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為讓公眾確切瞭解中國乳業發展的真實水平,新京報記者近期到伊利集團實地探訪牧場、液奶加工廠、奶粉加工廠等全產業鏈環節,並對公眾關切的乳業標準等問題進行了解。伊利介紹,其生鮮乳各項指標均達到歐盟標準,並在檢測中設立食品安全“三條線”,實行企業標準高於國家標準50%,實際內控標準高於企業標準20%。
生鮮乳指標達歐盟標準
對於乳業標準,伊利集團總裁助理雲戰友表示,我國標準規定蛋白質單位含量不少於2.8g。國際上除歐盟外,其他國家和地區並沒有對生鮮乳中的蛋白質含量進行要求。菌落總數日本的標準為≤400萬CFU/ml,而我國的標準上限為200萬CFU/ml,嚴於日本。
業內普遍認為,並不能簡單地將國標作為評價乳製品好壞的唯一依據。在市場競爭下,企業往往對生鮮乳及乳製品制定了更嚴格的企業標準。
據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在產品和乳品原料質量控制方面,伊利執行嚴於國家標準的原材料質量控制標準。以生鮮牛乳質量控制的部分指標為例,伊利比國家標準增設5個衞生指標,對多項指標根據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確規定。在檢測過程中設立食品安全“三條線”,即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20%的標準,制定內控線。
2010年,伊利生鮮乳平均蛋白質含量3.07g/100g,此後通過推進“七個100%”“三個全面升級”,蛋白質含量連續10年增長,到2020年上半年,平均值已達到3.28g/100g。2010年,伊利生鮮乳的菌落總數平均值為21.87萬/ml,如今均值已降至1.77萬/ml。2015年至今,伊利生鮮乳的蛋白質、脂肪、菌落總數、體細胞指標均達到歐盟標準。
對於公眾關注的國標制定中的企業參與程度,新京報記者瞭解到,《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了制定行業標準的8個流程。2011年,原衞生部相關負責人在發佈會上提到,乳業國標制定嚴格遵守相關流程規定,僅在前期流程中調研、諮詢了三元、光明、蒙牛、伊利、雅培、美贊臣、達能、湖南亞華等中外乳企意見。從最關鍵的審評階段開始,所有企業均不允許參與其中。
產業鏈幫扶聯結,帶動500萬農牧民脱貧
截至目前,伊利所有原料奶合作供應商已全部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伊利還探索“四個聯結”機制——技術聯結、金融聯結、產業聯結、風險聯結,解決農牧民面臨的實際困難。此外,通過嵌入式服務、SOP(標準操作程序)管理、智能管控等途徑加強奶源建設,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脱貧。
2014年至今,伊利在全國範圍內發放奶款超過600億元。伊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近7公斤。截至2020年6月30日,伊利累計為6768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融資560.38億元。
新冠疫情初期,上游牧場普遍面臨物流中斷、物資缺乏、資金緊張、技術薄弱等問題,伊利制定《牧場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導手冊》,指導牧場和奶農開展疫情防控,並調動全球資源為牧場提供10萬餘個口罩、2萬餘套防護服、20多噸消毒液等防控物資,還協調相關部門為牧場辦理綠色通行證,解決物流難題。
為幫助牧場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伊利開通融資綠色渠道,在50天內為上游牧場融資6.7億元,預計全年融資額度將突破50億元。
新京報記者 郭鐵 攝影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