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出貨下滑產品遇冷 手機產業鏈如何轉型尋機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庫存商品積壓之下,近幾個月來,“砍單”成了不少消費電器企業的選擇,此舉已經威脅到上游供應商,一場需求端承壓的危機正在不斷傳導。據公開報道,三星去庫存的效果不及預期,供應鏈陸續收到三星通知,原訂暫停採購至7月底的時程延後到至少8月底,部分零部件年底前都不會再採購。此種背景下,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們如何尋覓機會挺過寒冬,而市場又能否給予其耐心的等待?

市場遇冷

目前,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正在經歷難關,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2 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112億台,同比下降11%,此前IDC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相較去年同期下滑8.9%。

國內手機市場也未能挽回頹勢,5月16日,工信部旗下中國信通院CAICT 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3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146萬部,同比下降40.5%,其中,5G手機1618.5萬部,同比下降41.1%,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5.4%。

下游承壓,上游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據市場機構Digitimes Asia報告稱,台積電主要客户削減2022年剩餘時間的芯片訂單,同時,繼驅動IC、電源管理IC與CIS影像感測器後,MCU近期也出現砍單降價壓力,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德儀等MCU廠商被傳出報價嚴重下滑。

國內廠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認壓力的存在,例如力芯微以製作電源管理芯片為主,有多個品種的集成電路銷往三星,該公司稱,有些庫存多的物料可能出現延供,也有緊缺的物料在加緊供貨,沒有出現完全延至8月底採購甚至年底都不再採購的情況。但另有消息指出,三星目前智能手機庫存量約5000萬台,約佔今年銷售目標的18%。

至於手機市場能否回暖,業內人士表示並不樂觀,如今的市場局面背後,關聯着全球經濟在增長乏力問題。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疫情及貨幣寬鬆政策導致通脹率大增,嚴重影響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能力,對於手機這樣的耐用性產品,消費者更是抑制住了換新的需求。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則認為,除了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手機產品自身也有發展週期,2008年iPhone3G和安卓的問世開啓了智能手機普及浪潮,此後4G網絡進一步助推,如今智能手機的創新步調已經大幅放緩。雖然企業用打造快消品的思路,實施“機海”戰略,希望通過不斷更新換代維持銷量和利潤,但在整體經濟遇冷的環境下也難以奏功。

危中尋機

“窮則變,變則通”,不少企業為渡過難關,正努力挖掘新的市場和增長點。

首先被盯上的是智能穿戴設備,該領域的增長為慘淡的消費電子市場注入一定的活力。根據IDC數據,2021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總計為5.336億台,相較2020年增長20%。不過業內觀點指出,目前大量可穿戴設備以手機為“中樞”,讓穿戴設備反哺手機銷量恐並不現實。例如長盈精密在財務報告中提到,智能手錶、無線耳機、智能音箱等產品,對智能手機產業鏈有一定消化作用,但作用有限,難以形成根本的改善。

另有企業切入汽車領域,例如水晶光電以光學元器件業務為主,產品可應用於手機攝像頭。目前,該公司大力發展汽車電子AR+業務,圍繞智能坐艙、智能駕駛進行佈局。從數據來看,轉型仍需要一定時間,2021年,水晶光電營收的55.71%來自光學元器件、3.19%來自汽車電子業務。

更有部分企業將目光對準VR等新的消費熱點,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AR/VR總投資規模接近146.7億美元,並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億美元,五年複合增長率將達38.5%。這也引來投資者的期待,北京商報記者在同花順等平台看到,瑞豐光電、聯合光電、韋爾股份等企業均被問及VR產品事宜。聯合光電錶示其具備Pancake透鏡生產能力,該產品被應用於VR頭顯,韋爾股份則表示其芯片已經應用於VR、AR領域。

沈萌認為,在傳統電子產品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發力虛擬現實這一熱點能帶來一定機遇,但能否成為救市良方仍不明朗,尤其對於手機產品而言,手機和VR/AR設備只在通用型元器件具有互用替換可能,關鍵核心部件的可互用性不高。此外,VR產品注重交互感、體驗感,會牽扯到更多科技部門,手機產業鏈企業的技術累在多大程度上能助推VR,仍需時間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