前置倉模式難盈利
在生鮮電商賽道中,叮咚買菜靠着從來不衝單、不衝客單價、不過度促銷,更加註重用户體驗的“確定性”,讓用户可以買到好菜,最快29分鐘送達,生鮮食材SKU覆蓋全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有用户曾評價,在叮咚買菜連一根葱、兩顆青豆都會送。近年來,叮咚買菜持續擴張,梁昌霖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叮咚買菜的決勝關鍵在“復購率”。可以看出叮咚買菜在精細化運營上的努力。
一方面,叮咚買菜試圖通過綠卡會員提高復購率。在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的平均月交易會員數為150萬,其帶來的GMV在總GMV的佔比為47.0%;2020年,每位會員平均每月的交易額從2019年的407元提升至478元。
天鼎證券在報告中稱,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被整個市場認為是一個非常高成本的模式,在這個模式的市場發展之中,很多人都並不看好叮咚買菜,當前的市場發展格局畢竟如此重,資產的發展模式稍微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會導致資金鍊的斷裂,從而引發連鎖反應,對於一家公司而言即使是一家上市公司,可能也難以避免這種連鎖反應所帶來的資金鍊反噬。
復購率方面,每日優鮮在三季度財報提到付費會員貢獻的收入,同比增長800%,而這方面,叮咚買菜沒能拿出相應的數據支撐。
客單價低於竟對
招股書顯示,叮咚買菜的客單價,從2019年的人民幣41元增長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54元。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在客單價上也遠低於頭號競爭對手每日優鮮,招股書顯示,每日優鮮前置倉即時零售的平均客單價為94.6元。
根據公開數據,從2020年開始,叮咚買菜逐漸追上每日優鮮這位搶跑兩年多的競爭對手。從雙方招股書來比較,叮咚買菜2020年的GMV(交易規模)幾乎是每日優鮮的2倍。截至2021年3月,每日優鮮進入16座城市,共有前置倉631個;叮咚買菜進入29座城市,共有前置倉950個。
德邦證券在研報中曾表示,通過UE模型分析,叮咚買菜虧損主要由於履約成本較高,未來日均訂單提升/提升分揀人效有望降低履約成本率,綜合考慮毛利率提升後整體OPM有望轉正。以叮咚買菜為例,在日均訂單580件/天的情況下,總體履約成本率為36%(當期估計虧損率為28%),若日均訂單提升至1600件/天,履約成本率下降至23%。此外,生鮮的低分揀效率主要由於產品非標屬性較強,且平台SKU數量較大。
叮咚買菜將提高毛利的希望寄託在提高自營商品的比例上,叮咚買菜推出半成品菜的自有品牌“拳擊蝦”。便捷的預製菜,滿足了一些年輕人尤其是年輕上班族,在家做飯吃飯的需求,屬於品類上的創新。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目前半成品菜已成為叮咚買菜公司內毛利表現最好的部門,今年春節期間,半成品菜的增長比例超過400%,佔大盤比例約為5%;預計今年底,半成品菜將佔叮咚買菜大盤的10%。
在生鮮電商領域,已有前車之鑑,多家生鮮電商品牌都倒在了供應鏈或成本上,其中,2020年10月,中國第一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進入破產重組階段,包括子公司雲象供應鏈、安鮮達在內的多家公司均申請自願破產重組。
現金流上,截至Q3季度,叮咚買菜的各類現金等價物為68億元。如果按照原來的燒錢速度,能夠再繼續虧損的現金流已經不多了。
編輯:袁芳
統籌:石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