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春節前,投資人開始報復性出差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財經

作者 |陶婷

編輯 |韓忠強

“前一陣還在家裏呆得發慌,開年就忙得起飛了”。

從2022年12月底開始,儘管春節團圓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但投資圈的人們仍開啓了“報復性出差”的模式。他們要抓緊春節前所剩不多的時間,將過去一年未完成的項目向前推進。

回顧過去一年,不少投資人評價是“最困難的一年”。2022年,在自由出行的壁壘仍然存在的情況下,那些“每天早八點前趕飛機”,“深入分析150個以上項目”,“出差數超過100次”的日子也不復存在了。

“萬能公式”不靈了

2022年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機構,也沒能將“逆風而行”貫穿始終。

胡真所在的公司,是具有雄厚資本背景的某PE(私募股權或股權投資)機構。上半年除了5月份外,項目都在正常推進,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融資。然而,從8月以來,尤其是10月至12月底,胡真所在的公司明顯閒了下來。“近一兩個月,即便是在微信上,也很少跟人聊項目。”胡真告訴市界。

好項目變少背後,是LP(可以簡單理解為出資人)的錢包乾癟症,“有些機構上半年就開始準備募資,可能想1-2個月內結束,結果到11月、12月還沒有完成。”胡真告訴市界。

清科創業創始人倪正東公開的數據也可以佐證行業當時的情況。他提到,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投資金額7200億,同比下降了34%。一些行業賽道的投資也下滑明顯,如消費和連鎖零售領域下降了72%;互聯網行業下降了81.6%;醫療健康投資也下降了45.2%。這跟鼎盛時期相比,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中國投資市場在過去十年,似乎有用不完的熱錢。一位中小機構投資人在2015年,募集一期2億元的基金,最多隻需要一個半月;一位機構合夥人在2017年,一個月能投三四個項目;有機構投資人在2020年,一週需要約見十幾個創業者;有投資人光是Carry(即利潤多分一點給幹活的人)就拿到了1個億。

進入2022年,投資圈曾經的萬能公式也不靈了。所謂“萬能公式”,即只要企業瘋狂增長,擠進第一梯隊,便有源源不斷的融資來續命。企業如何瘋狂增長?以新消費品牌為例,他們很多時候,是靠“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產品+小紅書知乎B站種草+抖音快手淘系直播衝量”等模式起來的。

(圖/視覺中國)

但現在,這些模式都面臨着挑戰。其中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去年整體市場融資環境不佳,特別是一級市場,一些創業型的新消費品牌,尤其是以流量和燒錢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公司,在市場趨冷下,融資難度大幅提升 ”,嘉實基金大消費研究總監吳越告訴市界。“另一方面,這一套打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品類。對於所有公司來説,核心在於能否存在持續造血能力,以及持續盈利能力,以保持公司內生增長,而不是完全靠融資驅動。”

不僅投資人的投資邏輯變了,就連LP挑選投資機構的標準,也已不可同日而語。“有錢的LP更有主動權了,他們對投資機構,也會有考核指標,比如收益率、排名等。”胡真告訴市界。

投資圈的變化,其實早在2018年就悄然開始了。這一年,資管新規實行,國家脱虛向實中,資管規模下降,“金融財經類院校熱度逐步走低,大家開始往製造業、半導體新能源這些實體方向奔去”,胡真向市界回憶道。

到了2022年,大家猛然發現,互聯網低垂的果實幾乎已被摘完,曾經紅火的消費也開始冷卻,“只有少數LP和投資人能投中或投得起,那些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優質項目。”胡真説。

沒投中或投不起項目的投資人,在2022年何以為繼?

逆風而行

人人都想當個良幣,但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中,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良幣”。

穿越寒冬的投資人,倒是各有各的活法。有腰部機構的投資人,成為了一名外賣騎手。也有一些投資人,轉型成了知識博主,他們主要為創業者提供企業管理諮詢和輔導,費用在2萬-10萬每年不等。

還有投資人,在抖音、小紅書、知乎等社交平台大放光彩,粉絲量水漲船高堪比投資圈KOL。據説,一位非常著名的消費投資人,賣課一年賺了數千萬元。當然,也有投資人仍然堅守在投資圈,比如PE機構高熾投資的王宸。

提到多數投資人眼中的“躺平”, 王宸更願意將其加上一個引號,“是積蓄力量,靜靜觀察一下時機,態度是積極的。”儘管也因找不到錢、投不到項目而失眠,但王宸並沒有“躺平”。

王宸先是進行戰略性收縮,比如以前既關注能源,又關注化工,進入2022年後將關注領域調整到以新能源為主。另一方面,王宸還幹起了逆向投資,或者稱作不良資產收購。

儘管王宸也承認不良資產收購存在着高風險,但就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他認為是可以博弈一下的“大蛋糕”,“也唯有如此,才能成為良幣驅逐劣幣中的那枚‘良幣’。”

