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不過的豬週期,是豬企們的輪迴宿命。非洲豬瘟疫情爆發以來,豬價一路上漲之後引發了生豬養殖企業的擴產大潮。最終的結果卻並不樂觀:市場供給過大、產能過剩、豬肉價格連續跌。一些個人養殖户和規模較小的養殖場承受不住壓力被市場出清。
原以為這樣一輪“洗牌”以後豬週期會有所變化,豬價會開始回暖,所以生豬養殖企業們都開始擴大產能。然而市場並不如預期,至今豬價也沒有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那麼是什麼導致的此輪豬週期的下行時間如此漫長呢?
漫長又失常的豬週期下,虧損是所有豬企的宿命
市場普遍認為,2018年非洲豬瘟衝擊下的第四輪“超級豬週期”於2022年4月結束,同一時期新一輪“豬週期”開啓。
然而第五輪“豬週期”的上行週期僅持續半年便早早進入了下行週期,而歷史上四輪“豬週期”上行週期均在15個月及以上。
並且當前的豬肉行情顯示,豬價仍在“磨底”。《中國養豬網》統計數據表明,2022年10月以來,豬肉價格整體呈震盪下行趨勢,且在今年6月下旬跌破14元/公斤。
年內生豬(內三元)價格走勢,來源:中國養豬網
養豬企業的銷售公告也驗證了這一點。温氏股份公告數據顯示,6月,毛豬銷售均價14.27元/公斤。牧原股份6月銷售數據顯示,公司商品豬價格環比5月呈現下降趨勢,商品豬銷售均價13.82元/公斤,下降2.54%。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各養殖企業的生豬銷售價格基本在14元/公斤左右,但即使是業內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其養殖成本也是15元/公斤——也就是説,今年所有的養殖企業都是虧損的。
目前已有16家上市豬企披露半年報預告,除了京基智農靠房地產項目大幅交付扭虧外,其餘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整體虧損金額超過130億元。其中,新希望上半年預虧27.9億元至29.9億元;*ST正邦預虧18億元至20億元;天邦食品預虧12億元至15億元;上半年出欄量超過3000萬頭的牧原股份,預計虧損25.5億元至32.5億元。
能繁母豬出清速度出乎意料的慢
那麼此輪豬週期的上行週期為何如此短暫呢?這得從決定豬肉價格的因素説起。
豬肉的價格波動取決於生豬出欄量,也就是有多少豬被賣到市場上。出欄量越高,豬肉價格越低。比如,2019-2020年,豬瘟導致生豬出欄量大幅下滑,推動豬肉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生豬的出欄量又是由能繁母豬存欄量所決定。正常情況下母豬的繁育週期為4.7個月,一胎一般產仔10-14頭小豬。仔豬需要經過1-2個月的保育期和5個月的育肥期才能出欄。
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干擾下,能繁母豬存欄量往往受到價格的影響。當仔豬價格跌破一定水平的時候,能繁母豬的養殖就會開始虧錢,這就會推動能繁母豬的減欄。反之則亦然。
不過這次與以往的預測不同,即使價格已經低破了養殖成本線,但生豬產能依舊未能出清。
全國能繁母豬從1月開始便持續滑落,好不容易到5月減少至4258萬頭,相比年初減少了109萬頭。但就在母豬存欄將回落到4100萬頭區間內的時候,變故突生——6月能繁殖母豬存欄逆勢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2023年6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96萬頭,月度環比增加38萬頭,增長0.89%。儘管只增加了38萬頭母豬,但趨勢比數據更重要,這體現出全國母豬去產能或已陷入停滯。
導致這一切變化的原因在於,生豬養殖行業的產業格局,跟過去已經截然不同了。
受過去幾年環保政策限制和非洲豬瘟的影響,百頭以下的養豬散户已被基本出清,集約化規模化養殖已成為當前的主流。數據顯示,18家上市豬企共存欄700餘萬頭能繁母豬,已近乎佔到全國總存欄量的20%。
規模化養殖企業選擇逆勢擴張,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這些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出現,正是導致豬週期出現紊亂的變數。規模化養殖企業比誰都清楚逆勢擴張的重要性。
以往當豬肉價格下行到無利或者微利的時候,散户會立馬屠宰母豬出清產能,進而迎來價格拐點,而“種豬-母豬-仔豬-商品豬”的週期是18個月,因而豬價一般會上行18個月左右,比如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的豬價瘋漲。
然而,規模化養殖企業有着強大的籌資能力,而且往往會選擇逆週期投資。僅在6月,就有3家豬企發佈定增公告:神農集團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1.5億元,其中7.1億元用於4個生豬養殖建設類項目;羅牛山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7.96億元,其中部分資金用於建設養殖基地;東瑞股份公告,獲10億定增,其中7.73億元用於黃沙基地“樓房養殖”豬場的建設。
