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10日,生豬養殖巨頭牧原股份發佈公告稱,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207億~212億元,同比增長13.93倍至14.29倍,僅第三季度的淨利潤就超過100億元。
但與這份靚麗的成績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牧原股份為代表的養殖企業,近期股價走勢卻讓股民高興不起來。
進入9月之後,前期持續強勢的豬肉類個股突然像踩了一腳急剎,多家龍頭股股價連續下跌,部分股票從高點算起跌幅達30%左右。
這是什麼情況?踩這一腳“剎車”的不是別人,恐怕正是生豬養殖行業從業者自己——此前有養殖業人士根據各大豬企已發佈的在建或擬建養豬項目測算,未來新增養殖規模將達20億頭。
這一巨大的擴產規模無疑將大大改變豬肉供應格局。有業內人士預計,如果這些新增產能全部轉化,未來豬肉價格每斤將跌到10元下方,甚至可能跌到每斤4元至5元。
事實上,近期豬肉下跌的態勢仍在持續。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上旬與9月下旬相比,生豬(外三元)價格下降5.9%,本期價格為31.7元/千克。10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CPI數據顯示,儘管9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25.5%,但漲幅已比上月大幅回落27.1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對於豬週期還能持續多久、規模化養殖是否會讓豬週期趨於消失等問題,業內存在着多種意見,甚至不乏觀點激烈衝突的意見交鋒。
交鋒豬週期:豬價見頂了?
當前的豬週期正處於什麼位置?是仍在緩慢爬升還是已經過了高點,開始拐頭向下?豬肉養殖行業的人士應該最有發言權。
今年8月下旬,湖南一家從事生豬產業鏈經營的上市公司唐人神(002567,SZ;昨日收盤價8.77元)董事長陶一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各大豬企已發佈的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將達20億頭,未來生豬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此前有圈內養豬大户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跌到10元/斤(注:以下若無特別説明,肉價單位均為元/斤)。我更悲觀,屆時肉價跌到4元至5元都是完全可能的。”
該言論一出,讓市場本已存在的對豬肉行情看空情緒有所加劇,“本輪豬週期即將走向尾聲”的聲音此起彼伏。在這一情緒主導下,結合前期大盤走弱,多家此前股價一直高歌猛進的豬肉龍頭企業也開始出現紛紛下跌。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今年8月,全國生豬存欄環比增長4.7%,連續7個月增長,同比增31.3%。8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5%,連續11個月增長,同比增37.0%。
對此,國家生豬市場首席分析師夏晨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一輪生豬週期確實已經過了價格高點。從今年產能的數據看,能繁母豬存欄、生豬存欄都已經同比轉正,而環比增長更是從去年四季度就已開始。豬週期當前已經處在頂部區域,後面整體趨勢應該是向下的。
夏晨豐進一步解釋説,能繁母豬是基礎生產力,當能繁母豬的存欄數量觸底反彈並穩定增長之後,就可以預見到未來生豬存欄、豬肉供應肯定會不斷增加。一般能繁母豬存欄增加後9~10個月,市場上的生豬存欄就會出現明顯的增長。
和能繁母豬存欄相比,生豬存欄離豬肉供給端更為接近,生豬存欄量的增長説明豬肉的供應將走出底部。當這批生豬未來能夠投放到市場的時候,價格肯定會有所下降。“從長期看,這個指標一定可以證明豬週期已經進入下行的狀態。”夏晨豐説。
一位不願署名的豬肉市場證券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豬價現在處於高位,未來會逐步下跌。雖然現在短期豬價還可以,但實際上豬價拐點已經比較明顯了,業內一些機構已經減倉了。”
但行業內也有一些擔憂,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業內的分析主要是基於以往豬週期開始或結束的指標和信號來進行判斷,雖然當前已經開始出現這類信號,但還需要留意非洲豬瘟的因素,如果出現非洲豬瘟疫情的干擾,這類信號不一定能一直延續,不排除會出現反覆的情況。
馮永輝認為,當前還不能完全確定豬週期就已經拐頭向下,雖然從已有的數據看是出現了這方面的信號,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豬肉價格會不會一直確定地跌下去,這仍是不確定的。
交鋒資本佈局:20億頭是認真的?
