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下跌超34%!信用債的雷,還是爆了...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財經

作者:明風    來源:功夫財經

信用債的天雷終於還是爆了。

11月10日,永煤控股10億元超短融“20永煤SCP003”到期未能兑付,構成實質性違約。

導火索點燃,債務的多米諾骨牌頃刻倒塌。

11月11日,逾10只信用債出現較大的調整,截至當日收盤“19紫光01”、“18紫光04”均下跌超過34%,打折力度超過淘寶雙11。

上市公司和國企發行的債券遭到投資者瘋狂拋售,債市一片哀嚎。

曾經千億市值的大白馬天齊鋰業拉響引線,主動暴雷,在13日發佈公告,稱因資金流困難,有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併購貸款將於2020年11月底到期,可能還不了了……

同一天,包商銀行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稱,該行擬於11月13日對已發行的65億元“2015包行二級債”本金實施全額減記,並對任何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5.8億不再支付。

“憑本事借來的錢,憑什麼還?”

國內信用債市場繼續全面暴跌,此刻不僅聯想到馬雲在上海外灘的“金玉良言”,“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

暴雷信用債的債權人此刻心中五味雜陳,信用債無信用,到頭來還是當鋪思維靠譜。

1

信仰破碎

無論是永煤控股還是天齊鋰業,他們臉上都有一個閃亮的招牌,AAA評級。

在永煤控股的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的評級體系中,對AAA評級的含義描述是:“受評對象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事發後,中誠信國際火速將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東豫能化集團的主體評級,由AAA下調至BB。

評級公司不講武德,來騙、偷襲老債民,這樣好嗎?這樣不好。

高信用等級的企業,連續違約,不僅瘋狂打評級公司的臉,更打破了資本市場最堅定的信仰。

“校企信仰”、“上市公司信仰”幻滅後,“AAA信仰”、"國企信仰"終於也幻滅了。

據中信證券研究統計,2020年出現違約的企業中,國企、央企違約數量合計達56只,佔2020年所有違約債券種類的41.18%,而在過去兩年債務集中到期下,民企風險則是債市最大隱患。

再看領域,這次債務爆雷的企業,清一色和能源、礦產、重工業製造業有關,屬於新常態下“去產能”的對象,有個形象的詞語來描述他們——殭屍國企。

不能創造經濟效益,只能像殭屍一樣,靠吸血銀行貸款和信用債維生,為什麼銀行和債券市場願意給這些殭屍國企不斷輸血,還給個AAA評級?還不是看在他們爹的面子上,看臉行事。

和以前單純的信用債暴雷不同,此次事件讓債券市場情緒面出現了過度恐慌。

單看財務報表,今年三季報,永煤淨利潤將近5億,庫存的貨幣資金還有460個億,10月20日還發行了一期10億元的中票,尚存償債能力,怎麼回事?

投資者不約而同想到一個詞,惡意逃廢債,一些資質較差,陷入財務危機的國有企業不積極化解債務危機,反而熱衷轉移優質資產,把投資者當猴耍。

違約前的一週,即11月3日,永煤集團公告,將其持有5億股中原銀行股權無償劃轉給河南機械集團,6.5億股劃轉給河南投資集團。相對應的,有幾家報表好看的企業劃歸了永煤。

債權人們瞬間炸鍋,用流動性高的中原銀行股權,換流動性差的資產,並且還是在違約前最後一週才告訴大家……

國企如此,債權人還能怎麼辦,總而言之,國企信用的剛兑信仰被打破了。

短期來看,這是衝擊債券市場的利空,但從長遠角度,我卻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信用債剛兑被打破,就像銀行理財產品被打破剛兑一樣,讓所有機構投資者明白,靠臉買債是行不通的。

和投資股市一樣,只有投資那些基本面較好,信息透明,能不斷創造財務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核心核心藍籌和行業龍頭的股票和債券,才能為投資者穩定賺錢,沒有誠信、靠加槓桿吸血為生的公司只能毀滅價值和財富,無論它是民企還是國企。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佈了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其中重點提到:要穩步打破剛性兑付,該誰承擔的風險就由誰承擔,逐步改變部分金融資產風險名義和實際承擔者錯位的情況。

就應該這樣,不為風險兜底,讓該發達的發達,讓該死去的死去。

2

債務週期的末端

信用債集體暴雷凸顯的另一面是,我們站在了債務週期的末端。

經濟週期和債務週期,如影隨形,相生相剋。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有復甦、繁榮、蕭條、衰退四個階段,而債務週期一般是在經濟的復甦期和繁榮期逐漸積累,在蕭條期爆炸,在衰退期出清。

債務週期中,只要信貸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覆蓋掉貸款以及利息的話,舉債發展經濟的模式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一旦開始出現創造的效益不及信貸資金的時候,決策者就必須考慮收縮信貸,也就是“去槓桿”。

本輪債務週期的擴張階段始於2019年初,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導致債務週期進一步擴張。

央行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6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01萬億元,提前完成全年的目標。

這裏必須要提一個關鍵的指標——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在資本市場,十年期國債利率通常被視為“無風險利率”。

從4月份最大的2.47%,漲到現在3.33%的收益率,國債收益率連漲7個月。

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可以視為社會融資利率上升,也就是加息。

普及一個常識,債券的票面價格跟收益率的關係是反比,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就會下跌,債券市場進入熊市。

首先,國債收益率越高,對其他債券的吸血效應越強,國債無風險利率是3.3%,一般的AAA信用債利率在4%左右,對於投資者而言,性價比更高的選擇當然是拋信用債,買國債,這也是導致最近信用債頻繁暴雷的重要原因。

其次,國債收益率走高,導致當前中美利差過大,從而吸引大量外資湧入國內國債市場,進一步推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如今,央行關緊水龍頭,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退出,新一輪降槓桿來襲,暴雷的信用債不過只是債務週期末尾下的縮影,新的風暴或許正在醖釀中。

這一輪加槓桿的主體中,企業部門是宏觀槓桿率上行的主要來源,相較於個人和政府部門,企業降槓桿會更加疼痛,無論是,還是永煤、還是蘇寧、恆大,都不得不面臨這個艱難的轉型。

11月13日,全國政協常委、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目前全球經濟貿易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新冠疫情的蔓延反覆、逆全球化潮流沒有停止之勢、民粹主義潮流在全球蔓延、債務週期和經濟週期錯位。

其中,他特別提到,“當前債務週期與經濟週期錯位,債務率的高企使得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空間縮小,應堅決降槓桿以防後期出現債務破滅風險。”

因此,樓繼偉認為,已經到了研究寬鬆貨幣政策有序退出的時候。

世界早早進入債務型經濟時代,經濟增長靠債務驅動,實體經濟不再主導宏觀經濟,而是由金融資本統治。

債務增長與經濟增長的背離是當前所有經濟、政治動盪的主要原因。

債務增長是呈指數上升,但是GDP、實體經濟卻受制於實體的資源,只能線性發展。

當債務的潮水褪去,方知誰在裸泳……

最後,如果你有投資或其它方面的問題,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閲讀原文向我提問,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