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工業園區製造了31%的碳排放量,成碳減排關鍵靶點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自從中國政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後,許多地方和行業都紛紛制定減排方案和措施。

有專家近日表示,中國工業園區數量多、種類廣、發展階段各異,其低碳發展對於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各類工業園區大約製造了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31%,已成為“十四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工業領域實現科學、精準碳減排的關鍵靶點。

但專家同時表示,中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低效的生產設施和高煤炭依賴度,低碳實踐尚處於初期階段,亟須開展廣泛、全面、深入的普查與核算以“摸清家底”,為後續減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礎。

在最新一期《中國環境管理》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的多名專家公佈了上述研究成果。

專家們介紹,近40年來,中國工業園區由點到面、由沿海向內地推進式發展,已遍佈全國各地,成為重要的工業生產空間和佈局方式,也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根據工業園區所屬級別不同,可分為國家級工業園區、省級工業園區和其他工業園區。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2543家,多數位於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一帶,貢獻了全國工業產值的50%以上。其他各級園區更是多達上萬家。

環保督查組在寧夏某工業園區內檢查。攝影/立早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基於空間上引導性要求,工業園區建設的主體思路原本是將主城區在規劃佈局、產業發展、資源配置等方面原有的不合理工業或者比較小的工業引導至城市外圍,但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從管理層面上看,工業園區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是環境管理的進步。”清華大學教授、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説,比如污水集中處理,可以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園區內可以實現循環經濟的理念,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但環境部門的調查顯示,多年來,在工業園區內部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土地盲目擴張,土地利用率差,佈局不夠集中,土地開發率低,土地貢獻率相對不高;

二是發展規模與格局不平衡,城鎮之間招商引資競爭格局下,有限的投資主體不可能集中到某個新區,投資的分散很難使新區達到期望規模,造成盲目擴張、空間失衡和新城內部惡性競爭;

三是工業園區內部管理機制存在缺陷,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等方面對環境造成的壓力已經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通病”。

調查發現,由於污染源的監督管理覆蓋度不夠,導致中小企業大量“漏網”,大量工藝落後、污染重、缺乏環境設施的中小企業甚至非法企業尚未納入監管範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此前一項調查數據也顯示,國內真正能夠按照一體化理念規劃建設園區,並且具有一定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有效應對措施的化工園區不到100家,不及全國化工園區總數的1/10。

由於工業園區在國家統計體系中不是獨立的統計單元,缺乏邊界清晰、標準統一、準確可靠的數據基礎,導致工業園區温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不統一,排放現狀與特徵尚不清晰。

資料來源:中國工業園區低碳發展路徑研究

專家們介紹,在工業園區層面,到目前為止,僅有為數不多的工業園區温室氣體排放與減排案例研究,如蘇州工業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公開數據顯示,這三個園區與能源相關的温室氣體排放分別佔各自園區總排放量的94%、97%和62%。

從工業系統和能源系統角度出發,結合供應側和需求側,工業園區碳減排路徑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優化,降低高耗能行業比例;能效提升,涉及技術節能和能源產出率提升;能源結構調整,增加風能、光能、氫能、生物質能、工業餘熱、生活垃圾與污泥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上述研究機構的測算結果顯示,基於上述碳減排路徑,需在2035年和2050年將全國工業園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控制在20.3億噸和9.9億噸以內。換言之,全國工業園區在2015-2035年和2035-2050年預期將至少減排二氧化碳7.9億噸和10.4億噸。

據測算,低增速情景下2035年全國工業園區平均能耗強度有望達到生態工業園區水平,2050年在2035年基礎上降低10%;高增速情景能耗強度水準略高於低增速情景。在能源結構方面,生活垃圾、生物質和污泥、餘熱、風、光、氫等非化石能源佔比預期將顯著提升。

專家們表示,推動工業園區碳達峯,首先需要解決核算方法可行性、核算範圍一致性、核算結果可比性的問題,應開發系統、規範、標準的工業園區温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工具包,制定工業園區低碳發展分類指導路線圖,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綠色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等項目,爭取專項資金支持,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碳達峯示範試點園區。

【來源:中國工業園區低碳發展路徑研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