大量資本湧進豬肉養殖行業,無疑將使生豬產能再上新的台階。但新增養殖的規模有沒有可能達到20億頭,市場有沒有足夠大的胃口來加以消化,這無疑是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今年9月13日,牧原股份(002714,SZ;昨日收盤價76.30元)披露公開發行可轉債預案,擬募資總額不超過100億元,投資於生豬養殖項目、生豬屠宰項目,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生豬養殖項目總投資將達88.69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額達51億元,將投資23個生豬養殖項目,養殖規模接近680萬頭。
9月17日晚,新希望(000876,SZ;昨日收盤價28.78元)發佈公告稱,公司擬繼續加大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擬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年出欄4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四川涼山州年出欄6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河北石家莊年出欄5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上述項目投資額共計18.26億元。另外,公司擬以1.22億元收購天津市精武種豬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10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正大集團、正邦科技、大北農集團、傲農生物等也紛紛發佈公告,提出將建豬場、收購企業,繼續加碼生豬養殖業務。
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養豬協會理事兼秘書長助理潘國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根據正大集團、牧原股份、新希望等規模化養殖企業在生豬養殖方面的擴產規劃來測算,目前國內在建或將建的養豬項目規模有望達到20億頭,但這是根據各大公司規劃的最大值來進行測算的,而規劃中的產能並不一定都會被轉化為實際產量。
還需注意的是,即便上述20億頭的養殖計劃都能兑現,也會因為各公司在時間上佈局的不同步而拉開梯次,不太可能出現一年間出欄20億頭的情況。潘國成分析,我國曆史上生豬年出欄量最高也就是7億多頭,如果出欄量達到10億頭時,豬價就基本不會超過每斤5塊錢,生豬養殖就會面臨虧損,養豬企業就不可能繼續擴大產量,也就意味着豬價過低會反過來抑制存欄量。
“一些規模化養殖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發佈這些擴產規劃可能會有抬高股價的考慮,但最終產量能達到規劃的四成到五成恐怕就已經是極限了。”潘國成認為,當豬肉市場供大於求時,豬價會快速下跌,只要一逼近成本線,生豬養殖企業肯定會減產,繼續擴產帶來的風險,即便是大企業也承擔不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8年,全國的生豬出欄數量分別為72768萬頭、74952萬頭、72416萬頭、70074萬頭、70202萬頭、69382萬頭;生豬存欄量為47893萬頭、47160萬頭、45803萬頭、44209萬頭、44159萬頭、42817萬頭。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無論是生豬出欄數量還是生豬存欄數量,歷年數據都較為平穩,但無論是哪一年的數據,都難以達到20億頭的規模。
馮永輝認為,生豬養殖規模即使能達到20億頭,也不會是1年內的數據,而且不排除有誇大成分。當前國內生豬產能正在恢復,但絕不可能出現一年間到20億頭豬的現象,否則豬價可能就變成了每斤幾塊錢。從歷史週期來看,行業一旦傳遞出縮減產能的信號後,就會快速遏制養豬規模的擴張。否則,企業及相關資本未來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交鋒成本優勢:誰會成第一波倒下的豬企
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如果生豬養殖企業真的持續擴大產能,在未來市場價格可預見的下跌來臨之際,那些難以控制成本的企業可能將付出承受不起的代價。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在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由於現在豬價處於高位,誰養豬都能賺錢。而在豬價跌下去後,就是成本低的賺錢,成本高的虧錢,但也有可能跌到全行業都虧。
“豬企最好的日子應該就在今年,未來日子多半會越來越難過。”上述分析師認為。
在豬週期中,一旦豬價走過高峯不斷下行,行業內必然會進入拼技術、拼成本的階段。在生豬養殖成本方面,規模化企業的採購略有優勢,但其各方面的行政成本又會偏高。
有業內人士給記者列出了數據對比:目前的生豬養殖成本,家庭養殖户成本能達到約7~8元/斤;外來資本新進入生豬養殖行業,考慮到使用新的、高配置的設備,企業成本一般約7.5元/斤;現有的規模化養殖企業中,一部分是依託原有豬場進行養殖,其成本在7元左右/斤,但如果是養豬企業租借豬欄去養豬,成本會比較高,超過8塊錢/斤。
夏晨豐介紹,與以往的豬週期相比,目前養豬的成本有所提升,包括飼料成本、非洲豬瘟防疫帶來的生物安全成本增加等。今年以來,從調研的情況看,相對於非洲豬瘟疫情之前,生豬出欄的成本平均要多100~300元/頭,養殖水平不同增加成本的差異也比較大。
粗略計算,2020年9月以來,全國豬價雖略有回落,但仍維持在34元/公斤以上的高位,按照完全成本17元/公斤,出欄均重120公斤測算,頭均盈利能達到 2000多元。
在較高利潤之下,一頭豬200元左右的成本差異並不會給不同養殖企業帶來太大影響,不過一旦豬週期走向尾聲,豬價持續下跌,甚至是逼近平均成本線之後,生豬養殖行業必然會出現動盪。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所有采訪對象都在強調養豬行業具有很高的技術門檻,行業壁壘最終的表現就是對非洲豬瘟的控制和養殖成本。
近年來,除了原本生豬養殖行業的企業在快速擴大產能外,還有部分房地產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各路資本湧入,生豬養殖行業的門檻似乎並未真正體現出來。
潘國成稱,之所以現在又很多資本進入生豬養殖行業,主要還是利潤很高,即便因疫情損失一定數量的生豬,最終仍有利可圖。但在未來3~5年來,行業內會出現一批企業撐不下去的情況。
潘國成説:“現在很多不懂行的進來養豬,一旦豬價跌破8塊/斤的時候,他們都會撐不住的。其實外行進來,他們養豬的成本還是挺高的,風險也很高,如果沒有掌握系統性的技術,他們的成本控制甚至比不過家庭農場。”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業內普遍對外來資本進入養豬行業有一定擔憂,認為在豬週期逐步走向尾聲的過程中,最先扛不住的會是這些企業。
開源證券分析認為,展望未來,豬價下行週期,投資相關個股應當聚焦具備極致成本優勢及管理能力、高速擴張產能預期的優質豬企,當前頭部豬企憑藉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及管理,具有出欄量擴張的確定性及明確的成本下降路徑,有望實現長期成長。
交鋒結構變化:規模企業進,小散户退?
