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新冠疫情貫穿的整個2020年,線下接觸受限,餐飲行業大受影響,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餐飲收入39527億元,同比下降16.6%。
縱使是火鍋細分賽道的佼佼者,海底撈也沒能在暴風雨中獨善其身。疫情初期大範圍關店,復營業後又經歷漲價風波,在艱難運營中獲得信貸資金,甚至有人在知乎提問“海底撈還能堅持多久?”
進入下半年,國內疫情逐漸可控,餐飲行業有序恢復常態,但縱觀整個2020年,海底撈究竟過得如何?3月1日晚間,公司發佈盈利預警,2020年淨利潤同比下降約90%。
而在此之前,海底撈被曝出了“包間監控”事件,媒體報道稱,海底撈在多家門店的包間都安裝了攝像頭。
3月2日早盤,海底撈股價在低開後大幅拉昇,截至午盤報68.5港元,降幅0.51%。
還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券商下調目標價
根據公告,海底撈2020年淨利潤同比下降約90%,而2019年淨利潤為23.47億元,也就是説海底撈去年淨利潤僅約2.35億元。
2020年淨利潤預期下降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消費場景實施的限制;二是匯率波動導致的淨匯兑損失約2.35億元,其中絕大多數為未實現的匯兑損失。
分時間段來看,在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受到疫情影響最大,公司門店客流量減少,平均翻枱率由4.8次/天降至3.3次/天。為挽救業績,海底撈採用了漲價策略來。上半年,其人均消費同比增長8.1%至112.8元,但收效甚微,報告期內海底撈淨虧損9.65億元,也是公司自2018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收入同比下降16.5%至97.61億元。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情影響和業績虧損的上半年,海底撈並未停下擴張的腳步,新開門店173家。
不過,海底撈2020年下半年扭虧為盈,盈利約為12億元。但2019年下半年的淨利潤為14.34億元,2020年同比下滑超16%,海底撈仍沒有恢復疫情之前的水平。
這一業績表現也不及一眾投行的預期。花旗直指海底撈下半年的業績令人失望,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55港元,對應20%的下行空間;銀河證券將海底撈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54港元,相當於較昨日收盤價格(68.85港元)下降21.57%;中金在報告中表示,因翻枱率尚未復甦,而新店擴張速度超預期導致成本上升,下調海底撈盈利預測,並將目標價下調3%至79.55港元。
3月2日港股開盤,海底撈一度跌超3%,其當前股價已較歷史高點回撤20%,市值蒸發超900億港元。
陷入“包間監控”風波,錯在哪裏?
在經歷暴跌約90%衝上微博熱搜之前,海底撈因為在包間裏安裝攝像頭的消息被推上熱搜,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據錢江晚報報道,多個海底撈門店的包間被安裝了攝像頭,每個包間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攝像頭。
對此,海底撈方面回應稱:“為保障消費者用餐安全,各門店會結合門店特點安裝攝像頭設備,包括包間;海底撈注重保護顧客隱私,公司對攝像頭管理設有相關制度、流程,同時通過技術手段強化管控,保障消費者權益。”
首先,本事件的爭議焦點在於餐廳包間是否是“公共場所”。有網友指出,選擇包間的初衷就是為了有私密空間,也有網友覺得可以接受攝像頭,在明處即可。海底撈客服此前表示,包間屬於餐廳,也是公共場所一部分。
根據《北京市餐飲企業治安保衞工作規定》,大中型餐飲企業應當依規在營業場所相關地點設置圖像信息採集點,並設置顯著提示信息,而上述地點並不包括包間。其他一些地方性法規則明確規定,娛樂場所包房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區域和場所,禁設視頻圖像信息系統。
其次,從餐飲經營方的角度出發,安裝攝像頭情有可原,但海底撈也有職責缺失的部分。在包間安裝攝像頭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海底撈此前就發生過不良顧客“碰瓷”事件,有人將衞生巾放入火鍋,也有人將老鼠放入鍋中,惡意向門店索賠。
而海底撈員工也表示,基本每桌都有監控,以便於監控遺失物品和視頻安全,並表示“公司要求無死角查看”。但問題出在海底撈並未明示標出“監控區域”的提示。有知乎網友表示,火鍋店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在包間安裝攝像頭,但要在包間的顯眼位置貼上“監控區域”的提示,或者明確告知客人包間中有監控裝置。
(鈦媒體App編輯楊亞茹綜合自公司公告及財報、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