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較1-2月收窄1.5個百分點,增速分別比同期工業、高技術製造業低4.1個和2個百分點。
業內分析指出,在內需、外需下降的大環境之外,電子信息製造業是一個高度依賴科技創新的行業,如果企業在技術上沒有跟上步伐,也會導致其增加值下降。不過,當前ChatGPT爆火,業內對算力相關的軟硬件設備需求劇增,也為電子信息製造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降幅收窄
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1.1%的降幅,相較於2022年1-3月12.7%的增速並不算樂觀。不過,從效益和投資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效益和投資在一季度都有所改善,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營業收入3.24萬億元,同比下降6.4%,降幅較1-2月收窄0.1個百分點;電子信息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5%,比同期工業投資增速高5.9個百分點,但比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低0.7個百分點。
據瞭解,中國對電子信息製造業的投資一直不低,為何2023年開年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增加值同比一直處於下降狀態?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解釋稱,一方面開年國內市場尚未完全恢復,外加出口下滑,需求不振導致增加值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從生產成本角度來説,電子信息製造產業上游核心的芯片材料、高端集成電路等,受到卡脖子技術影響,成本也在增加。兩端疊加,一季度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增加值有所下降。
同時,業內人士周鴻(匿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電子信息製造業是一個高度依賴科技創新的行業,如果企業在技術上沒有跟上步伐,也會導致其增加值下降。如近期爆火的ChatGPT,中國的研發應用步伐便稍顯滯後,在創收上也有一定體現。
就一季度降幅1-2月收窄1.5個百分點來看,受訪者一致認為這是經濟復甦、企業信心逐步恢復的表現。
算力受寵
即便開年數據有所走低,但作為一種軍工結合型產業,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前景仍十分廣闊。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數據,2022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分別超出工業、高技術製造業4和0.2個百分點。而在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在中國41個大類行業中,位居第6,增速同比加快8%,創下近十年新高。
細分到各門類,電子信息製造業主要通過研製及生產各種電子儀器及設備、與電子設備相關的電子元件、電子器件實現人們對於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的需求。目前,由電子信息製造業所形成的一系列產業,已成為集信息採集與加工、電子產品生產、成品檢測、信息存儲、轉換與傳遞、產品分配及應用等的產業羣。
在降幅收窄的背景下,哪些細分行業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周鴻認為,當前科技發展的熱門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5G通信等投資高、回報高的板塊,有望成為未來電子信息製造業新的增長點。ChatGPT的爆火,則可能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客服等領域帶來新的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在一家電信供應商處瞭解到的情況也佐證了周鴻的想法,隨着大模型的爆火,為大模型提供計算服務的GPU等設備供應也變得緊張,該供應商在最緊張的時期裏幾乎只能緊着老客户發貨。
開拓內需
回到宏觀角度看一季度電子信息製造業情況,出口持續下滑引人注目。工信部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8.4%,比同期工業降幅多3.5個百分點。這個數據自2022年一季度11.4%的增速以來,幾乎一路下滑。具體到各類產品,據海關統計,一季度,中國出口筆記本電腦2933萬台,同比下降38.1%;出口手機1.72億台,同比下降12.3%;出口集成電路609.0億個,同比下降13.5%。
在出口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周鴻認為,拉動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要從內需下手,加強國內市場的開拓,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這就需要企業本身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同時也應加強與國外企業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場。
具體到企業的創新,華經產業研究院研究發佈的《2021-2026年中國電子信息製造行業全景評估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建議,一方面,需要研究分析電子製造如何在電子材料、核心設備、芯片等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的短板和不足,強鏈固鏈補鏈延鏈;另一方面,要聚力突破基礎核心和底層關鍵技術,加緊彌補新材料製備技術和關鍵設備的核心製造技術,積極開展5G、AI、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以提高電子製造行業的整體技術含量,從而提升產業鏈集羣的競爭力。
政策端,受訪者一致認為相關行業的扶持政策還需接續,通過資金、税收等補貼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力度,進而擴大盈利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陸珊珊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記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