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多月,近40家上市公司被退市,發生了啥?
中新財經6月12日電 (記者 謝藝觀)退市!退市!退市!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退市,其中不乏知名企業。
5月以來,近40家上市公司被退市
據中新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5月份以來,截至6月10日,已有37家A股上市公司收到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另有25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
雖然年報披露期是上市公司退市高峯期,但近期如此密集的退市,實屬罕見。
梳理這些被按下“退出鍵”的公司,不少曾家喻户曉,如,廈華電子。
“有了廈華等離子,真想再活500年”,知名演員陳道明曾代言的廈華牌電視機,曾經是很多人家裏的“三大件”。
創立於1985年的廈華電子,於1995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公開資料顯示,廈華電子是中國第一台等離子電視的製造者,也是中國第一家率先從CRT電視(老式顯像管電視)轉型為平板電視的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彩電出口企業之一,曾將TCL、創維、長虹、海爾、海信、康佳等彩電品牌甩在身後。
但在A股市場沉浮27載,期間經歷“披星戴帽”、重組後,廈華電子最終走向退市。
小時候聽着廣告語“科迪湯圓 團團圓圓”,長大後喝着網紅“小白奶”,長在河南的“90後”對於科迪並不陌生。
曾經,科迪乳業創始人張清海公開表示,要把科迪乳業打造為比肩蒙牛、伊利的“中部奶業航母”。近年來,科迪乳業卻陸續出現經營困難、拖欠工資、資金緊張等問題,張清海還因財務造假被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繼地方國資入局保殼未果後,如今只能黯然退市。
除了昔日“彩電霸主”和“乳業巨頭”,“影視黑馬”當代東方、“安防鉅子”東方網力、“電池巨頭”猛獅科技、“人造鑽石大王”豫金剛石、34年老牌房企綠景控股等均難逃退市命運。
最嚴“退市新規”下,公司退市或成常態
以往上市公司退市數量並不多,即使是2021年度,退市公司數量也只有二十餘家,為何今年會如此之多?
對此,市場認為,大量公司退市或與2020年底落地的“退市新規”漸顯威力有關。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發佈退市相關業務規則,對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標準進行完善。
除了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低於人民幣3億元;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連續兩年財務造假,營收、淨利潤、利潤、資產負債表虛假記載金額總額達5億元以上,且超過相應科目兩年合計總額的50%。發生這些情況都會觸及終止上市標準。
“過去退市大多都是在年報披露之後,每年或只有幾家公司退市。”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中新財經記者,但以後退市將會是常態化、均衡的,也就是説一年四季都可能會退市。除了年報、半年報等,公司還可能被“1元退市”標準等趕出市場,投資者用“腳”投票,退市的效率會更高。
據上交所公佈的數據,2020年年報披露後,滬市共有42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25家因觸及新增的財務類退市指標被實施*ST。
此後,退市機制仍不斷“升級”。2021年11月,滬深兩市年底出台多個指南,精準打擊“空殼公司”;今年4月底,證監會發布《關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後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退市公司監管,引導質地較差的企業通過市場化途徑退出市場,促進風險徹底出清。
在董登新看來,美國的股市就是“大進大出”的,A股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數量已逼近5000家,所以也應該有進有退,實現良性循環。“以後每年有300到500家公司IPO,30家到50家公司退市是很正常的,A股市場實現‘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格局就逐步形成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