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 實習生 劉豔爽)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發佈報告,對中國企業參與社會創新項目情況進行評估。互聯網企業雖然取得了較高的名次,但在數據隱私與安全、填補數字鴻溝等領域缺乏相關的項目行動,責任意識不強。而整體來看,中國企業社會創新項目的最大短板仍然是財務透明問題。
領跑者優勢明顯,但是梯隊之間差距較大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經濟與科技社會學研究室主任呂鵬指出,當前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但把“企業社會責任”簡單地做成了“慈善”和“公益”。企業社會責任應該走出過去的老方式,走向通過創新的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發揮社會影響力、實現社會價值的新階段。
12月17日,《尋找座頭鯨:中國企業社會創新旗艦項目評估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發佈。“座頭鯨”取稀少珍貴、明顯利他的意義特徵,本次《報告》即對中國企業社會價值的發揮,通過項目模式進行評估。
記者注意到,扶貧項目是企業的首選,也有不少項目側重於教育賦能、社區支持、醫療領域。最終,“2020 年中國企業 500 強”榜單中的前 150 名企業,有來自128 家企業中的264個項目上榜。
綜合考慮項目的使命、執行、財務、傳播維度,《報告》指出,雖然尚未形成絕對優勢,但阿里螞蟻森林、碧桂園“樹山村”產業扶貧、騰訊為村第一梯隊項目優勢明顯。但是社會創新的第二梯隊尚未形成,整體分佈差距較大。
差距不僅體現在不同項目之間,還存在項目內部,例如項目在傳播、財務、執行、使命領域的得分也存在較大差距。
互聯網企業缺乏數據隱私安全、填補數字鴻溝等領域行動
《報告》共納入了 70 家國有企業(含獨資或控股),58 家民營企業,其中國有企業收集了共計 128 個項目,從項目類型來説,國有企業在扶貧、環境保護、捐獻、鄉村振興領域佔據優勢。但是國企社會價值創新的整體水平與民營企業存在差距。同時國有企業在項目多樣性、品牌化以及項目的影響力都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民營企業的不少社會創新項目已經成為行業標杆,在諸多行業均處於第一的位置,而且不少項目運營時間較長,存續較好。民營企業社會創新項目在傳播、執行維度表現較為突出。民營企業的項目多樣性表現突出,在養老、環保、教育、醫療等領域均有所涉及。
但民營企業在榜單中出現了一定的“兩極分化”趨勢。從具體項目內容來看,雖然互聯網企業的社會創新項目取得了較高的名次,但是互聯網企業社會創新項目的議題與行業核心社會責任相去甚遠。在數據隱私與安全、填補數字鴻溝、建設公平市場環境等領域缺乏相關的項目行動,而現有的項目整體來説是顧左右而言他,責任意識不強。
社會創新項目財務透明和傳播效果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報告》指出,民營企業整體的優秀表現,主要體現在使命維度與財務維度的着重發力。這一優勢主要來自於民營企業在結合企業主營業務和社會責任實踐上的努力,以及積極與有關基金會合作、引入第三方審計監管的有益嘗試。國企社會創新項目雖然投資巨大,但是財務缺乏公開、外部協作較少。
但《報告》也明確指出,總體來看,傳播和財務維度是社會創新項目普遍落後的維度。表現最差的還是財務,這表明諸多項目並未做好項目執行財務數據的披露。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實習生 劉豔爽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