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盈利74.26億到虧損133.37億,2022 年温氏股份還有翻身籌碼嗎?
2021年,温氏股份全年營業收入約649.63億元,淨利潤虧損133.37億,創下其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回看温氏股份2015年上市以來的業績可以發現,其營業淨利潤在2019年達到高點之後,開始出現轉折。2020年豬價高漲的時候,它的業績卻同比上年下滑,給了其他豬企反超的機會。
出欄量與豬價的“摩擦”
那2021年,温氏股份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業績虧損呢?
根據温氏股份發佈的2021年業績快報:虧損原因簡言之就是豬價大幅下跌,養殖成本升高,成本遠高於收入了。
從其出欄數據及當月平均賣豬價格來看,前5個月豬價較高時,温氏股份除了1月出欄量超過100萬頭之外,2-4月出欄量鋭減,5月出欄量有所回升,但此時豬價已經回落。反而是在下半年,豬價低迷時期,温氏股份每月出欄量都超100萬頭,尤其是豬價最為低迷的9-10月,其出欄量佔到全年最高。
據媒體採訪,養殖成本上,温氏股份前三季度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24元/公斤,四季度養殖完全成本或降至20元/公斤。如此來看,温氏股份前三季度也僅有1月和2月盈利,四季度全月虧損。月復一月疊加,最終造成了當下局面。
“公司+農户”模式發展遇瓶頸?
談到業績,就不得不提温氏股份的發展模式。
曾經,“公司+農户”模式一度被稱為“温氏模式”,此種模式需要的資產較少、可複製性強,温氏股份的規模一路高增。但發展至今,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品質把控難、穩定性不高、增量可能達到天花板。
據統計發現,温氏股份合作農户逐年減少。2016年-2020年,温氏股份合作農户數量分別為5.86萬户、5.54萬户、5萬户、4.98萬户、4.80萬户。到2021年6月底,合作農户數變成了4.67萬户。關於此現象,温氏股份解釋道:合作農户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户單批飼養規模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同時部分效率低的農户主動退出合作等。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思考,因為可複製強,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採用這種方式發展壯大,這是否也擠壓了温氏的一部分市場。
而且,“公司+農户”模式中的“保底回收”意味着每年都要保證養殖户的利潤空間,那即使市場變天,承諾給農户的保底價還是要給,豬價下行就加劇了温氏股份的資金壓力。
當然,近幾年温氏股份也對合作方式進行了升級,成了“公司+現代養殖小區”模式。升級後的模式是:公司負責整個養殖小區的租地,並統一做好水、電、路、土地、建設規劃和經營證照的辦理等工作,農户來園區與公司合作。
如此一來,品控難的問題能有效緩解,但温氏也必須加大固定資產投入,這就增加了負債壓力。2020年末,温氏股份負債總額329.12億元。而9個月之後,也就是2021年9月末,負債總額613.2億元,幾乎增長一倍。
打造全產業鏈條,平抑豬週期影響
除養豬業務以外,温氏股份還有養雞、養鴨等其他業務。要想讓養豬板塊持續發展,在市場的高壓下,温氏股份就必須着力減少豬週期帶來業務影響。2021年至今,温氏與多家企業合作,合力打造全產業鏈條,以此減輕生豬板塊受市場影響帶來的衝擊。
2021年4月,温氏股份與嘉吉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往後全面戰略合作、風險管控、數字化供應鏈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2021年12月,與中糧貿易簽署戰略合作。同月,又分別與建發股份、國貿股份、象嶼股份簽署戰略合作,在原材料供應、行情信息共享、物流資源聯動和供應鏈金融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另外,雖然温氏股份2021年養豬板塊虧損巨大,但其並沒有因此“收手”。温氏股份表示:截至2022年1月底,公司有各類可用資金120億元左右。除此之外,温氏還有很多投資性質的項目,如果公司有資金需要可以隨時變現補充現金流,這筆資金規模可達幾十億!
2022年,温氏股份生豬出欄目標為1800-2000萬頭,養豬綜合成本(含淘汰母豬等其他盈虧)目標為8-8.5元/斤。相比牧原6.5元/斤的目標來説,温氏股份的降本之路還是有些漫長。而且,以當前的豬市來看,8元的成本,想要盈利還是很困難。
您覺得2022年温氏的業績能“翻身”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