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哥推薦:已經抓住上市窗口期的“老鄉雞們”,迎來了一個好時代,但上市也只是一個開始,資本市場會用腳投票,誰才是真正受消費者歡迎的玩家。
來源丨連線Insight(ID:lxinsight)
作者丨韓瀅
編輯丨李信
題圖丨老鄉雞官方微博
一碗獨具地方特色的“肥西老母雞湯”,正從安徽走向全國,並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近期,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老鄉雞謀求上市的消息引來關注。據公開消息,老鄉雞已於今年9月底與券商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正式衝刺深交所主板IPO。如果老鄉雞成功上市,或將成為國內中式快餐第一股。
今年可以算是餐飲企業奔赴上市的大年,在新消費賽道火熱的前提下,撈王、綠茶、老孃舅等餐飲企業均在衝刺上市。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情況卻不太樂觀。
近期,海底撈發佈了縮減門店的公告,要在今年年底前縮減300家表現不佳的海底撈門店。海底撈表示,“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們自己一口一口嚥下去”。
相比剛上市時候的風光,海底撈目前的表現大不如前。截止發稿,海底撈的股價跌至21.75港元/股,市值為1187.33億港元。股價相比今年2月的峯值85.75港元已跌近70%,市值也蒸發了約四分之三。
海底撈公告,圖源海底撈官方微博
不可否認,走向上市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上市對於企業來説是機遇更是挑戰。如今,海底撈、呷哺呷哺等餐飲上市企業都面臨着翻枱率下滑、淨利潤下降、股價下跌等問題,走向了“下坡路”。
在餐飲這片紅海市場中,即將上市的“老鄉雞們”自然也會面臨着相似的問題。
對於“老鄉雞們”來説,想要在資本市場講出一個好故事並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走“海底撈們”的老路,這也是“老鄉雞們”在上市後值得關注的問題。
“老鄉雞們”正在扎堆上市
在新消費賽道大熱的今年,餐飲行業的各個細分賽道,都有選手在衝刺上市。
此次衝刺上市的老鄉雞,是一家中式快餐連鎖品牌,起家於安徽,其前身是“肥西老母雞”。老鄉雞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在全國有800家直營店,2020年宣佈進入北上深杭,目前在全國擁有1000多家門店。
去年疫情期間,老鄉雞因董事長束從軒手撕員工聯名信的視頻走紅,播放超千萬。據天眼查顯示,老鄉雞僅在2018年獲得了一筆2億元投資,由加華資本投資。
圖源老鄉雞公眾號
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家中式快餐品牌老孃舅也被爆出準備上市的消息。在浙江證監局披露的輔導備案公示文件中,其計劃在國內上市。據老孃舅官網顯示,目前門店數達到了300多家,主要分佈在浙江、江蘇、上海和安徽等地,其中,浙江省內超210家、江蘇省內超130家。
去年疫情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餐飲行業受到重創。或許在疫情大考中,餐飲企業意識到了資本的重要性,曾經不看重資本的他們,此時或許更希望通過上市融資獲得一筆可觀的資金,幫助自身抵禦各種不確定性風險。
而在上個月,資本市場更加熱鬧。據連線Insight觀察,除了二次提交招股書的綠茶餐廳,米線品牌譚仔國際、主營雞肉調理製品的春雪食品已然率先上市。
整體來看,“老鄉雞們”選擇在這個時間上市是有原因的。除了消費環境大好的外界因素,“老鄉雞們”自身也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具體而言,有的上市是為了尋求資本的幫助進行門店擴張,有的是想要通過上市提高品牌知名度。
據連線Insight不完全統計,老鄉雞有將近1000家門店領跑中式快餐賽道,譚仔國際是中國香港亞洲粉面專門店數量的第一位,撈王則以136家門店成為粵式火鍋市場的第一名。
各個衝刺上市的餐飲企業,其實背後都有着自身的考量。
對於二次提交招股書的綠茶來説,在今年上半年營收“扭虧”的同時,趁熱打鐵衝擊上市或能為其帶來更多的資金用在供應鏈打造、新品研發、品牌營銷等領域。
而在“資本都愛嗦粉”的利好下,灣仔國際選擇上市也能順勢獲取更多的機會。據灣仔國際招股書顯示,譚仔國際上市籌得的金額將用來在中國香港、大陸、新加坡等地擴張門店使用。
無獨有偶,今年9月提交招股書的火鍋品牌撈王上市也有類似的擴店計劃。據撈王招股書介紹,此次募資所獲金額,除一部分用於建設2號中央工廠,另一部分將用於開設新餐廳。與此同時,撈王還將通過進駐商超、便利店增強其線下零售的佈局。
登陸資本市場,意味着真金白銀的湧入。在新消費大熱的環境下,資本的入局對於“老鄉雞們”在門店擴張、技術投入等領域都有着肉眼可見的幫助。
對於餐飲企業來説,此番熱錢湧入的場景並不多見。今年以來,無論是米粉、麪條、資本對餐飲企業的押注可謂“遍地開花”。據前瞻經濟學的相關統計顯示,截止到2021年8月,餐飲全行業投融資事件達86起,總投金額為439.1億元,超過2020全年的兩倍。
更重要的是,餐飲企業對於資本的態度似乎也發生了改變。以前很多餐飲企業憑藉連鎖、加盟的模式便能賺得盆滿缽滿,不願意資本介入導致其失去主動權。但看到因疫情導致的關店潮後,改變傳統連鎖思維,尋求融資、奔赴上市或許是餐飲企業穩定發展的有力手段。
總體來看,餐飲市場存量大、資本湧入等因素推動了餐飲扎堆上市的步伐。雖然上市意味着餐飲企業可以擁有資本的力量,但也代表着將面臨着更大的考驗。
餐企上市的故事好講嗎?
