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券商金股出爐,看好這些個股,春季躁動迎關注
【大河財立方 記者 任浩鵬】2023年12月,市場主要指數繼續向下,仍未走出調整態勢。上證指數月跌1.81%,深證成指月跌2.08%、創業板指數月跌1.62%,科創50指數月跌1.58%。北證50指數繼續一枝獨秀,12月份大漲12.65%。
但值得一提的是,臨近年末的最後兩個交易日,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反彈,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人氣。2023年股市收官,上證指數累計下跌3.7%,深證成指累計下跌13.54%,創業板指累計下跌19.41%,科創50指數累計下跌11.24%。北證50全年上漲14.92%。
2024年開年,市場將會如何演繹?截至1月2日記者發稿,已經有多家券商給出了1月金股名單,並給出了策略建議。
大勢如何?1月份行情如何看?
中國銀河證券認為,當前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看好1月的行情。2023年A股表現不及預期,主要是由於宏觀基本面的恢復不及預期。當前美國利率處於較高水平,2024年降息將是大概率事件;隨着穩增長政策持續推進,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復甦企穩。在內外部環境顯現積極變化的共振下,A股市場有望吸引全球資金重新流入,迎來震盪向上的修復行情。另外,經過前期的調整,當前A股估值已經達到歷史底部區域,建議在結構性放量前,尋找配置機會。
德邦證券認為,1月份要“等待立春”。美債利率下行帶來美國地產和出口鏈條機會。海外利率下行有利於出口鏈條的階段修復。國內加槓桿尚待時日,小盤風格有波動,更要小心的是部分品種擊鼓傳花的風險。
信達證券認為,近期北證50、中證1000、傳媒等之前較強的指數或板塊有所調整,新能源中部分方向出現難得的反彈。這些跡象表明,指數有可能出現樂觀變化,因為歷史上底部大反彈或反轉附近,一般會有以下特徵:一是在長期風格偏小盤的階段(比如2008—2016年),如果指數出現底部反轉,小盤風格可能會階段性回撤或滯漲,大盤風格往往會更強。二是在熊市結束後第一波上漲會有前一輪牛市的影子,而元旦前有所表現的新能源恰恰是上一輪牛市最強的方向。三是底部剛反轉的2~3個月,漲幅最大的板塊大多是超跌類板塊,比如2022年4月底反轉後新能源半導體最強和10月底反轉後消費最強,這些均是之前半年最弱的。當下的超跌特徵最明顯的應該是新能源和地產鏈,一旦出現領漲,則指數有可能出現樂觀變化。
看好哪些方向?策略是什麼?
民生證券牟一凌團隊認為,在中國去金融化過程中,出口需求的恢復將繼續推動中國工業較強的格局,最終的結果就是商品消費優於GDP增長、優於上市公司利潤的格局會長期存在。建議一是關注受益於生產端中游製造流量恢復、同時存在供給瓶頸的上游資源行業的價值重估,推薦油、煤炭、油運、銅、鋁、黃金;二是適當佈局滬深300指數的企穩;三是關注在成長性相對較弱的環境下,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具有紅利股特徵的行業,推薦電力、水務、燃氣、公路。
德邦證券認為,本輪庫存週期中,上游原料主要處於主動去庫存階段,中游製造和下游消費主要處於被動去庫存階段。隨着系列擴需求政策落地有望催化市場走出谷底,防守反擊重視恆生科技和大消費(食品飲料、家電家居、消費建材、汽車、地產、醫藥、消費電子、社服等)。
中原證券認為,微觀經濟繼續回升,財政收入改善,支出力度加大。銀行調降定期存款利率,為貨幣政策打開空間,無風險利率有望繼續下行。美國通脹低於預期,市場預期美聯儲明年3月開始降息。國內市場有望企穩,建議關注機器人、稀土、消費電子、芯片、證券等板塊。
天風證券則維持第四季度策略報告的推薦思路:傾向於尋找一些經歷“戴維斯雙殺”且未來可能出現產業拐點的行業,其中,半導體週期、創新藥產業鏈、電動車,都屬於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戴維斯雙殺的行業,目前處於基本面和PB分位數的底部,同時具有外需屬性、創新屬性,並且如果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也有受益邏輯。
金股出爐,券商1月份看好這些個股
針對當前的大勢,還有各個行業的具體情況,多家券商推出了1月份金股。從各家推薦的公司來看,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科技、資源能源、汽車產業鏈、黃金等板塊。
其中,對於長安汽車,財通證券和民生證券認為,啓源品牌發佈新車型,帶動新能源車銷量增長;整車出口方興未艾;入股華為車BU,佔據智能汽車板塊有利地位。
歲末年初,春季躁動迎來關注
如果有春季躁動,發令槍是什麼?財通證券李美岑團隊認為,要關注國內貨幣寬鬆或者海外資金迴流。國內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降低社融成本,市場預期貨幣政策寬鬆,1月可能較快調整逆回購、SLF、MLF、LPR。海外方面,歐美股市及印越新興市場在美聯儲議息會議轉向後率先迎來上漲,此時全球資金尋找價值窪地,有望迴流韓股、AH股等,帶動市場補漲,北向資金在弱勢市場的“鯰魚效應”較強。此外,如果有春季躁動,則建議關注科創100為代表的小盤成長和旅遊/鋼鐵/水泥/核電的潛在反轉。
廣發證券戴康團隊認為,現下要佈局春季躁動,擇優供需格局優化的成長復甦資產。風格上預計成長股戰略配置價值更高,建議沿着三個“供給側”線索來觀察需求的邊際改善,配置上關注三方面,一是供給出清+需求邊際回暖的成長復甦品種(消費電子鏈、半導體設計、創新藥、機器人);二是中國優勢製造+美國預期補庫提振外需(紡織、化工原料、電子元器件);三是“泛AI+華為”新一輪技術供給創造需求(智能駕駛、XR、射頻、衞星通信)。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