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重)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國寶”,65年來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大型機械產品,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創造了數百項“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但前些年來隨着重型機械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受內外部綜合因素影響,中國一重自2012年企業經濟效益開始持續下滑,2016年出現重大虧損。面對艱難複雜局面,中國一重黨委班子從提升精神思想格局出發,牢牢把握強黨建、抓改革、促發展工作主線,在各級黨組織中深入開展創新、創業、創造、創優、創效“五創”工程,充分挖掘和調動黨員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着力破解企業改革發展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着力打造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2017年扭虧為盈,2018年以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大國重器”中國一重開啓了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求質:精益求精鑄造國之重器
機器的轟鳴聲中,巨大的滾輪轉動,在中國一重軋電製造廠,一個個巨大的“零件”卧在超大機牀上,有的像“螺絲”,有的像“釘子”,在一圈圈轉動中反覆打磨,最終成為圖紙上的樣子。這些根據訂單生產的巨大“零件”將組合拼裝,最終成為驅動大型船舶、水電站或核電站這類“龐然大物”的一部分。
在中國一重軋電製造廠內,一個巨大的“零件”卧在超大機牀上,在一圈圈轉動中反覆打磨。楊雪楠 攝
雖然生產的產品體積龐大,但誤差卻要縮小到最精確的範圍,這對操控機牀的工人要求極高。
在軋電製造廠黨員活動室內,展示了2019年以來該廠舉辦技師講壇活動的歷程。作為職工技能傳承交流、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的主陣地,一線技術能手紛紛走上講壇授課、分享經驗。課程圍繞生產實際,有時就直接把課題放在了機牀上,邊操作邊講解,既有理論又講求實效。這種靈活多樣的活動營造了比、學、趕、超、幫的濃厚氛圍,也突出了“學在崗位、練在崗位、用在崗位”的實戰作用。
標準決定質量,中國一重始終堅持重質量、輕數量,加大投入,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效率,切實為國家解決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問題,把企業的技術、裝備、製造及人才優勢轉化為大國競爭力和全球產業話語權,留下了一串光輝的印記。
核島一回路主設備大型鑄鍛件全部實現國產化。
全球首台“華龍一號”主管道項目首次實現不鏽鋼主管道熱加工全流程製造工藝突破。
首支國產調相機轉軸試製成功,實現替代進口。
2019年2月24日,中國一重承製的年產260萬噸渣油加氫裝置三台2270噸鍛焊漿態牀反應器完成現場組焊,全部吊裝就位,成功交付用户。該設備高62米、直徑5米、單重2270噸,不僅是中國首台(套)漿態牀反應器,也是目前現場組焊完成的世界最大鍛焊加氫反應器,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現場製造技術再次領跑國際。
中國一重承製的全球首台3000噸超級漿態牀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中國一重集團供圖
2020年6月1日,由中國一重集團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承製的全球首台3000噸超級漿態牀浙江石化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列裝起航。不僅再次刷新了世界鍛焊加氫反應器的製造紀錄,也標誌着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製造技術繼續領跑國際。
不斷創造紀錄,再刷新自己創造的紀錄,中國一重每個紀錄和突破都彰顯着“大國重器”的創造實力。
求變:蹄疾步穩走在改革之路
在中國一重巨大廠區裏,有一個地方格外受年輕員工的歡迎。在這裏,輕音樂伴隨咖啡香氣緩緩流淌,咖啡不分品種一律五元一杯,卻有着不輸連鎖咖啡店的品質。老牌國企的新興咖啡文化,背後是國企改革帶來的新思路和年輕的血液。
老牌國企難免會背上歷史和體制帶來的包袱,曾幾何時,“有人幹、有人看”“溜溜達達、兩千七八”成為部分員工的常態。中國一重新一屆黨委班子清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持續推動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中國一重軋電製造廠內景。楊雪楠 攝
中國一重黨委從管理機制優化入手,開展“225”管理創新體系建設,引入以“層層模擬法人、環環快速聯動、人人面向市場、招招應對危機”為核心的“企業內部模擬法人運行機制”和“研產供銷運用快速聯動反應機制”,在各層級明確913個成本中心、58個利潤中心,針對各項工作全覆蓋式構建指標、責任、跟蹤、評價、考核“五個體系”,將管理體系落實到各個黨小組、黨支部,促使基礎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激發了公司各層級管理團隊的活力,保障了創業工作高效運轉。
從強化激勵出發,堅持以績勵人,中國一重開啓了骨幹層差異化薪酬,全面推行經理層三年任期制,任期激勵約束,建立了7%、9%、11%增長薪酬分配體系;試點推行技術、研發人員項目分紅制;在營銷系統建立與經營業績緊密掛鈎的薪酬考核機制,並上不封頂。此外,構建“四層多級五通道”人才梯隊培養模式,徹底打破“官本位”思想。近年來,二級單位間人均薪酬差距最高達62.94%,一線技能工人薪酬同比增長7.53%,持續健全的激勵機制極大調動了各類人才創業積極性、主動性。
堅持問題導向,正視短板,中國一重黨委持續加大創業培訓教育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公司平台優勢,着力吸引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入,近年來,組織大型引才現場會40餘場,引進知名院校畢業生、高端人才200餘人,新鮮血液的注入,為中國一重帶來蓬勃的生命力。
求新:老牌央企煥發新生機
走進水壓機鍛造廠的瞬間,滾滾熱浪撲面而來,一個巨大的“螺絲”還帶着剛“出爐”未褪盡的火紅顏色,被巨大的“爪子”緩緩放置在滑車上。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的鍛造廠,如今通過黨建引領、勞模創新推動,讓技術不斷革新。兩台萬噸水壓機主要承擔大型鑄鍛件的鍛造、熱處理生產任務。多項核電、石化、軋電鍛件實現替代進口,其中部分大型鍛件全部自主化,鍛件製造技術達到國內甚至國際領先水平。
水壓機鍛造廠內,剛剛“出爐”的大型鑄件被巨大的“爪子”緩緩放置在滑車上。楊雪楠 攝
作為企業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途徑,水壓機鍛造廠勞模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一個又一個創新課題在新的機制下不斷“破題”。僅《加氫筒節減餘量》和《提高鋼錠利用率》兩項課題,就節約鋼水3728噸,節約資金3273萬元。《創新生產方式加快生產節奏》和《轉變方法提高長筒類鍛件質量》兩項課題節約附具資金87.3萬元。據介紹,目前水壓機鍛造廠11個課題組共計有71人蔘加,多為市級以上勞模、公司級勞模、各類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引領帶動,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員工們個人能力也得以提升。
圍繞打造“第一重地”,中國一重致力於站在高新技術前沿,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技術封鎖,切實為國家解決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問題。通過激發創新驅動力,點燃發展的新引擎,搞“活”發展核心力,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近三年,中國一重累計承擔了國家重點科研任務2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項,其中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生而光榮、使命輝煌,歷史的車輪滾滾轉動,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就在眼前。帶着“紅色基因”的中國一重通過黨建引領企業不斷求質、求新、求變,為實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不斷聚集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