一些VC(創業投資)機構則搞起了賽馬機制,即幾隊人馬一起看同一個大方向。這樣的考核機制下,同一家機構的不同團隊,搶一個項目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不僅讓企業內部拍桌子打架,也讓項目覺得摸不着頭腦。儘管這令人啼笑皆非,但也有積極向上的作用。

也有一些VC、PE機構,開始像高熾投資的王宸那樣轉換方向。他們撤出了消費賽道,將重心轉移到了高端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如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

(圖/視覺中國)

對待被投企業的態度,投資機構也發生了變化。

2022年下半年以來,投資人與投資機構,談項目的籌碼,從“我們有錢”,新增了“我們有投後服務”。無論是頭部投資機構,還是中小型投資機構,都不吝嗇在“投後服務”上的投入。

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投後管理團隊的背景,越來越資深和多元化,包括財務、法務、管理運營等。紅杉、高瓴,也早已組建了上百人的龐大投後團隊。説到底,投資機構重視投後服務,旨在與被投企業構建底層信任感。

王宸喜歡將投資人與創始人,形容為“相互滋養”的關係,“創始人帶着一羣人,開着船在海上捕魚為生。我們給他錢或派投後團隊,相當於給了燃料、工具、漁網。他捕了很多魚,分給我們一些,相當於投資盈利。”

雖然有被投企業創始人面臨着極大的壓力,但王宸告訴市界,他接觸的不少創始人都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以王宸熟識的文祥為例,後者做的是與汽車賽事相關的文旅項目。2022年文祥的兩個城市文旅項目收入不佳,但他一直在積極自救,“嘴上説躺平,身體在前行,紅塵煉心了。”

不過,進入2022年12月,投資圈終於迎來了轉機。

改變早已悄然發生

新世界的大門,已經被打開了。

“前一陣還在家裏呆得發慌,開年已經忙得起飛了”,一名投資人告訴市界。

從2022年12月底開始,投資人開啓了“報復性出差”模式。進入2023年,儘管臨近春節,投資人出差的節奏不減反增,“過去一年未完成的項目,得抓緊完成。”胡真告訴市界。

王宸則是打算春節過後,重温飛來飛去的日子,“重點城市是深圳、杭州、武漢等,關注的賽道是高端製造業”。實際上,2023年開年,也有不少投資人奔向了“半導體集散地”無錫。在無錫有很多芯片類初創公司,項目類別包括半導體設備零件、物聯網芯片、通信芯片等。

(圖/視覺中國 無錫集成電路設計中心航拍)

其實,投資人對於高端製造業的追捧,是對2022年的延續。清科創業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吸引投資最多的就是半導體及電子設備賽道,VC/PE投資金額達1800億。2022年上半年,當其他城市投資案例和金額雙雙下降時,無錫的投資案例依然同比上漲了17.6%,投資金額則同比增加了38.6%。

在高端製造裏,2022年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是新能源行業。清科創業數據顯示,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金額,同比增長了78.7%。進入2023年,這個有着明顯政策和資本紅利的藍海,熱度仍然不減。1月中旬,有2023年應屆畢業生髮現,新能源領域已經有了專門的就業市場,一些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裏,與能源規劃相關的崗位也被單獨設立。

實際上,隨着相關領域政策的釋放,Web3.0相關概念主題也暗潮湧動。Web3.0概念,是時下熱門科技賽道元宇宙的分支之一。長城證券指出,隨着中國對元宇宙、虛擬現實相關領域政策逐漸積極,未來Web3.0與元宇宙有望成為新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潮流。預計202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可突破3000億元。

悄然發生改變的,更有VC/PE招聘的邏輯。2019年,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帖子,“本人海外化學類博士畢業,還考過CFA、FRM等相關證書,去國內小型VC做投資經理合適嗎?”底下得到的回答大多數是:不合適。

如今,隨着新能源等賽道的火爆,昔日“天坑”專業的學生反而逆襲了。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VC/PE也下場爭搶化學系學生,為所在機構招聘新能源投資經理或總監。

高端製造業招聘需求增長迅猛,招聘規模同比增長40%,各個細分領域普遍面臨人才緊缺……所有不尋常現象背後,是中國“脱虛入實”的底層邏輯。政策綱要指出,要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不僅僅是投資人2022年,也將是2023年,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投資邏輯。”胡真告訴市界。

回看後視鏡,儘管過去一年有苦有甜,但不少投資人仍在努力向前。2023年,投資圈會是什麼樣子?在王宸眼裏,“機會有很多,關鍵是能不能抓住。”對此胡真也充滿希望:疫情放開了,投資行業將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一切才剛剛開始。

不過,有機遇就有挑戰。2023年,實體行業投資週期長、投資圈競爭更激烈等問題,仍然是擺在投資人面前的問題。

(文中胡真、王宸、文祥、蔡松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