據時代財經統計,從2022年6月12日,為了“補充彈藥”、提高養殖規模,共有8家豬企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合計約160.92億元。從募資規模看,各家豬企募資規模都在十億級別。融資規模之大是A股養殖企業上市以來罕見。
在強大的融資支撐下,這些規模化養殖企業紛紛進行了大規模的逆週期投資。
公開數據顯示,5月底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約298萬頭,創下2021年一季度以來新高。同期,温氏股份擁有的能繁母豬超過145萬頭,較去年底增超5萬頭。神農集團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其目前現有母豬產能已達滿負荷狀態,將繼續推進母豬產能建設,預計到2024年實現17萬頭的母豬存欄規模。
一邊是養殖散户減少,一邊是規模化豬企逆勢擴張,這使得整個行業的集中度大幅提升。
以上市企業為例,目前18家上市豬企能繁母豬存欄總量約為738萬頭,佔全國總存欄17%;2022年出欄量合計超過1.3億頭,同比增幅高達31%,佔全國總存欄約19%,相比上年提升四個百分點。如果將一些非上市的頭部企業也考慮進來,2022年行業前40家豬企的能繁母豬存欄超過1100萬頭,佔比超過25%;而行業前10企業能繁母豬存欄約為800萬頭,出欄量預計超過1.2億頭,佔比約為17%,均為歷史最高水平。
咬牙硬挺的豬企:沒有人願意提前出局
逆勢擴張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豬企緊張的現金流。根據一季報數據,包括牧原股份在內的10家A股上市豬企短期借款已經接近800億元。多家豬肉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70%。
然而,規模豬場的擴張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出於一系列戰略考慮和市場預期。以下是豬企持續擴張的幾個原因。
首先是搶佔市場份額的機會不容錯過。隨着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程度提高,小型養殖户和散户逐漸退出市場,進而讓出了市場份額。對於規模豬場來説,這是佔據市場份額的最後機會之一。未來,隨着養殖結構的穩定,規模豬場將不再像散户一樣頻繁進出市場。
其次,對於那些已經上市的豬企來説,當資金緊缺時,資本會提供支持,但也需聽從資本的指揮。資本要求企業佔據市場,不斷擴大規模。因此,規模豬場不得不順應資本的要求,堅持擴產,即使面臨着倒閉的風險。
最後雖然當前豬價低迷,養殖行業擴張艱難,規模豬場卻抱着一線希望。它們擴大產能的目的是留下足夠的生豬資源,在行業復甦時能夠佔據良好的市場地位。規模豬場預期,在未來生豬市場穩定之後,豬價將回升,他們將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回報。
從未有過的豬週期,或帶來從未有過的回報
從一定程度上説,這一輪漫長的下行週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因此這一輪豬週期的殘酷性將體現得更為極致。那些在週期頂部用高價構建了大批的養豬資產(包括豬場設備人員)以及母豬的豬企,現金流遭受了極大的摧毀。這意味着,時間拉得越長,週期的高位以及期待的回報就會越好。
作為坐上賭桌的回報,這個週期逆行的倖存者,才會成為下一個新週期最大的勝利者。這一點對投資人來説同樣如此。
長江證券陳佳也指出:豬週期時間拉得越長回報越好。從美國的豬週期,包括中國的豬週期背後的核心力量是人性驅動。豬週期在高位的時候大量上產能,在低位的時候大量的淘汰。
不從事這個產業的人來看都覺得這種行為是不是應該調換一下。但是如果我們真正從事這個產業,身處其中我們會跟他們一樣。因為這是人性,人性是不可逆的。在豬價高位的時候一定會更加樂觀,在豬價底部的時候我們就會強化我們的悲觀情緒,這也是人性所決定的。所以豬週期只要是人在這個產業過程中,以人為主體生產的養殖行為或者是人在做這個事情就是不可逆的。
因此陳佳指出豬週期無論怎麼演繹三個特徵是不可能改變的。第一個是週期無論如何演繹,它的週期輪迴和均值迴歸的特點是不可能改變。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低位的時候不能像市場一樣悲觀;第二,在高位的時候不能再參與情緒層面的繁榮。
第三是產業界的一致預期往往是錯的。產業界樂觀的時候根據反身性的理論都會導致生豬的價格向悲觀的方向演繹;當大家悲觀的時候最終豬價會走出樂觀的形態。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歷史上四輪“豬週期”上行週期均在15個月及以上,此輪豬週期上行週期僅持續半年便早早進入了下行週期,超出市場預料。
2. 規模企業普遍選擇逆勢擴張,導致能繁母豬數量依然維持高位,這一方面導致行業集中度提升,另一方面使得此輪豬週期下行時間延長。
3.豬週期並不會消失,越長的豬週期或藴藏着越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