餐飲行業從來不缺新寵,資本市場亦是如此。
縱觀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海底撈、呷哺呷哺的故事並不好講。在“一年紅火兩年降,三年四年換行當”的餐飲界,“老鄉雞們”準備好了嗎?
餐飲的細分賽道里,米飯作為剛需品類,入局的企業紛繁複雜。前有登陸美股的鄉村基,後有即將上市的老鄉雞和老孃舅組成的頭部陣營,還有犟骨頭、南城香、和合谷以及獲得1.5億融資的豬角·閩南豬腳飯等眾多中式快餐品牌。
從養雞大户到千店餐飲,從安徽走出全國,並衝刺上市,老鄉雞能眾多品牌中跑出,具備一定實力。
在門店標準化上,老鄉雞採取“店開到哪裏,中央廚房就建在哪裏”的方式。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曾對媒體坦言,加工一道菜的火候和時間、抹布如何擺放和清潔等會統一培訓。截止目前,老鄉雞擁有1000多家門店,此外據老鄉雞官網顯示,老鄉雞已經開放了加盟模式並在內測階段。
與此同時,受去年疫情對線下餐飲的降維打擊,老鄉雞注意到外賣對品牌的重要性。據未來消費報道,截止去年8月,老鄉雞線上外賣增長了41%。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倫司小酒館爆紅後,老鄉雞也做起了“餐+酒”的生意。去年,老鄉雞在深圳開出首家酒館,這家店在原來自選現炒快餐基礎上,融合了酒吧功能。
據老鄉雞官網介紹,該店實行全時段經營,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酒吧等場景。事實上,這是老鄉雞在門店經營上的考量。多場景功能的打造一方面可以提高門店坪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不同種類的消費者。
老鄉雞深圳門店,圖源老鄉雞官方微博
但在酒館賽道,已經有海倫司、二麻等專門的酒類企業。而且酒館成為了資本的新寵,但“跟風複製”帶來的同質化則是企業們需要避免的問題。
除此之外,門店經營成本的提高也不容忽視。據老鄉雞官網介紹,上述門店採用了電子屏、紅磨石、樟子紙的裝修,並且將營業時間調整為早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未來,老鄉雞多場景的營收能否趕上門店經營成本的提高,以及它能否講好“中餐+”的融合故事,還不好説。
在整個餐飲行業,除了米飯快餐賽道外,今年大火的麪食賽道和一直沸騰的火鍋賽道都是資本關注的對象。相比於難打造標準化的中餐來説,麪食和火鍋則需要打出差異化。這其中,撈王和譚仔國際的出現,打破了賽道格局。
如果説米飯是剛需,那從市場份額上看,火鍋便是我國餐飲界的第一大品類。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內地的所有菜系中,火鍋佔據的中餐市場份額最大,達到14.1%。而在這片紅海市場,海底撈、呷哺呷哺始終領跑,隨着撈王、巴奴、周師兄等新玩家的入局,競爭變得更加焦灼。
撈王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如果撈王成功上市,它將成為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後的第三個上市的火鍋企業。
為什麼是撈王?在川味火鍋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定位粵式火鍋的差異化是撈王彎道超車的關鍵。
相比於重麻重辣的川味火鍋,主打胡椒豬肚雞的撈王強調的是湯底熬製,迎合了消費者健康飲食的心理。此外,在菜品上,“撈王三寶”胡椒豬肚雞、雙臘煲仔飯和馬蹄竹蔗水,也因特色的食材打出了差異化。
豬肚雞火鍋,圖源撈王官方微博
值得關注的是,從撈王招股書可以看到,2020年撈王營收為11億元,佔據0.3%的市場份額,在整個國內火鍋餐廳市場中排行第四。而市場份額提升的背後則是門店的快速擴張。目前撈王在中國中國內地開設了135家連鎖自營餐廳,按近三年的擴張總數看,撈王是國內粵式火鍋增速最快的一家。
而從開店之際就定位年輕顧客羣體的撈王,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線。300-700平方米的大店、開設在高端商場,是撈王的標誌。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撈王的客單價分別為120.3元、123.7元、128.1元及123.9元。同期海底撈的客單價則為101元、105元、110元及107元。
品牌策略上,撈王在撈王鍋物料理的基礎上,又推出了鍋季及撈王心靈肚雞湯兩大品牌。其中,鍋季主打迷你火鍋,撈王心靈肚雞湯強調快餐屬性。
