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作者藍莓財經。
雲從龍,風從虎。説起雲從科技就想起這句出自《易經》的成語,用於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中國的圖騰為龍,雲從科技取名雲從,或許是想與我國的經濟騰飛相感應。
近日,人工智能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又一家人工智能獨角獸的財務狀況展現在大眾面前,然而云從科技的財務狀況與“騰飛”好像並沒有多大關聯。
意料之中,雲從科技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經過調整後淨虧損額分別為-1.06億元、-1.81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僅2019年一年就虧損了17.08億元。
雲從科技常年虧損,缺乏造血能力,衝刺科創板上市也早有預謀。據天眼查APP顯示,今年5月13日,雲從科技獲得18億元的C輪融資。在上市前募集資金增加自己的估值,是上市公司的常規操作。
同人工智能行業大多數的企業一樣,雲從也選擇了上市之路,這條道路,會是雲從科技的“騰飛”之路嗎?
龍吟雲出雲從科技創建於2015年,成立時間是AI四小龍中最晚的。不過,雲從科技的創始團隊與背後的資本方,確實讓雲從科技有種“龍吟雲出”的感覺。
一方面是因為創始團隊來自於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創始人周曦是中科院重慶院智能多媒體中心主任、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長,同時擔任中科院與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2011年周曦從美國回國進入中科院百人計劃,從事計算機視覺相關研究工作,在2015年帶領一幫中科院的人“下海創業”。
另一方面是雲從科技在發展過程中,只拿人民幣基金。在經歷的幾輪融資中,雲從科技的投資方有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上海國盛、廣州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等政府基金,還有工商銀行、海爾金控等產業戰略投資者。
因此,雲從科技在業內被稱為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擁有“國家隊”光環讓雲從科技在融資、G端合作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不過雲從雖然被稱為“國家隊”,但是也擺脱不了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規律。
從眾上市2016年-2018年,人工智能行業進入火熱期。2016年,谷歌的AlphaGo戰勝圍棋世界冠軍點燃了民眾對人工智能的關注;2017年,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開始扶持人工智能行業。
資本是逐利的,從2016年-2018年中美人工智能行業投資金額與投資筆數也能看出其火熱程度。根據美國沙利文公司發佈的《2019中美人工智能產業及廠商評估》中數據顯示,中國AI投資金額在2016年-2018年逐年上漲,在2018年達到頂峯,但是在2019年投資金額與投資筆數大幅下跌。
人工智能行業從2019年開始就陷入了融資難的境地,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更為謹慎。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今年疫情最為嚴重的一季度,國內風險投資額就上年同期相比縮水三分之一。
也就是從2019年開始,人工智能行業進入冷靜期。在一級資本市場遇冷,除去今年疫情黑天鵝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人工智能行業本身的問題。
曠視科技從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為3.43億元、7.58億元、33.52億元和52億元;寒武紀2017年-2019年三年累計虧損約16億元;依圖從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分別虧損11.68億元、11.68億元、36.47 億元、13.03 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 72.8 億元。
人工智能行業屬於研發時間長,投入資金多,回報時間慢的行業,虧損成了整個AI行業的常態。國內如此,國外也一樣,AI芯片公司WaveComputing 在今年疫情中申請破產。
長期虧損,一級資本市場難融資,整個人工智能行業將目光轉向二級資本市場,進入“上市自救期”。
目前,AI四小龍曠視、依圖、雲從三家都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而商湯在媒體消息中多次“被上市”,尚沒有主動表示上市計劃,AI芯片企業寒武紀已經在科創板上市。
然而,進入“上市自救期”的各家企業仍是歷經坎坷。
“AI四小龍”中曠視科技在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六個月之後,曠世科技IPO的進程狀態顯示為“失效”,後傳出要轉科創板上市。而AI芯片公司寒武紀雖然在科創板上市,上市之初也曾高開358.15%,市值一度達到1180億元,但是現在市值已經跌到670億元左右,最低時僅有620億元市值,跌幅近乎一半。
雲從科技作為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也經歷着人工智能行業的火熱期、冷靜期,也面臨着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不過,作為“國家隊”,雲從科技在融資較難的2019年,還有三輪融資,今年5月份,同樣拿到了18億元的C輪融資,在一級資本市場的融資問題上,或許並不是很難。
不過,雲從依然選擇跟隨一眾AI企業上市,這是為何呢?
