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創業板新紀錄!回購熱情持續高漲,這些公司反彈已超20%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財經

  近日,創業板熱門股温氏股份以不超18億元的回購計劃,創下了創業板公司(擬)回購斥資規模的新紀錄。

  據公告,温氏股份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18億元不低於9億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票,用於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27.32元/股。

  回購熱情持續高漲

  10月14日,證監會修訂增持、回購相關規則,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A股上市公司回購熱度持續上升。

  以創業板為例,截至12月7日,剔除“被動回購”案例(股權激勵註銷、盈利補償)後,創業板公司四季度以來共披露20起回購方案,超過了三季度的17起。按計劃回購金額上限統計,上述20起回購方案的金額上限總計達39.8億元,已是三季度19.25億元的兩倍。

  在近期公佈回購預案的公司中,不乏一些熱門股,如電池板塊的星源材質、新宙邦,半導體板塊的中穎電子,醫療服務板塊的迪安診斷,母嬰零售龍頭孩子王等。

  其中,温氏股份最為“豪氣”,是唯一一家回購上限超過10億元的,遠超第二名中際旭創的6億元。同時這也創下了創業板公司回購上限的新紀錄。此前,邁瑞醫療、陽光電源各以10億元的回購金額上限並居創業板回購“排行榜”第一,如今只能退居第二。

  對於温氏股份的創紀錄回購計劃,有機構第一時間予以關注。如天風證券在公告當日發佈研報,對該公司維持”買入”評級,稱“回購顯現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多家公司反彈超20%

  一般而言,主動式回購(用於實施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計劃、市值管理等)對公司市場價值的提升較為明顯,特別是採取回購股份註銷方式的市值管理,能夠提升每股收益,是直接回報股東的一種方式。

  事實上,公佈回購預案的這些公司有着不少共同點。

  第一,多數都在近期創下了階段新低甚至歷史新低,隨後不久公司發佈了回購預案。

  雖然在目前的市場氛圍下,股份回購對股價的影響相較基本面及投資者預期變化帶來的影響仍是次要的,所以公司股價並沒有在第二天顯著大漲,但回購預案側面反映出公司對未來股價的信心,確實給市場傳遞了積極信號,因此上述公佈回購預案的公司近期股價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超跌反彈。

  如母嬰零售龍頭孩子王,公司股價在10月25日創下9.8元的歷史新低,隨着近期消費股持續回暖,至今反彈已超過30%。

  鋒尚文化10月12日股價同樣創下歷史新低35.19元,近期持續反彈,最高觸及59.1元/股,截至目前反彈幅度超過45%。

  電池股星源材質,公司股價在10月31日創下18.11元的階段新低,至今反彈超過30%;新宙邦11月以來反彈幅度也超過20%。

  此外,華策影視、晶瑞電材、首華燃氣、萬事利、維爾利等個股,近兩個月來反彈幅度最大均在20%左右,部分個股反彈超過30%。

  第二,部分個股具備堅實的業績支撐和充裕的現金流。

  如温氏股份、星源材質、首華燃氣、迪安診斷、四方達、新宙邦等個股,其2022年三季度營收、淨利潤均同比高增長,部分個股淨利增長超過了100%。現金流方面,温氏股份、新宙邦、中際旭創、華策影視、星源材質等最新一期的貨幣資金均超過20億元,足以覆蓋股份回購所需金額,回購落實後有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密集回購意味着什麼?

  近年來,監管層面對於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等相關制度的優化和完善相當重視,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熱情已經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從上市公司給出的股份回購目的來看,大部分將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其他則多用於註銷、市值管理、盈利補償等目的。

  通常來説,股票回購在財務方面可以提升每股收益、資產收益率等盈利指標;在估值方面,可以縮小總股本能提高每股收益,降低公司市盈率;對於流動性充足、業績有基本保障的上市企業尤其是藍籌股,回購是有很直接的利好作用。

  同時,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對市場來説是一個積極信號,近期上市公司股份回購頻頻,側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個具有性價比的區間。

  覆盤市場回購歷史,A股共經歷兩輪迴購熱潮,即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以及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期間,市場均處於階段性底部或估值大幅下跌時期。

  第一輪: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處於市場階段性底部。期間累計回購1126億元,萬得全A於2019年初觸底反彈並大幅走高,累計漲幅約21.1%。

  第二輪:2020年三季度至2021年三季度,處於估值大幅收縮時期。期間累計回購898億元,萬得全A震盪抬升,漲幅約7.6%,而估值下挫幅度達18.2%。

  2022年以來,回購熱潮再起,回購規模自3月起明顯放量高增。Wind數據顯示,年內A股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近17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90%,有望迎來第三輪迴購潮。

  估值方面,市場同樣處於低估狀態。

  根據通聯數據發佈的市場估值監測數據,截至12月5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的市盈率估值分別處於近三年10.59%、14.92%、3.09%和3.65%的歷史分位。整體來看,A股主要股指的市盈率估值優勢較為突出。

  不過,具體到個股,想要吸引資金流入,不能僅僅依賴低估值、回購的噱頭,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講故事、講概念,企業必須進行更嚴苛的自我審視和迭代:審視公司是否具有充足的競爭力,和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足夠的差異化優勢?產品的優勢能否轉化為商業價值?團隊執行力及高效運營能力如何?業績與財務是否健康?

  上述這些問題都需要關注。換言之,只有做到管理現金流、高效運營、説到做到,才能吸引投資關注,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