事實上,隨着眾多新品牌的入局和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低,僅靠一個品牌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便像海底撈這樣的頭部,也避免不了翻枱率下降、淨利潤下滑的現象。
為了避免走“前輩”的老路,為了留住消費者,佔領更多的市場,撈王需要通過多個品牌共同發力。
不同賽道的公司,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麪食類賽道中,譚仔國際在香港麪食領域位居第一。在毛利率上,2020財年譚仔國際的毛利率高達73.2%,為香港快餐上市企業(大家樂、大快活、太興、翠華)中最高。
疫情期間,譚仔國際及時做出調整發力外賣業務。據譚仔國際招股書顯示,外賣業務貢獻的收入由2019財年的3.21億港元,增長至2020疫情之年的4.65億港元,而今年前三季度更是飆升至6.18億港元。
從這些點來看,毛利率高意味着譚仔國際有更多的資金花費到供應鏈、門店標準化的打造上;而疫情之下,顧客消費習慣由堂食轉為外賣,加力發展外賣也有助於拓寬餐廳的營收渠道。
將香港車仔麪和湖南的麻辣口味融合,譚仔國際在米線賽道中講出了新的故事。
明顯的問題是,雖然譚仔國際在香港市場的米線排名第一,但在大陸市場,譚仔國際僅在深圳有三家店。再加上大陸市場螺螄粉、湖南米粉、廣西米粉等眾多細分米粉已經蠶食大部分市場,譚仔國際想要在大陸市場佔據一席,並非易事。
整個餐飲市場,目前已經進入白熱化的競爭。對於餐飲企業來説,僅靠單一品牌很難撐起高額的利潤,也面臨着被消費者“吃膩”的風險。顯然,已經上市的企業都在拓寬自身品牌,試圖切入新領域。
徘徊在上市門前的“老鄉雞們”,也需要加強自身實力,避免走前輩們的老路。
海底撈跌跌不休,
“老鄉雞們”如何避免“海底撈式”困境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似乎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餐飲市場再合適不過。
當眾多品牌在一級市場廝殺時,二級市場餐飲品牌的日子卻不好過。“中餐之光”海底撈、“小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都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11月5日,海底撈發佈公告表示,將在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週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談及原因,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由於部分新開門店選址不合理、內部組織架構變革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因素導致關店。
和海底撈“同命相憐”的呷哺呷哺,也採取了關店策略。根據呷哺呷哺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虧損4992萬元,預計關閉200家虧損門店。
現在看來,困擾海底撈的最主要問題是,業績不斷下滑和瘋狂擴張的開店速度嚴重不對等導致。
作為餐飲行業的重要指標,海底撈的翻枱率已經在2018-2020年連續三年下滑,分別為5.0次/天、4.8次/台、3.5次/台。2021年上半年更是低至3.0次/台,這甚至低於去年同期的3.3次/台。
據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海底撈門店數淨增長530家至1298家,其中新開門店544家,這些新開門店翻枱率表現更差,截至2021年上半年,僅為2.3次/天,而去年同期為2.4次/天。
殊不知,如今的火鍋賽道早已不是當年那般藍海,頭部玩家正在紅海廝殺,中腰部玩家也強勢圍攻。海底撈新開門店的翻枱率、營收都在下滑,無疑為整體下行的海底撈帶來負擔。正如海底撈CEO張勇直言,“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擴店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
另一方面,強調“保姆式”服務的海底撈也因遲遲出不來新爆品而吸引力降低。相反的是,菜品缺斤少兩、菜價不斷升高、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即便是擁有1500家門店,海底撈的表現也大不如前。今年以來,海底撈股價一路走跌,近期甚至呈現加速下跌態勢。截至目前,海底撈股價年內已跌去70%,市值蒸發超過3500億港元。
