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的案例,給了我們企業轉型、尤其是老企業轉型一些啓示和思考——要想活下去,就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走出就現有產品轉型而轉型的老路,多從市場需求出發,多在創新上做文章。
柯達不拍照了,由“拍人”轉向“救人”,由給你更漂亮的形象轉向給你更健康的身體了。週三美股開盤後不久,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觸發20次熔斷,一度暴漲572%報60美元,截至收盤,收於33.32美元,漲幅318.14%。
一度稱霸全球膠捲市場的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7月28日獲得7.65億美元貸款,將進軍非專利藥物原料製造行業。據柯達公司介紹,工廠建成後,將能提供“非生物、非抗菌類非專利藥物”活性成分的25%。
這種轉型,已不是一般的轉型,而是重建,是對這家創立於1888年的百年老店進行一次脱胎換骨式的重建。儘管從“拍人”轉向“救人”,原先的內容已經完全沒有了。但不管怎麼説,“柯達”二字保住了,一家全球知名的百年老店也保住了。
某照相館使用柯達膠片後留存的柯達膠捲空盒。來源:IC Photo
需要注意的是,柯達得到貸款的消息發佈後,資本市場的反應強烈,股價也從前一交易日收於2.62美元一舉躍升至8.8美元,觸及熔斷機制,顯示出投資者對柯達再生的信心與希望。但是,柯達要真正走出困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所生產的藥品,是否如企業所説的那樣,是否有好的效益,能否進入市場,能否具有市場空間和藥品企業接受度等,都是需要面臨的問題。就算預期很好,其所產生的效益能否有效彌補柯達已經形成的虧損,以及龐大的研發支出等,更是外界格外關注的問題。
不過,柯達能從一家膠捲生產企業,經過市場調研和探索,研製出彌補藥品市場短缺的關鍵藥物成分,也是值得肯定的,更需要一定的氣魄和勇氣。而柯達的案例,也給了我們企業轉型、尤其是老企業轉型一些啓示和思考。
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在帶來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企業、新的產業的同時,給現有的企業和產業造成衝擊和影響。從稱霸世界膠捲市場到陷入破產境地,正是因為智能化的發展,讓傳統膠捲產業沒有了發展空間,且無法在自身領域尋找到衝破智能衝擊的入口,因而,柯達要活下去,就必須進行大跨度、脱胎換骨式的轉型。
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企業要想轉型,就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走出就現有產品轉型而轉型的老路,多從市場需求出發,多在創新上做文章。
對柯達來説,轉型能否成功,還需要市場的檢驗,需要消費者的認可。但可以肯定的是,其轉型的勇氣和決心以及力度都是比較大的。尤其在創新方面,是值得其他企業學習的。
柯達的轉型若是成功了,就是一則範例,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不成功,則可以吸取它的教訓,從而給我們在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轉型問題上提供借鑑。畢竟,任何企業都不可能一成不變,而必須適應市場變化。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譚浩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