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密集申報非開放型產品 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
外匯天眼APP訊 : 今年以來,權益基金髮行市場爆款不斷,但持有人普遍缺少“耐心”,運行一段時間後,爆款基金規模大幅縮水現象屢屢出現。為提高投資人持有時間,部分基金公司在新產品設計中進行了創新。據大成基金統計,截至8月4日,今年以來共有153只非開放類產品上報,其中定期開放類53只,封閉運作類16只,持有期類84只。非開放式產品越來越受到基金公司的歡迎。
引導投資者長期投資
相對開放式基金,非完全開放類產品可以理解成“定期”,其實就是給每筆申購單獨加上期限,投資者入場之後在一定時間內沒有頻繁操作的可能。一般而言,非開放基金的運作方式主要分為三類:定期開放類基金、封閉運作類基金、持有期類基金。
所謂持有期基金,是指投資者無論何時申購都需要持有一定期限才能贖回的基金;定期開放基金則採用封閉運作和開放運作交替循環的運作方式,封閉期內不辦理申購與贖回業務,只有開放期內才可辦理;封閉運作基金則要求持有人在封閉期內不能贖回,“封轉開”之後才有贖回的可能。大成基金大類資產配置部首席FOF研究員王羣航認為,為有效提高投資者收益,基金公司產品以交易制度的創新來潛移默化地引導投資者延長持有期限,讓投資者真正充分體會到長期持有的好處。因此,非開放類產品正在業內由點到面、從少到多地開展起來。
持有期類產品更受青睞
從近期產品申報動態看,定期開放類基金較多。封閉運作類基金也有一些,但不是主流。借鑑養老基金的經驗,持有期類基金則從無到有,越來越多,且逐漸成為主流。
實際上,持有期基金可以看作是近兩年的一類創新型品種,不僅區別於開放式基金,與原來的定期開放式基金也有所不同。國內首隻持有期類型的基金是一隻FOF產品,而今年隨着“固收+”產品的興起,很多非FOF類基金也以定期持有型的方式發行成功。
比較上述三種運行方式,王羣航認為,定期開放的“定期”對產品的衝擊較大。而封閉運作產品,不僅有前者的缺點,而且有些甚至是一錘子買賣,之後就轉開放了。持有期類產品的運行方式既可以平滑“定期”的衝擊,還可以永續存在,是目前相對最好的方式。
業內人士表示,持有期類產品便於基金經理按照自己的投資節奏管理產品,也有利於投資者鎖定收益。與傳統的封閉式基金相比,這類產品既具備了規模相對穩定的特點,又能夠滿足投資者定投或變更投資計劃時追加投資的需求,整體更加靈活。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楊晗稱,持有期類產品之所以頻頻發行,是因為這種方式對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資者都有利。對於基金管理人而言,持有期類產品降低了流動性管理的難度,基金管理人可以更好地為投資者創造超額收益;對於基金投資者來説,原有的定期開放式產品申購贖回的日期過於嚴苛,稍不留神就可能錯失時機。持有期類基金因為在申購日期上更靈活,投資者購買體驗感更好。
短持有期產品更為普遍
不可否認的是,持有期類產品也並非完美無缺。楊晗直言:“長持有期解決了基金管理人面臨的流動性管理壓力,基金管理人可以專注投資而無需顧慮資金的穩定性。對投資者而言,強制性長期持有,能更充分享有長期合理回報。但長期限基金畢竟約束了投資者的資金流動性,長期限也可能讓基金管理人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懈怠。更重要的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了錯誤的長期限基金將導致置換成本非常高。”
目前,申報持有期類產品的期限以“三個月”和“一年”較多。“個人投資者對於持有期類的產品在逐步認知、接納中。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意識到,設立一定的期限,既可以幫助自己糾正不良的投資習慣,也可以讓基金經理創造更多的超額收益。”楊晗分析,“過去幾年,很多三年期、五年期的產品募集很成功,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飽和,基金公司需要給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以及在業內實現差異化競爭。因此,今年新產品的持有期設置較多集中於一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