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我國GDP達到了990865億元,逼近100萬億元大關,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2019年我國人均GDP還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約合7萬多人民幣。這些數據都説明,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各行各業也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景象,老百姓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而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離不開外資企業所做的貢獻。當然了,外資企業之所以進入中國,也是看中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試想,多達14億的人口,隨便買點什麼東西,其帶動的消費量都可想而知。所以這些年,無數外企都爭先恐後進入中國市場,想分得一塊蛋糕。然而,隨着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加之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外資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以製造業為例,現在很多外資企業,都把工廠從中國搬到了東南亞,例如韓國的三星、日本的優衣庫、美國的Nike、德國的Adidas等等。搬遷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中國當下的各項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例如自2020年以來,不少國家開始呼籲其本土企業從中國撤離,為此不惜提供鉅額補貼。其中美國表示,只要有企業願意搬遷,可以報銷企業搬遷過程中的所有開銷。而日本則表示願意拿出22億美元,來幫助日本企業搬遷,搬遷的地點可以是日本本土,也可以是東南亞等地。不過整體來看,這些呼籲並不盡如人意。相反,從我國的經濟表現來看,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即便是在“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根據IMF的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反觀其他的一些主要經濟體,其經濟增速大多都出現了負增長。正因如此,外資才變得更加青睞中國市場。例如5月份的時候,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5%,東盟對華投資增長10%以上。這些數據都説明,中國市場仍然充滿了活力。當然了,也有一些問題是比較棘手的,例如低端製造業的轉移。所謂低端製造業,就是指那些不需要什麼技術,只需要足夠低的生產成本的產業,比如做衣服、做鞋子、組裝電子產品等等。但是近些年,我國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生產成本等都越來越高,已經無法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相提並論了。比如同樣生產一件衣服,在越南的生產成本是5元錢,但是在國內生產可能就是10元錢。因此,很多工廠紛紛搬到了東南亞國家建廠,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隨着我國本土企業的崛起以及市場變化,導致很多外企無法適應,開始變得“水土不服”,最終不得不主動退出中國市場。比如有一家外國車企,在中國虧損了55億之後,選擇再花160億離開中國,這家外國車企就是法國第三大汽車公司“雪鐵龍”。喜歡汽車的朋友,對於法系車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而雪鐵龍,則是法系車中的典型代表。公開資料顯示,雪鐵龍是一家百年車企,於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隨後選擇與中國第二汽車合資成立“神龍汽車公司”,開始正式在國內生產和銷售汽車。其實早些年,雪鐵龍的汽車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畢竟它是一家老牌車企,造車實力過硬。
開過雪鐵龍汽車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品牌的汽車的優點是底盤舒適,動力輸出穩定,也不容易出毛病,而且還擁有法系車獨有的“浪漫”。但是近些年,隨着國內本土車企的崛起,以及外國車企之間的激烈競爭,雪鐵龍的銷量開始每況愈下。目前在很多城市,都已經看不到雪鐵龍的4S店鋪了。根據統計,2019年雪鐵龍在中國市場和東南亞市場的汽車銷量為117萬輛,鋭減55.4%。其中僅在中國市場,就損失了約55億元人民幣。最終,PSA集團(標緻雪鐵龍集團)決定關閉位居深圳工廠,並將長安標緻雪鐵龍整體打包出售給了寶能汽車。另外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PSA集團宣佈將與國際能源巨頭道達爾集團共同投資約20億歐元(約合160億元人民幣),將原本計劃在中國建立的電池生產線遷回法國本土生產。由此可見,中國市場這塊蛋糕雖然很大,但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並不是誰都能分一杯羹的。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