為何上市?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就雲從上市計劃回應稱:上市是一件順勢而為或順水推舟的事情,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原因改變雲從整體的計劃。就這位聯合創始人的説法來看,雲從上市,是為了順從行業趨勢,是在人工智能行業進入“上市自救期”的正確做法。
“從眾上市”是一方面原因,不過雲從選擇上市,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是為了提高聲譽。
AI行業中雖然已經有科大訊飛、寒武紀等上市企業,但是在計算機視覺領域AI四小龍中並沒有上市的企業。目前曠視IPO延遲,商湯沒有官方的IPO消息,雲從與依圖上市輔導時間相近,有望爭奪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的“AI視覺第一股”名號。
先上市意味着能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度和知名度。虎牙彎道超車斗魚成為“遊戲直播第一股”,而後來上市的鬥魚市值方面長期低於虎牙,在兩家合併之後,鬥魚也將成為虎牙的子公司。
當然這些事情的原因並不能全都歸到“第一股”的名頭上,但是“第一股”的名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宣傳點,能為企業增加隱形價值。
二是為了找錢。
身為“AI國家隊”的雲從科技在一級資本市場看似好融資,不過從數據上來看,雲從科技的融資金額並不是很大。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AI四小龍中商湯科技累計融資約187億+人民幣,曠視科技累計融資約83億+人民幣,依圖科技累計融資約25億+人民幣,雲從科技累計融資金額排名第三,約為34億+人民幣。
雲從科技的融資金額數目相較於商湯、曠視少了很多,雖然雲從背靠政府資金等資本方,但是地方政府資金在後疫情時代,更多是放在疫情防控和疫後恢復上。且資本方投資也是為了能夠得到收益,上市是變現離場的最好方式。
當然,從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我們能清楚的看到雲從上市融資的具體用途。本次雲從科技上市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募集資金淨額將全部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展開,具體包括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雲從難掩之傷上市可以在二級資本市場融資,將企業風險與二級資本市場的股民一起承擔。不過,公司的財務狀況也將不可避免的透露出來。從雲從科技遞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出身為“AI國家隊”的它,也存在着各種問題。
在文章開始部分,我們已經提過了雲從科技的虧損問題。去年大虧17億元的原因,招股書解釋稱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使用股權激勵來留住研發人員的方式對於這種需要重研發的企業來説,屬於正常操作。
據云從科技公佈消息顯示,2019年虧損中有13.02億元用於支付股權激勵,當年虧損應為4.06億元,虧損同樣處在逐年增加狀態。
其次,就是雲從科技的毛利率問題。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目前的主要業務有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2017年-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在這兩項業務中,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毛利率較高,但是雲從科技業務佔比較多的是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具有非標性,且雲從科技面對客户多G端、大B端,每個企業的需求不同,雲從需要按照客户需求制定方案,這就造成了雲從科技的毛利率較行業內相比較低。依圖2017年-2020年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7.39%、54.55%、63.89%及 70.99%,曠視在2017年-2019年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2.1%、65.2%、64.6%。雲從的毛利率顯然低於這兩家。
雲從科技常年虧損,毛利率較行業低,這就造成其企業經營同樣存在問題。加上研發費用高起,主要客户又是大B端、G端,業務時間長,回款速度慢,雲從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一直為負。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6789.25萬元、-2.71億元、-5.06億元、-4.05億元。根據會計財務彈性分析準則,如果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則企業經營出現問題,若連續幾個時期沒有好轉跡象,則必將出現財務危機。
同時,行業競爭問題與行業自身問題同樣是雲從需要面對的問題。
經歷過火熱期與冷靜期的AI企業們都深知尋找變現方式的重要性,在上市自救的同時,也在逐步尋找其他變現方式。而同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有研究的AI四小龍,最開始都將變現目光投到適合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安防和金融,必然會有競爭,各家也都比較有默契的尋找着差異化變現方式。
曠視科技選擇供應鏈物聯網為新的落腳點,依圖走上了造芯之路,商湯選擇擴大業務範圍,在自動駕駛、文娛、新零售等方面皆有佈局,而云從則是紮根金融和安防領域,推出智慧商業等版塊。
除去AI四小龍在計算機視覺之一垂直領域的競爭,還有來自於外部企業的競爭。
我們可以用用户價值公式[用户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來分析安防領域的競爭。在這一存量市場中,雲從科技用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為用户帶來的用户體驗有80分,而傳統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巨頭也在組建自研團隊,人臉識別效率可能沒有云從科技的高,用户體驗只有60分。但是這些巨頭佔據傳統安防領域近七八成的市場份額,替換成本和數據遷移成本高,所以雲從科技面對被傳統安防巨頭把持的用户,創造的用户價值可能抵消不了傳統巨頭的用户體驗與替換成本,撼動不了傳統安防巨頭的地位。
另外還有互聯網公司、科技企業參與競爭。百度、阿里、騰訊等均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加註,華為也有人工智能的研究。這些企業能與C端用户直接接觸,擁有大量用户數據,而云從科技智能通過B端客户,接觸C端用户,而AI行業是一個需要有大規模數據做訓練的行業,這點是雲從與AI四小龍的天然弱勢。
同時,人工智能本身需要用户數據做訓練這一點,又會涉及到用户的隱私問題。今年9月份,李開復在一次演講中,提及曾幫助曠視尋找螞蟻、美圖這樣的合作伙伴,提供用户人臉數據。螞蟻、曠視、李開復雖然後來都對此事進行了澄清,但是人工智能涉及的隱私問題依舊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結語:
上市的招股書揭開了雲從科技的神秘面紗,將雲從存在的問題展現在世人面前。“AI國家隊”雲從科技若想真正的“騰飛”,還應認清人工智能行業的本質。
Gartner 公司將技術從出現到應用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萌芽期、過熱期、低谷期、復甦期、成熟期,據此製成加德納技術成熟曲線,根據此曲線可以判斷新技術是否採用。
毫無疑問,目前雲從科技所在的計算機視覺領域目前正處在技術成熟曲線的低谷期,而如何進入復甦期與成熟期,需要雲從科技與行業中的企業一同努力。
人工智能行業競爭的是技術、研發能力,企業存活競爭的是盈利能力、經營能力。技術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嵌入已有的產業中,並提供專門的價值供給,才能取得長足發展。
或許,雲從科技需要繼續探索變現方式,與研發出的技術相結合,並使技術創造出新的價值供給,同時持續研發,拉開與同行技術上的差距,借而拉開與同行盈利能力上的差距,才能與“龍”一般騰飛。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