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科創板回A紅籌股現身 中芯國際IPO或面臨較多業務障礙

  來源:中國企業報採訪中心 作者:江金騏 劉洋 微信公眾號:青財經(ID:qingcaijing2020)

  6月1日晚間,據上交所披露,已經正式受理中芯國際的科創板上市申請。6月4日,中芯國際科創板IPO已經進入問詢環節,期間僅間隔3天,刷新了科創板審核紀錄。

  不僅如此,就在這周,公司已經敲定兩大戰略投資者——中國信科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兩者合計斥資25億元參與中芯國際科創板IPO戰略配售。

  足以見得,作為芯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在各方面都備受市場的關注。中芯國際董事會認為,境內上市可以使公司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維持公司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公司資本結構。

  2019年以來,中芯國際股價增勢明顯,今年2月14日盤中公司達到了17.92港元/股的高點,創下了自2017年以來的新高。直到今年5月,中芯國際宣佈回科創板上市,股價持續高走,5月18日,其股價超越2月14日達到新高20.7港元/股。截至6月5日收盤,最新股價19.7港元/股,公司最新市值1089.09億港元。

  募資200億 創科創板記錄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企業。

  2000年4月,中芯國際在上海成立,2004年,公司在美國和香港實現兩地上市。2019年5月,中芯國際將根據修訂後的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將公司的美國存托股(ADS)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自願退市,並註銷這些ADS和相關普通股的註冊 。

  自此開始,國內關於中芯國際是否會在境內上市的猜測便一直存在。如今終於等到中芯國際回國上市,市場對其期待只增不減。

  有券商表示,在國產替代浪潮下,中芯國際有望長期受益。公司今年繼續擴大產能,其資本開支計劃為31億美元,較2019年的22億美元(實際為20.33億美元)大幅上升。

  不僅如此,中芯國際200億人民幣的募資額度,也超越此前中國通號募資105億元的最高紀錄,創下科創板新高。

  招股書顯示,中芯國際本次初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不涉及股東公開發售股份,不超過初始發行後股份總數的25.00%,每股面值0.004美元,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00億元。

  公司指出,此次募資約40%用於投資於12英寸芯片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中芯國際宣佈在科創板上市,立即帶動了一波半導體行情。

  5月6日,半導體板塊跟隨中芯國際開啓了大面積上漲,當日開盤後,半導體板塊領漲兩市,長電科技、北方華創、中微公司等個股迅速拉昇;收盤後,滬硅產業、聚辰股份、南大光電、晶瑞股份、兆易創新等多股紛紛漲停。此外,光刻膠、顯示屏製造裝備、半導體材料等上下游行業的概念板塊均有不同程度上漲。5月7日,板塊股價有所回落。

  在方正證券看來,中芯國際作為國產晶圓代工龍頭,近年和大陸國產設備、材料、設計廠商密切合作,成了國產IC產業生態的“航母型公司”。目前半導體行業已處於上行週期,中芯國際2020年將重啓增長。此次擬科創板融資將進一步提高“國產IC航母”的實力,促進國產IC生態發展,相關“中芯國際產業鏈”企業將受益。

  產能擴充急需資本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佔總市場份額4.5%。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13.9億元、230.1億元、220.2億元。同期,其研發投入分別為35.8億元、44.7億萬元、47.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2%、19.42%、21.55%。

  這一研發費率遠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同期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21%、6.9%、7.57%。

  作為行業巨頭,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引人注目。

  據公司第四季財報顯示, 2019年實際用於晶圓廠的資本開支約為20億美元。業內研究數據表明,中芯國際2020年的資本支出較2019年大幅增長55%,超過2016年的26億美元支出,創下歷年資本支出新高。

  由於產能滿載,中芯國際曾在之前的業績説明會上表示,為應對客户的需要,公司將繼續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

  令人欣喜的是,中芯國際的科創板IPO剛獲受理就傳出好消息。

  6月3日,中芯國際披露,公司已經敲定兩大戰略投資者——中國信科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兩者合計斥資25億元參與中芯國際科創板IPO戰略配售。其中,中國信科將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認購最多20億元的人民幣股份,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將作為戰略投資者認購最多5億元的人民幣股份。

  市場人士認為,迴歸上市將有效的解決中芯國際的資金問題。

  中芯國際董事會認為,人民幣股份發行將使公司能通過股本融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於維持其國際發展戰略的同時改善其資本結構,人民幣股份發行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整體利益,有利於加強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境外業務佔比較大無實際控制人

  大手筆研發投入的背後,自然是不可避免的研發風險。

  據業內人士向《青財經》介紹,集成電路晶圓代工的技術含量較高,需要經歷前期的技術論證及後期的不斷研發實踐,週期較長。這也就意味着,處在這一行業的公司,必須緊跟行業前沿需求,正確把握研究方向。

  針對研發方面的風險,中芯國際坦言,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推出契合市場需求且具備成本效益的技術平台,可能導致公司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從而影響公司後續發展。

  “同時,如果公司未來技術研發的投入不足,不能支撐技術升級的需要,可能導致公司技術被趕超或替代,進而對公司的持續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中芯國際在招股書中表示。

  作為從境外回A的企業,還要面對國際市場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52.74%、40.91%及 40.61%,其中來自美國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40.01%、31.61%及 26.36%。

  同時,公司主要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多數為境外公司,分別來自於日本、韓國、荷蘭、美國等國家。

  中芯國際表示,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行業對原材料和設備有較高要求,部分重要原材料及核心設備在全球範圍內的合格供應商數量較少,大多來自中國境外。

  也就是説,公司對境外重要原材料、核心設備極為依賴,近年來,境外市場受制於各方面原因,十分不穩定,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拿出有效的替代方案,萬一境外供應短缺,一定會大面積影響公司生產。

  此外,《青財經》發現,目前中芯國際沒有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報告期內,公司任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均低於30.00%。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持股比例為17.00%,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持股 比例為 15.76%。

  招股書顯示,目前,董事會有14位董事,各股東提名的董事人數均低於董事總人數的二分之一,不存在單一股東通過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能夠決定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或足以對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且公司主要股東之間無關聯關係、一致行動關係,因此,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這也就説明,目前中芯國際股權相對分散,公司未來有可能成為被收購對象,有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風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9 字。

轉載請註明: 首家科創板回A紅籌股現身 中芯國際IPO或面臨較多業務障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