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醫藥IPO,在依賴與自立間掙扎

百洋醫藥IPO,在依賴與自立間掙扎
文|呂品 楊燕

百洋醫藥三闖IPO未果:過度依賴迪巧,關聯企業交叉持股?

2020年3月26日,百洋醫藥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而就在前段時間,上市輔導完成的百洋醫藥衝刺創業板IPO被暫緩表決。

事實上,這不是百洋醫藥第一次IPO。早在2018年4月,百洋醫藥便完成了招股書首次預披露,明確表態擬掛牌上交所主板,公司亦自此正式拉開衝刺A股上市序幕。期間,公司雖一度中止上市進程,但在完成材料更新後公司又再度重啓A股IPO。此後,又於2019年11月21日首發申請被暫緩表決,意味着第二次闖關失利。

從主板轉戰創業板,三闖IPO,為何仍未果?

天眼查顯示,百洋醫藥集團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專注於健康產業投資和運營的企業集團,主要投資健康品牌、企業股權及健康產業相關物業。事實上,百洋醫藥並不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醫藥生產企業,而是一家做醫藥代理的企業。

百洋醫藥主營業務是為醫藥產品生產企業提供營銷綜合服務,包括提供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批發配送及零售。最新的招股書顯示,百洋醫藥過去將零售業務作為發展重點,現欲將品牌運營業務作為未來戰略發展的重點。

雖然品牌運營業務及批發配送業務的收入佔比超過90%,系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實際上,百洋醫藥稱產品的品牌運營是公司的核心業務,然而在主營業務的收入構成上來看,批發配送業務顯然佔主要地位。

●過度依賴迪巧,增收不增利●

迪巧系列產品是公司運營的最重要的品牌產品,對公司品牌運營業務及整體業績表現均有重要影響。報告期內迪巧系列收入佔比73.66%、75.15%、62.80%、48.84%。

從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百洋醫藥仍然停留在增收不增利的狀態,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14.0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45%。百洋醫藥對外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上半年毛利率較高的迪巧系列銷售下降,該系列佔發行人品牌運營業務收入佔比從期初的73.66%降至期末的48.84%,而毛利率相對迪巧系列較低的產品銷售收入則有所上升。

儘管如此,在其招股書中,百洋醫藥一直堅稱不會對安士系迪巧產品有依賴。然而,迪巧系列產品毛利額佔品牌運營業務毛利潤和公司毛利潤都是不小的比重,與此同時,迪巧系列產品銷售收入下降,公司整體營收業績都不可避免的受此因素影響。

●關聯企業交叉持股存“利益捆綁”●

值得注意的是,百洋醫藥是美國安士的迪巧系列產品的獨家代理商,而此前,麗珠醫藥曾代理銷售美國安士生產的迪巧產品。

麗珠醫藥又是什麼來頭呢,他與百洋醫藥,美國安士又有着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

麗珠醫藥的創始人是徐孝先,離開麗珠醫藥後創立了中山安士。中山安士為美國安士控股子公司,是徐孝先以其家族控制的“美國安士”與中山市健康科技產業基地發展有限公司(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下屬國有獨資公司)在2003年9月共同設立。

百洋醫藥實際控制人付鋼以及公司董事朱曉衞在中山安士、中山安士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徐孝先間接控制的企業)擔任董事職務。

關於徐孝先與百洋醫藥實控人付鋼,倆人都曾在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職過。

中山安士作為迪巧系列產品的國內分銷商,與百洋醫藥之間有着多重關係。中山安士主要業務為藥品、膳食補充劑的生產及分包裝。實際上,美國安士負責迪巧系列的生產,出口至中山安士,中山安士負責產品分包裝,百洋醫藥負責迪巧系列在中國境內的品牌運營及銷售。報告各期,中山安士為美國安士第一大客户。而報告期內,百洋醫藥則又是中山安士的第一大客户;美國安士又是百洋醫藥第一大供應商。

同時,百洋醫藥是中山安士的重要股東,並且直接和間接方式持有了中山安士27.94%的股份。因部分地區實施了兩票制,經銷商部分產品轉向中山安士直接採購,百洋醫藥又還向中山安士提供品牌服務。

雖然百洋醫藥堅稱與美國安士、中山安士也不存在關聯交易,不過,據招股書顯示,百洋醫藥多次提及與美國安士、中山安士存在“利益綁定”。

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百洋醫藥從中山安士採購商品金額為3.46億元、3.35億元、3.48億元,分別佔當期採購總額的16.86%、13.66%、9.95%;從美國安士及中山安士等公司的採購金額為3.56億元、4.04億元、3.72億元,分別佔當期採購總額的18.43%、16.97%、10.82%。

百洋醫藥不僅面臨品牌運營服務的收入佔比、毛利率呈下降趨勢的問題,還存在過度依賴迪巧,交叉持股,大額採購,利益捆綁的爭議,三戰IPO卻一緩再緩,未來究竟何去何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9 字。

轉載請註明: 百洋醫藥IPO,在依賴與自立間掙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