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鼓勵長期投資,招商證券卻辦起了評月冠軍、日冠軍的基金實盤大賽?

近年來,監管一直在引導居民儲蓄以長期資金的方式進入股市,於是,基金代替股票,成為居民儲蓄搬家的重要渠道。

12月22日,證監會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強調,着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健全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長週期考核機制。

昨晚至今,上述會議內容在朋友圈刷屏,受到市場高度肯定。不過,也有少數機構對於如何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存在誤讀,甚至與長期投資和長期業績評價的理念背道而馳,正在舉辦的“招財杯”公募基金實盤大賽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評月冠軍、日冠軍的基金實盤大賽

近期,招商證券“招財杯”公募基金實盤組合賽正在進行中。該比賽要求所有參與者以公募基金實盤組合參賽(日均資產至少5萬元,認購公募基金兩隻以上),並拿出了最高5萬元的豐厚獎勵。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賽時間為2020年12月11日至2021年4月30日,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招商證券卻給出了“年度十佳收益王者”等稱號,甚至會按月排名,評出“月度十佳收益王者”等,與基金作為中長期理財工具的本質背道而馳。

監管鼓勵長期投資,招商證券卻辦起了評月冠軍、日冠軍的基金實盤大賽?

更為誇張的是,比賽開賽不足半個月,其組合收益排名頁面已經公佈了12月收益率排名,而且會每天更新排名變動,戰況異常焦灼,與近日的基金年度排名大戰相比也不遑多讓。

監管鼓勵長期投資,招商證券卻辦起了評月冠軍、日冠軍的基金實盤大賽?

基金實盤大賽比拼短期業績排名,是機構在賣方思維主導下的急功近利之舉。

一方面,是監管強調了無數次的長期投資和長期業績評價,要求基金不能只看短期業績,而應該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收益,比如規定不得登載六個月以下的短期業績,取消一年期基金評獎等等;另一方面,部分銷售機構卻公然辦起了“長達四個月”的實盤比賽,甚至為了造勢要評出月冠軍、周冠軍、日冠軍。

“近年來,很多券商都在尋求財富管理轉型,但基金實盤大賽仍然停留在賣方思維,企圖以豐厚的獎勵刺激投資者發生購買行為,促進基金銷售,但也變相鼓勵了投資者過度關注短期業績。”有FOF基金經理表示。

而在招商證券的一篇軟文中,其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助理蔣明哲卻表示:“這正是我們以客户利益為核心,關注客户長期收益,財富管理業務轉型的體現”。

組合投資、買方投顧更要注重中長期

縱覽整個資管行業,基金實盤比賽正越來越多。

早些年,基金實盤大賽主要停留在私募基金領域,紅塔證券、華安證券、興業證券等眾多機構都舉辦過私募基金實盤大賽。而近兩年,基金實盤大賽則有從私募基金向公募基金蔓延的趨勢。早在2016年,興業證券就曾舉辦“新興杯”首屆基金組合投資實盤大賽;2019年4月,天天基金曾聯合四家基金公司和眾多自媒體大V舉辦過“首屆基金大師賽”,該比賽時間同樣在4個月左右,其中衝刺階段的冠軍賽甚至不足一個月。

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基金實盤比賽都過於強調短期業績,而把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收益忘在腦後。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認為,投資不是體育比賽,為了比賽的投資往往劍走偏鋒,組合缺乏包容性。因為短期市場往往由事件、主題等驅動,短期好的長期未必好,歷史上借道打擂方式上位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冠軍已然不少,但倖存的發展壯大者幾乎不見。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也表示,組合投資、買方投顧,更要注重中長期,忽略短期排名。

“這還是一個相對空白的市場,因為監管對基金評價的約束,還只停留在傳統基金產品的排名上,比如要求三年半以上的業績才參與評級;但這也只約束了基金評價機構,基金代銷機構在基金業績排名上就比較誇張,一般都是周度、月度,甚至也有日排名;再落到基金投顧和基金組合上,不規範的地方就更多了。”賈志表示。

當然,基金組合實盤大賽的背後,是基金投資從單一產品向組合投資的躍升,這本來是行業的一大進步。

這主要是因為“基金賺錢但基民不賺錢”的怪圈困擾行業已久,於是,可以平滑淨值波動、提高持有體驗的組合投資理念越來越受認可,進而誕生了FOF、基金組合、買方投顧等概念。面對一個巨大的市場,基金公司、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機構,甚至是各種媒體大V都蜂擁而至。

但買基金不是炒股票,本來以引導長期投資為目標的組合投資卻變形成了短期業績的比拼,基金賣方銷售理念的轉變仍然任重而道遠。

(作者:藍鯨財經 裴利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3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鼓勵長期投資,招商證券卻辦起了評月冠軍、日冠軍的基金實盤大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