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將徹底退出自己一手創辦22年之久的蒙牛乳業。
11月30日晚,蒙牛乳業(2319.HK)在港交所公告董事變更信息。其中,創始人牛根生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該公司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自12月1日生效。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乳業專家宋亮評價,牛根生的退出是一次完美的“謝幕”。他表示,“對於牛根生來説,作為蒙牛的創始人,他對蒙牛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也推動了中國整個乳業格局偏向於國產。”
事實上,近年的牛根生早已退居二線,為蒙牛做投資諮詢等各方面服務,在他手中的蒙牛股份也很少。“這一次徹底退出蒙牛,我相信這是一個完美的終結。”宋亮説。
業內人士分析,此次人事調整接任者多為有中糧背景的人,因此可以認為中糧系對蒙牛的滲透加深了。
自十年前被中糧入主以來,蒙牛已多次換帥,業績雖大幅增長但仍沒實現“雙千億”(2020年市值和營收都破千億元)目標。此番中糧加碼,能否助力蒙牛實現“五年再造一個蒙牛”的新目標,也成為了值得關注的話題。
11月30日至12月2日,蒙牛乳業股票畫出兩條陰線,股價收報43.85港元,市值1733億港元。
牛根生徹底退出蒙牛11月30日晚間,蒙牛乳業發佈董事會成員變更公告顯示,自12月1日起。牛根生辭任該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並解釋稱他辭任主要系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
牛根生,1958年1月25日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1978年開始從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做起,後來又在伊利工作了十幾年,位至生產經營副總裁後離開。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從伊利副總裁的位置離職,創立蒙牛。彼時蒙牛“一無市場,二無工廠,三無奶源”,但7年間創造了年均增長158%的“蒙牛速度”,不久便成為了中國乳業的巨頭之一。
2004年,蒙牛在中國香港主板上市。上市後四五年,蒙牛迎來重大變化。先是2008年牽涉進“三聚氰胺事件”而陷入危機;次年的7月,在蒙牛創立10年後的2009年,引入中糧集團作為最大戰略投資者,中糧集團宣佈聯手厚朴基金投資61億港幣收購蒙牛20%的股權,成為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兩年後,牛根生真正離開蒙牛董事會主席的位置。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業發佈公告稱,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替其為董事會新主席。公告同時披露,牛根生今後將主要投入慈善工作,但保留蒙牛乳業非執行董事一職。
當時牛根生的職務變化,被認為是一退一進。內蒙古蒙牛是牛根生最初成立的企業,也是上市的蒙牛乳業的主要資產和主營子公司,中糧系人士接棒牛根生執掌內蒙古蒙牛,意味着蒙牛正式進入中糧系。
牛根生在慈善上動作不少,作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2010年年底因將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捐出,投入公益慈善事業,被稱為“全球捐股第一人”。
除了慈善工作,牛根生以投資人的角色,涉足了烘焙、零售、教育、高新技術等領域的項目。天眼查APP的工商信息顯示,目前牛根生仍然持股的企業,包括內蒙古馨牛畜牧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球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其中僅內蒙古蒙牛生物質能有限公司等少數通過董事等人員與蒙牛乳業存在一定關聯。
同時,蒙牛也完成了對現代牧業、中國聖牧、妙可藍多、貝拉米等多個公司的收購,銷售額也由2011年的37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60億元,並提出未來3年銷售額破千億元的目標。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蒙牛乳業實現營業收入459.05億元,同比增長22.3%;淨利潤29.5億元,同比增長143.2%。
十多年後的今天,隨着再卸任蒙牛乳業非執行董事等職務,63歲的牛根生,這位蒙牛創始人正式離開了蒙牛,並且公告稱,牛根生此番辭任系因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過去的熱衷的慈善工作。
脱胎換骨,中糧加強蒙牛話語權隨着牛根生的卸任,蒙牛董事會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換血”。蒙牛乳業最新公告的董事會變更信息顯示,中糧進一步增加了在蒙牛的話語權。
據最新公告,蒙牛乳業董事會成員目前共計9位(含獨立董事),此次變化較大,6人辭任,6人新加入。
辭任董事的除了牛根生,還包括:孟凡傑辭任執行董事,焦樹閣(又名焦震)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Julian Juul Wolhardt 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主席、審核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成員,張曉亞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成員及薪酬委員會成員,邱家賜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成員。
新委任了6位董事:王燕、張平、王希、葉禮德、李恆健、葛俊。從履歷信息看,蒙牛董事會的三名執行董事盧敏放(總裁)、王燕、張平均全部來自中糧蒙牛系。至此,蒙牛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代。
針對此次人事大調整,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從蒙牛此次人事大調整可以看出,中糧正在加強對蒙牛的控制,未來蒙牛會成為中糧更核心的業務平台,可以藉助國資背景和中糧的支持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天風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暢在接受中國商報採訪時也表示,蒙牛此次人事大調整,更多是基於公司的戰略規劃。
今年4月,蒙牛提出了“2025再創一個新蒙牛”的戰略構想,打造成一家賦能“個性化營養健康”的營養健康科技產業平台公司,實現蒙牛商業模式、體制機制、發展路徑等各方面的改革、升級和完善,致力於在更長遠的未來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
近年來,蒙牛和伊利的差距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蒙牛內部的不同利益羣體缺少統一的立場。如今,在“雙千億”目標失利後,人事調整後的蒙牛,能否再實現它的“2025再創一個新蒙牛”新目標呢?
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對蒙牛而言,制定理想化的戰略目標本身對公司經營激勵有好處,但實現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困難和現實問題,相信蒙牛會分階段有計劃地推進。高劍鋒則表示,除了蒙牛的內生增長,擅於運用資本槓桿的中糧未來或繼續幫助蒙牛圍繞相關產業進行上下游併購,實現外延擴張。
他同時表示,現在的蒙牛已經不是傳統的民營企業或家族企業,而是一個國際化、具有現代企業性質的企業。
“目前蒙牛已經建立起一個完全開放、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股東引入和退出機制,是現代企業制度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因此,對於牛根生來説,作為創始人,他的退出是符合制度的。”宋亮同時指出,新股東呈現着更加年輕化、專業化的趨勢,這對於未來蒙牛的決策、經營改善、戰略方針決定等方面都非常有利。
“創一代”們都交棒誰?據梳理,在牛根生之前,已有一批早期企業家於近兩年相繼退出。
2021年1月,幾次登上中國首富寶座的鐘睒睒宣佈退休,在被列入胡潤百富榜後,他便辭去了萬泰生物董事長的職務;
作為中國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企業,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也宣佈退休,並把接力棒交給了80後女兒劉暢;
今年,素有“香港地產教父”之稱的施永青發布內部文件,其中包含了內地區域多名高層人事任免,在中原地產工作超30年的中原集團大陸區總裁賴國強和陸成均宣佈離任,中原地產(中國內地)主席黎明楷也宣佈在今年年終退休,由施永青之子施俊嶸接任,二代接班再進一步。
這或許均意味着,中國市場化改革30年後,以“創一代”為基礎的中國商業生態將隨着80後、甚至90後的接班而開始發生變化。
(鈦媒體APP編輯柳大方綜合券商中國、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北京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