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豔麗 | 文
十一年大消費領域投研經歷的季新星,有一套獨門秘籍選股法。
他稱之為“四象限選股法”:
橫軸是需求,縱軸是供給(供給,換句話説,是行業集中度)。28個申萬一級行業、4000多家上市公司,均可在座標系中找到位置,一目瞭然。
對季新星而言,一象限是首選。行業處於成長的初中期,需求增長快;與此同時,行業集中度高,即公司的定價權強,則可充分受益於蛋糕快速擴張。
免税是典型案例:2019年以前,行業以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已然較快,2020年上半年的免税新政後,可能當年即翻倍,且預計未來三五年,維持年複合50%以上增速。尤其是,供給端有牌照管控。因此季新星重倉了行業龍頭,因為符合選股審美。
四象限是次選。行業需求增長快,但相對較為分散。“選競爭優勢很明顯的公司,無論品牌、渠道或產品。”季新星稱。
競爭優勢導致份額提升,與行業增長形成雙輪驅動。如化妝品、教育、醫美等,均屬此類。
第二象限亦為次選。需求增長沒那麼快,穩定;行業經過充分洗牌,勝者為王,典型如白電,如果估值便宜的話。
季新星儘量避免的,是第三象限。增長慢、又很分散。如傳統餐飲、中小超市、百貨公司、服裝企業,可替代性強,利潤率低,“沒有什麼能做得大的公司”。
5月6日,季新星掌舵的華夏消費優選(A類:011911 C類:011922)正式發行。
1
季新星畢業於復旦大學西方經濟學碩士,2009年至2017年,他在申萬菱信基金,任消費行業研究員,共8年。
2017年始,季新星任基金經理,代表作申萬菱信消費增長,管理三年半時間,任職回報163.49%,同類排名前3%(天天基金網,2017.1.13-2020.7.6)。
2020年7月,季新星加入華夏基金,自11月18日開始管理華夏行業龍頭,不到半年時間,任職回報32.27%(天天基金網,截至2021.4.30)。
季新星是典型的研究員出身的基金經理,純粹地自下而上選股。
研究員時期,季新星描述這一段,“像一個手工作坊的工匠”,受彼得林奇影響,每天忙於翻石頭,翻到好的撿起來,翻到不好的扔掉。比如家電行業,如果有100只股票,就每個股票翻一遍。
如今,季新星也在迭代,看得多了,重視體系,慢慢總結哪些股票賺錢、而哪些股票虧錢,從而形成“四象限選股法”。
季新星的個股選擇,兩個關鍵詞是:大消費、高成長性。
在一次採訪中,當季新星被問及銀行、地產等低估值板塊,他明確表示不參與。“我的投資框架就是投資成長股,沒有成長的東西對我沒有意義。”他很直率。
2
季新星以愛刷小紅書而聞名。他對“水光針”、“嗨體”如數家珍,看買家秀,比如一個針是怎樣打的、一段療程之後效果如何。
自2020年四季度始,華夏行業龍頭就重倉某醫美龍頭,甫上市,是典型的高成長個股。
醫美行業是典型的被季新星偏愛的“四象限”:行業高速成長,空間大,滲透率較低。“醫美是對高端化妝品的降維打擊,短期見效就很好,而且有上癮性。”他點評道。
前述醫美龍頭,淨利潤率在50%以上,超過高端白酒,拳頭產品是主打頸紋恢復的嗨體,是有批文的三類注射器具,新進入者再走臨牀至少三年時間。“在目前的時間窗口內,它基本上是接近於獨家享受高速爆發的市場。”季新星評價。
刷小紅書只是季新星體驗式調研的一個縮影。他在產業鏈環節的調研,包括訪問公司管理層,摸清風格;看競爭對手,同行怎麼做,互相評價;訪問渠道端;消費者本身。也就是説,從上游供應商、同行、下游機構、消費者、第三方專家,每個環節都要探訪。
季新星在一次採訪中舉例,如何提高盈利預測的精準度,比如估算未來兩三年的業績增速。
“做財務模型,然後與渠道聊。”季新星迴憶,他明顯發現,疫情期間,正常玻尿酸已負增長,但該拳頭產品仍保持30-40%增長,到三季度,單季度已接近翻倍。如何判斷可持續性?再與下游醫療服務機構、經銷商進行草根調研。當該醫美龍頭推出國內首款治療淚溝與黑眼圈的新品之後,他又與專家聊,發現市場空間更大。
對一個高成長的公司而言,對業績增速的預測,某種程度上也就決定了定價。
季新星區別“真成長”與“假成長”的界線,就是成長性是否可持續,“三年以內,看得相對清楚,就可以。”
很多爆發性行業或公司,都屬於假成長的範疇,比如只是過去的線性外推,或者踩住行業紅利而缺乏真正的護城河,只是一段時間內抓住了別人沒看到的東西。
其中,季新星識別的關鍵指標,是重複購買率。
比如同為護膚彩妝品類,有的彩妝品牌,收入增速高但利潤率持續較低,投入產出比ROI走低,獲取新客户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有的國產藥妝,客户黏性高,重複購買率達50%以上。
“如果產品真正性價比高,消費者復購率就高。這就意味着,企業獲客的時候,成本就會比較低,跟競品相比就有成本優勢。”季新星認為。
3
季新星的組合,大致分兩類。
核心持倉佔70%,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甚至更久。這一類,主要掙業績增長的錢,較少關注估值變動的收益。
季新星認為,凡真正牛股,很少有純粹靠PE估值推動的。如果把時間段拉到三五年甚至十年維度的話,都是靠業績推動。
因此,研究重點是中長期業績增長空間、幅度、速度、節奏、確定性。
“以行業龍頭為主,比如100個大家都認可的各個行業龍頭,我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20個。”季新星稱。
衞星持倉佔30%,持有期限較靈活,可長可短,季新星尋找有預期差的品種。
這一類資產,預期收益較第一類更高,而確定性相對低一些。“此類標的,把勝率和賠率算清楚,最好是認知到業績有可能未來增長較快,而市場尚未意識到這一點。”季新星舉例,市場認為增速30%,而你認為有50%,且估值合適,階段性收益率就可能較高,業績/估值雙升。
舉個例子,2017年,季新星初做基金經理,當年白酒是漲幅最好的行業之一。核心持倉,他配置了龍一、龍二,而衞星持倉,配置了更有彈性的品種,某困境反轉的白酒股,翻了兩倍有餘。
“第二類資產需要稍微動動的,做波段,可能跟蹤得更辛苦一些,但想要超額收益,就必須要做。”季新星總結。
季新星承認也有過這樣的階段:研究別人漲的品種,但幾次之後,效果並不佳。因為當你發現的時候,其實已經到了半程,研究完再去買入,已經晚了。
“真正能夠讓你賺大錢、長期賺錢的品種還是你的能力圈範圍內,你真正很有信心的品種,哪怕跌下來你都不動,甚至敢加倉的那些東西。”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