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研究機構:2040年亞洲經濟總量會超越歐美總和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原標題:德研究機構:2040年亞洲經濟總量會超越歐美總和

  (觀察者網訊)1月25日,德國研究和諮詢機構Prognos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經濟的重心正在發生轉移。2040年亞洲經濟總量就會超越北美、西歐、中歐的總和,其中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分量會增加最多,而亞太地區最大經濟體和動力來源是中國。歐美將在全球經濟中明顯失去主導地位。

(報告封面截圖 來源:vbw官方網站)  1月25日,德國研究和諮詢機構Prognos代表巴伐利亞經濟聯合會(vbw)進行的一項分析報告顯示,未來20年全球將迎來“人口和經濟的轉變”,其中亞洲太平洋地區經濟領域將迎頭趕上。

  “去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是非常致命的”

  報告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即對世界經濟政治目前局勢的分析和未來發展的預測。從經濟的角度,研究者對世界各個地區的消費、投資和基礎設施的預期發展進行了分析,據此認為世界的“中西部”(北美加上西歐和中歐)正在逐漸失去經濟重要性。但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銷售市場,因為起步較高。與前者相反的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及部分南亞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巨大的經濟增長潛力,而德國和巴伐利亞的公司已經在這些增長市場中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尤其是在汽車製造領域和醫療技術領域。在其他細分市場中仍有發展潛力,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研究者認為,經濟能量的轉變也將改變政治局勢。當前的世界貿易秩序實質上是由西方國家——即是那些將失去其經濟重要性的地區——塑造的,再加上長期以來的全球化懷疑論和日益增長的貿易保護主義,世界發展趨勢可能因為這兩點而存在着去全球化的潛在風險。作為高度國際化的經濟體,這將對德國和巴伐利亞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該報告還寫道,2040年亞洲經濟總量就會超越北美、西歐、中歐的總和,其中東亞與西太平洋地區分量會增加最多,而亞太地區最大經濟體和動力來源是中國。由此該研究機構預測,世界經濟實力的天平將由西方向東方轉移,這可能意味着國際經濟交流會迎來新規則,經濟實力對比的變化可能導致世界被劃分為以中國、美國為主的兩部分,逐漸脱離多極化。

  面對這種變化,該研究的作者布爾默(Michael Böhmer)指出,想維持繁榮,最好方法就是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去全球化對世界經濟將會是非常致命的。”他表示,自由貿易與全球經濟秩序的國際分工是現有與持續繁榮的基礎,但美國發起的貿易保護主義、關税戰和各地的產業補貼、技術壁壘,損害了全球化經濟下所有參與者。

  對此,巴伐利亞經濟聯合會總幹事布羅薩德(Bertram Brossardt)解釋説,德國經濟學家和政界人士擔心,中美之間的貿易衝突可能導致兩國之間的長期對抗。屆時,世界經濟將處於動盪狀態,力量對比會發生變化。如果歐洲加入以美國為主導的集團,可能會損失22%的出口和30%的進口;如果歐洲向中國靠攏,出口可能會減少18%;如果歐盟選擇不結盟作為第三選擇,並充當中美之間的獨立力量,那麼估計仍有12%的出口損失。

  “除了接受自由貿易和全球經濟秩序的國際分工之外,我們別無選擇”,布羅薩德説。

(巴伐利亞經濟聯合會總幹事布羅薩德 資料圖)  美智庫:東方大國正加速奔跑

  除了對歐盟未來發展道路的擔憂,這份報告還着重提到了對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判斷——“許多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新興國家正在經歷一個動態的趕超過程”。例如,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將“增加經濟實力”,而該地區最重要的推動力是中國。

  報告中還提到,另據美國一家智庫提供的數據,中國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這一重要技術領域將整個歐盟甩到後面。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1月25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因所投入的研究和對新創企業的高額注資,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雖然尚居領先地位,但中國已開始在這一領域奮起直追,欲迎頭趕上。

  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的這項研究使用30個單獨的指標評估人工智能,包括人才、研究活動、商業開發和硬件和軟件投資。報告顯示,百分制下美國以44.6分居於領先位置,中國以32分緊隨其後,歐盟以23.3居於第三位。

  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在創業投資和研發資金等關鍵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在其他幾個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去年全球500台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中,中國擁有的超級計算機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為214台,而美國為113台,歐盟為91台。而且中國在2018年發表了約24929篇人工智能研究論文,在這一方面,歐盟為20418篇,美國為16233篇。

(2020服貿會上參觀者體驗中醫智能經絡導引機器人 圖片來源:澎湃影像 )  根據Prognos的這項研究,德國和巴伐利亞的公司只是為全球經濟狀況的這些長期變化做好了部分準備。

  “在車輛和醫療產品類別中,我們的公司已經在東亞,太平洋和北美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佔據了有利位置。而在機器和系統出口、道路和能源基礎設施出口方面,迄今為止,德國出口商僅滿足了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購買市場,而北美和南亞區域未來仍有需求空間。”布羅薩德説,這意味着在這些地區仍然有增長機會。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