這一輪豬週期以來,生豬養殖的市場格局發生着肉眼可見的變化,即規模化養殖企業在市場上的佔比不斷攀升,而非洲豬瘟疫情的因素,讓這種變化的節奏進一步加快。
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王俊勳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我國有2600萬個養豬場户,其中99%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場户,這是我國養豬業的客觀現狀。從豬肉產量上看,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接近50%。
近十餘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比例逐步上升。受前期非洲豬瘟的影響,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比例進一步提高。
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500頭以上出欄)佔比,2007年為26%,隨後逐年遞增至2017年的46%。
2016年4月,農業部在《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 (2016~2020 年)》明確提出“規模比重穩步提高,規模場户成為生豬養殖主體”的發展目標,以及“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的主要任務,且提出到2020年,我國出欄5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要達到52%。根據2019年9月出台的《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到2022年應達到58%左右,到2025年達到65%以上。
夏晨豐認為,由於前期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現在對規模化企業來説正是發展的好時機。因為豬肉市場供給缺口較大,目前政策也在積極引導規模化發展,而中小散户又不太敢進來。
此外,當前環保要求趨嚴、仔豬價格處於高位等因素,進一步增加了小散户養殖生豬的成本和風險,所以是規模化企業擴展市場的較好時機。
這一情況,在一些地方也得到了印證。
在中部地區某城市從事豬肉銷售的於鑫(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2019年之前,自己採購豬肉的渠道還比較廣,有很多生豬養殖的小散户都是豬肉供應商,但2019年下半年以來,已經很少有小散户能穩定提供豬肉,主要採購渠道變成了外省的生豬養殖大企業。
對此,潘國成介紹,自己也跟生豬養殖散户長期交流,散户對待是否復養可能不會有太過長遠的考慮,因為他們是“小船”,所謂“船小好調頭”。從今年整體來看,散户復養的規模仍然不大。以廣東韶關為例,今年以來散户復產比例大概只有兩到三成,不過還是在穩步前進。
招商銀行研究院分析認為,我國生豬養殖仍處於規模化進程中,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佔比到2017年雖已升至46%,但參考美國成熟市場規模養殖(1000 頭以上)出欄佔比可達到 90%以上,從中長期來看仍有很大的空間。
交鋒行業變局:規模化養殖能否擺脱豬週期
2000年以來,全國生豬養殖業經歷了多輪豬週期,其中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為一個完整週期,但大週期中也存在若干個小週期。
2019年受豬週期、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產能下降,市場供應偏緊,豬價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也被業界認為是進入了一輪新的豬週期。
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其循環軌跡一般為: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而背後的根源是在市場消費總量較為平穩的情況下,由於豬肉供給量的起伏造成市場供需不平衡,最終導致肉價波動。
隨着規模化養殖逐步佔據生豬養殖市場的主導地位,與廣大散户相比,大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更高,市場信息更透明,養殖規模也會更加穩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散户因豬肉價格波動快速進入或離開而造成生豬出欄或存欄量較大起伏。
隨着規模化不斷提升,未來豬週期會出現什麼變化呢,會因此而消失嗎?
對此馮永輝認為,中國的豬週期不可能消失。市場上豬肉價格與生豬產能相互影響,會週而復始地變化。中國的生豬養殖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目前並沒有壟斷或者寡頭的現象。雖然美國、歐洲等市場規模化養殖比例較高,但它們仍然有豬週期,只是波動得相對更為平穩,沒有國內市場這麼劇烈。
馮永輝解釋説,中國的生豬市場目前還處在快速轉型期,所以市場在發揮配置資源功能的時候,傳遞出的信號對生產者的刺激也比較劇烈,並帶來較大的產能變化。
而在生豬養殖規模化進一步發展之後,依然會存在豬週期,只不過是週期的波動幅度會減小,週期的時間也會被拉長,可能會從現在的三四年一個週期變成七八年一個週期。
夏晨豐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並認為從近兩輪豬週期中已經呈現出一種傾向,即豬週期的長度變長。這主要是因為以往中小散養户可以快速調整自己的生產,由此導致週期快速開始和結束。
而當規模化養殖提升以後,特別是規模化養殖佔比超過一半後,由於自身投資比較大,自我調節的能力更強,即使在週期下行過程中出現了虧損,規模化養殖可以堅持的時間也會更長,這樣週期的時間與之前相比就會更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