要知道,作為首批上市的餐飲企業,海底撈和呷哺呷哺一度成為行業標杆。而縱觀兩家的發展歷程,從被資本看好、瘋狂擴張,到如今股價“跌跌不休”、縮減門店,菜品難出爆款等問題頻現,從“神壇”跌落的海底撈和呷哺呷哺,為即將奔赴資本市場的“老鄉雞們”亮起了警示燈。
在很多人眼中,餐飲是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但要想做出差異化則是最難的。尤其在我國南北跨度很大的國情下,想要在迎合整體國人口味,並打出差異化,對於“老鄉雞們”“海底撈們”來説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畢竟,地域的限制帶來的便是門店佈局的失衡。2020年報中,呷哺呷哺重點提到因門店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地區營運佈局失衡。2021年將集中開發華東、華南市場。未來三年內,華南將是呷哺呷哺擴張的重點地。
據報道,去年大力佈局下沉市場的海底撈,也面臨下沉市場回報週期短的難題。
老鄉雞在走出安徽之前,曾面臨地域性差異的難題;強調粵式火鍋的撈王,因粵式口味的小眾化,也面臨向北擴張受阻的問題。
為了打破地域限制,老鄉雞選擇在口味上入手。從老鄉雞的菜品上可以看到,不僅有安徽特色的肥西老母雞湯,還有梅菜扣肉、剁椒魚頭等符合其他地區口味的菜品。
撈王也在紅湯火鍋市場開始了新的開店嘗試。據連線Insight瞭解,目前撈王在重慶鋪設了4家門店。將觸角伸到另一個細分品類中,撈王想要突破地域限制的心愈發明顯,但效果如何還要時間給出答案。
換言之,想要形成千店、萬店規模,“老鄉雞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還有一個明顯的問題是,餐飲賽道用户忠誠性低是常態,因吃膩而嚐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老鄉雞們”上市後,也需要通過多品牌的策略留下消費者。
昔日的網紅餐廳綠茶,如今因為消費者的流失,致其翻枱率逐年下降。據招股書顯示,綠茶翻枱率也已經從2018年的3.48次/日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3.32次/日。
相比之下,同期九毛九旗下品牌太二酸菜魚的翻枱率為3.7次/日。究其原因,單一品牌的綠茶已經出現了品牌“老化”的現象,近幾年未能有網紅菜品和口味。顯然,消費者不買賬,翻枱率下滑也是無可奈何。
圖源綠茶餐廳官方微博
可以看出,翻枱率似乎是餐飲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老鄉雞們”也難以避免。等待上市的撈王也面臨翻枱率下降的問題。根據撈王招股書顯示,翻枱率已經從2018年3.1次/天下降到2021年上半年的2.4次/天。
想要在一片紅海中保證自身翻枱率,“老鄉雞們”則需要在門店選址、供應鏈打造、服務質量、食品安全等方面進行比拼。
而在資本看重的規模化、供應鏈和數字化上,“老鄉雞們”還需要參考海底撈等“前輩”。像海底撈這類頭部企業,紛紛佈局上游供應鏈。以海底撈的蜀海體系為例,可提供包括肉蛋菜奶等全品類覆蓋,SKU數超過 10000+個,採購成本較同行低15%左右。而呷哺呷哺則選擇自建生產基地、自建物流體系、簽約農業合作社。
正如上文提到的,老鄉雞通過養殖基地、中央工廠完成在供應鏈上的佈局。此外,撈王也加緊了供應鏈的建設。根據據撈王招股書可知,在此前的1號中央工廠基礎上,本次IPO所融資金的一部分將用於建設2號中央工廠。
實際上,在被資本看好之前,餐飲是個資本率極低的行業。根據證監會和港交所的分類,中國A股市場的餐飲企業僅有3家,港股有46家。但從整個市場規模來看,中國餐飲行業年收入在五萬億左右。
這十年被行業看做是中國餐飲“最好的十年”。無論是麪條、炸串、酒館都成為被資本看好的生意。從起初不被看好,到如今的熱錢湧入,餐飲企業和資本也迎來了“互相奔赴”的時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餐飲行業的低門檻決定了它的可替代性。當資本熱情褪去,餐飲便會迴歸到餐飲行業競爭的本質,即品類差異化、品牌口碑、管理服務等核心競爭力上。
在談及餐飲企業資本化熱潮時,番茄資本創始人曾在接受讀樹一幟的採訪中表示,“接下來既是最好的十年,又是最後的十年。”
已經抓住上市窗口期的“老鄉雞們”,迎來了一個好時代,但上市也只是一個開始,資本市場會用腳投票,誰才是真正受消費者歡迎的玩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