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是怎麼樣的?説寬廣一些,從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上,我們能夠看見70%以上的日本文化。經歷過大蕭條時期,日本人民對建築、商品,都誕生了獨特的理解:崇尚簡單、實用、具有品質感;品牌的權重佔比變得沒那麼重要。
Muji就是在這樣的文化下誕生的品牌,創始人原研哉、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田中一光等人皆是經歷了蕭條與繁華這樣矛盾社會體制的人,在追求上,更多的是尋求實用及“無品牌的優質商品”,不止如此,原研哉更是在建築領域有着自己獨特的喜好,自2012年開始,每隔兩年出版一本《house vision》書籍,介紹自己的Muji建築理念,並邀請全日本的設計師與建築師參與到自己的計劃之中。
優秀的設計帶來了極其複雜的建築工藝,建造師們各顯神通,從材料到工藝全部自己上手,最多時有20個施工團隊同時進行進入muji的公司佈置區域施工,只為了在工期前完成工作。讓人感受到詫異的,是日本對職人的崇敬與愛惜。
原研哉在《house vision》中如此寫道:“家”的重點,不在於滿足需求,而是在於如何啓發“生活智慧”。需求總歸是為了滿足散漫的生活,若毫無節制地滿足對享樂和低價的需求,可能會出現大量鬆散至極的身體和反應遲鈍的大腦,這是很可怕的。
家的基礎是建築,建築的基礎是建築人。
建造師讓生活的方式能夠落地,讓天馬行空的創意得以具像化,管理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的團隊,獲取城市認可進而施工,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建造師比設計師更加偉大,世界上的第一個房子,也是先被建造,才有了設計的可能性。
2020年極其特殊。
去存量,這個次多次反覆的出現,讓人緊張起來。疫情讓人們錢包變薄太多,甚至有些不能承受。地產行業近3個月沒有開工沒有收入,這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打擊,意味着現金流的直接斷裂,更何況是高資金壓力的房地產呢?
活下來的企業,都必須明白,中國正在按着日本的路子走。從什麼都能生產,到生產的東西件件是精品,這是不可逆的世界工廠過程,我們憑什麼認為房子不會從量轉質?仔細想想,項目的報價、屋子的設計、項目的許可、工地現場的監管,哪一項不需要管理人員?高級管理人員,才是房地產行業的立足根本。靠關係拿地?修起來就能賣?沒有特點的小區價格,還不夠低?
資質資質資質,還是資質。
無數的優質員工是公司最強大的力量。而公司也給予了優質員工以物質的鼓勵,但我相信,資質證書帶來的,是更多的可能性,是參與到世界級項目中的敲門磚;是一帶一路工程主管經理們的硬條件;是國家樓房建設從量轉質的第一步。
國家的每次調整,皆是為了淘汰落後的人,讓有能力的人更上一層。互聯網公司開始了35歲裁員,憑什麼地產基建行業不會?你的資質,正重新讓公司定位你:可隨時替代的資產,還是會助力公司繼續向上的優質資產?
最後:
建工人最重要的是什麼?證書、證書、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