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瘋狂“帶貨”!奔馳的“鋼鐵駝隊”,架起國際供應鏈“重要通道”!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達1.3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7%。進入2021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更呈現出旺盛的發展態勢。截至2月19日,今年我國的鐵路國際聯運進出口貨運量完成86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1%。不僅為穩定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提供着重要支撐,也為各國攜手抗疫架起了“生命通道”。

  兩個月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山東歐亞班列“瘋狂帶貨”

  在山東濟南,一家口罩生產企業在今年的一到二月份,向歐洲出口了1.21億個口罩。三月初,德國和西班牙的客户,分別要追加2000萬個,波蘭的經銷商也要100萬個,並且要求三月下旬必須交付。眼下,生產不在話下,物流運輸卻成了大問題。

  他們經過測算,從濟南運到德國的漢堡,中歐班列和海運每個口罩運費0.1元,空運雖快,但費用很高,一個口罩運費要1.3元,綜合比較下來,通過中歐班列走鐵路貨運,成為了口罩去往歐洲的最優路徑。

  今年前兩個月,從山東發出的歐亞班列,累計開行241列,與去年同期相比開行數量增長43.5%,累計進出口貨值達到27.4億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從山東到俄羅斯,原本都是通過海運來進行運輸,但受疫情影響,海運的運費一直在攀升。從去年上半年的每箱貨物3000美元,到年底運費增長到1萬美元。物流成本的上升,讓客户在下單時,有些望而卻步。

  一家生產光纖切割機的企業注意到,走海運需要40天左右的時間,而中歐班列只需要20天左右就能到達。

  光纖切割機由於體積較大,在國際運輸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集裝箱進行裝運,預訂倉位比較困難。而且由於發貨量較大,層層代理的國際貨代模式更是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針對這種情況,做中歐班列貨代的公司又為他們定製了專屬的“直客”服務。

  隨着“海上”和“內陸”朋友圈的不斷擴大,目前,山東出發的中歐班列、中亞班列有40多條線路,可以直達17個國家45個城市。

  青島市是中歐班列在山東的另外一個支點,這裏形成了海鐵聯運+中歐班列業務運行模式。在青島港,一船來自俄羅斯的3萬噸玉米到岸後,接力棒就交到了當地鐵路貨運站工作人員的手上。

  經過爭分奪秒緊張作業,很快,海鐵聯運的班列上,裝載上了一百個裝滿玉米的集裝箱,從港區緩緩駛出。

  三個小時後,這100個集裝箱裝載的2500噸玉米,率先抵達了山東濰坊的一家制藥企業。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其餘的兩萬多噸玉米,也陸續運到了這家制藥企業的倉庫。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站貨運中心營銷物流部主任 姚金力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海鐵聯運業務的港口之一,濟南鐵路局青島站貨運中心攜手山東港口青島港合署辦公,不斷提升貨物中轉運輸能力,現已成為我國北方進出口貨物通關效能最高、轉運集約化程度最強的海鐵聯運中心站點之一,年運輸量近千萬噸。截至三月中旬,2021年已經承運了銅精礦、紙漿、化肥、糧食等各類貨物超過60萬噸。

  中越邊境火車小站每天壯觀消殺 力保進出口安全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在中越邊境一個叫山腰的小站,壯觀的消殺場面每天都會上演。從越南老街開往雲南開遠的每趟過境列車,一進入中國境內,全自動噴淋系統立即啓動,開始消殺作業。

  整車消殺完畢後,山腰站值班職工宋富還要對入境車輛進行全面的二次消毒。尤其後續作業手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是重點消殺的部位。

  山腰站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更是中國的南大門。每天有近2千噸化肥、黃磷、鐵礦石等進出口物資在車站交接。一旦班列的運行受影響,就會卡住當地不少企業的“咽喉”。

  2020年受疫情影響,山腰站一度暫停了運輸,導致原料進不來,鋼材出不去,考慮當地很多企業的原料進口和產品外銷的實際困難,很快,山腰站在做好細緻的防疫佈置後,重新恢復了運行。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開展跨境的運輸作業,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要克服很多困難,付出比以往更多的艱辛。

  宋富的家就在距山腰站8公里外的河口縣城,但為防止自己感染,傳染給家人。只要接觸了高風險的車輛,他都主動在站上自我隔離,最長的一次有三個月沒回過家。

  除了做好貨物和車輛的防疫消殺工作,車站對隨車入境的越南鐵路工作人員也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山腰站站長 李雲洪

  中亞班列開行3年來,中越兩國間累計開行貨物列車2826列,共運輸貨物110.69萬噸。2021年,累計開行45列,運送各類貨物1.9萬噸 。特殊時期,依舊穩定運行的中亞班列,為“一帶一路”建設源源不斷地注入着前行的動力。

  52條中歐班列在這裏匯合,滿洲里口岸列車業務猛增

  在位於祖國北疆的滿洲里站,每天凌晨4點,中歐班列的司機們就開始一天的忙碌。他們日常的工作是將中歐班列從滿洲里國門牽引到俄羅斯的後貝加爾站。等到中歐班列在俄方換裝後,再把裝滿進口物資的班列拉回滿洲里。

  滿洲里口岸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經這裏向西可通往歐洲抵達波羅的海沿岸,向東可通過海路抵達日本、韓國,具有陸海聯運的特殊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

  經這裏出入境的中歐班列運行線路多達52條,主要集貨地涵蓋長沙、廣州、蘇州等60個國內城市,到達華沙、馬拉舍維奇、昆採沃、莫斯科等13個歐洲國家的28個城市,貨品種類包括國產的服裝、電腦、飛機零配件等。

  疫情期間,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是滿洲里站運用車間列車員每次出乘標配的裝備,上車時,還要拎着水桶和一袋蔬菜,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列車駛入俄羅斯境內他們要停留十幾個小時,還只能在列車上活動,所以這些食物是他們在俄羅斯的午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了保證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輸,確保重點物資運輸平穩,他們實施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出國司機感染風險。截至3月4日,2021年,經滿洲里站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累計有672列、32145車,貨物量達到了64290個國際標準箱,列車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8.7%。

  【半小時觀察】鋼鐵駝隊擦亮“金字招牌”

  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一趟趟國際貨運班列,把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朋友圈”的距離拉得更近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更是逆勢突圍、呈現“井噴式”增長。國鐵集團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24萬列,比2019年同期增長50%;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全年開行發送19萬標箱,比2019年增長80%;進入2021年,增長的趨勢更加明顯,今年前兩個月,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數量比2020年同期又增長了96%和175%。

  在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沿線奔馳的一趟趟國際貨運班列,像“鋼鐵駝隊”一般,將歐亞交通運輸幹線串聯了起來,成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金字招牌”。我們希望在未來,這個鋼鐵駝隊能夠行穩致遠,在新發展格局下,構建更大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