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的悲歡並不相通,A股也是如此。在不少上市公司因為流動性問題債務違約暴雷,因為虧損不得不出售優質資產以求生存的時候,一家上市公司“輕鬆”掏出了476億元閒置資金。
不要懷疑,小編並沒有少打小數點,就是真真切切的476億元人民幣。一般有錢的人會被稱為“土豪”,而更有錢的則往往被人稱為“神壕”,而工業富聯絕對夠格稱一句A股神壕!
擬使用不超476億元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
3月22日晚間,工業富聯公告,董事會同意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476億元閒置自有資金投資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的安全性高、流動性好、中短期(不超過一年)、保本的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在上述額度範圍內,資金可以滾動使用。
可能會有投資者不清楚,這到底是一傢什麼公司,怎麼會這麼有錢?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知道這家公司的全稱就能理解了。
工業富聯,全稱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為客户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製造服務。
公司致力於為企業提供以自動化、網絡化、平台化、大數據為基礎的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引領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的轉型;並以此為基礎構建雲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高速網絡和機器人為技術平台的“先進製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工業富聯掙不掙錢投資者可能不清楚,但富士康掙錢卻幾乎是人盡皆知的,背靠蘋果的全球消費電子製造工廠能不掙錢嘛。
而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年末,工業富聯流動資產為2472億元,其中貨幣資金有828.8億元。就此來看,現在能拿出476億元閒置資金到也在意料之中。
但問題是,為何是拿着476億的鉅款購買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呢?對這種做法,網友也是頗有爭議。
有網友表示,“這説明公司認為自家股票不便宜,寧願拿利息,也不回購”
還有網友稱,“看成了回購,在準備明天全倉殺入,在細看回購價,才發現是買理財產品”。
不過也有網友對此表示認可,“公司要生存,保留大量現金應對將來可能的風險。如果一味回購,把現金用光了,將來一個小風險就可能讓公司破產,手裏拿着再多的股票也是廢紙,所以股民的角度和企業的角度截然不同。巴菲特是輕資產玩錢的,可以回購,但是重資產的公司必須保留足夠現金”。
這位網友分析有沒有道理先不細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工業富聯應該是稱不上重資產公司的。事實上,從前圖可以看到相比流動資產2472億元,公司非流動資產為194.5億元,不到流動資產的十分之一,而固定資產更是不到百億。
而大多網友對於工業富聯拿錢不回購有所不滿,背後原因也不少。
股價剛創歷史新低
2018年6月8日,工業富聯成功登錄A股市場。彼時多數人沒想到,頂着全球電子設備製造巨頭光環的工業富聯會落得“出道即巔峯”的下場。上市後,工業富聯股價連續大漲一度達到25.78元的位置。但此後邊開始持續走低並跌破了發行價。
如今三年多時間過去了,工業富聯股價低迷的表現卻依舊沒有好轉。甚至就在前不久其股價又創出了歷史新低9.42元。
截止3月22日收盤,工業富聯收漲0.89%,報10.19元/股,目前市值202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工業富聯IPO上市時募集資金272.53億元,當時看來這完全稱的是上鉅額募資了,但沒想到的是就這樣與如今的閒置資金476億元比起來仍相形見絀。
而股價低迷,工業富聯也並非無動於衷,回購也是正在進行中,只是回購金額相比之下就略顯“小氣”了。
3月2日,工業富聯公告,截止2022年2月28日,公司通過股票回購專用證券賬户在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股票2777.29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14%,回購股份的最高成交價為11.6元/股、最低成交價為11.01元/股,支付總金額為人民幣3.14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工業富聯確實是一家超級吸金的上市公司。今日晚間,工業富聯還披露了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395.57億元,同比增長1.80%;淨利潤200.1億元,同比增長14.80%;基本每股收益1.01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税)。
以目前的股價來算,股息率已接近5%,這個算是相當不低了。而對此,網友也多有認可。
國金證券表示,公司作為電子設備製造巨頭,轉型“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受益於規模效應及積極轉型,未來公司有望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及盈利能力。並表示工業互聯網成長空間巨大,公司切入具天然優勢。預計公司2021-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4829/5342/5849 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191/210/226 億元, 給予 22 年 17 倍 PE,目標價 18 元,市值 3560 億元,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評級。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截止今年2月28日,工業富聯股東户數為19.22萬,不知道他們看到公司“壕氣”的做法會有何感想?券商給出的18元目標價又是否值得期待?靜待後市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