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後哪些最受益?
“二十大”會議之後,國內防疫政策逐漸優化,在市場對疫情衝擊的悲觀預期反應較為充分的背景下,相信不少人們不禁會問,機會真的已經來了?
其實,熟悉我們的粉絲朋友們應該知道,近段時間以來,證星研究院一直是保持的是一種偏樂觀的心態,認為市場中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於是我們近期也逐漸開始一句話邏輯,以及加緊了相關行業、公司等的研究,去嘗試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而在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的背景下,我們發現,以史為鑑亞洲不少國家其實在疫情相關政策取捨上有諸多共性。渤海證券梳理了亞洲主要國家在防疫政策放寬後,產需兩端的恢復情況及權益市場各行業的表現,雖各個國家情況並不相同,但也希望能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啓示:
一、日本:產需兩端恢復較慢
渤海證券統計顯示,日本時下生產端尚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波動中樞;消費端,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低增速水平,不過一般零售、面料服裝和食品飲料等消費項仍明顯低於疫情前水平,主要與失業率尚未恢復至疫情前壓制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有關。
如若以2021年10月1日作為日本防疫政策正式有條件放寬的時間節點,按照萬得一級行業計算各板塊的流通市值加權漲跌幅,統計正式有條件放寬前1個月(T-1)、後1 個月(T+1)、3個月(T+3)、6個月(T+6)的超額收益。結果顯示消費和醫療保健均有所表現:其中可選消費在正式放寬前後1個月均有所表現,但而後出現回撤;醫療保健板塊則僅在放寬前1個月實現上漲,後持續回撤;電信服務、金融數月後表現較好。
二、越南:產需恢復節奏緩慢
越南防疫政策於2021年9月開始轉向。從時下基本面的恢復情況來看,生產端,目前仍低於疫情前水平。消費端,恢復步伐緩慢,各品類消費複合增速均明顯低於疫情前水平,受旅遊業和賓館餐飲業拖累。
行業表現方面,越南防疫政策確認將逐步放開前一個月,消費及醫療保健行業均獲得明顯的超額收益。此外房地產、能源、醫療保健等板塊約3個月後延續持續收益。
三、韓國:產需兩端均超疫情前
韓國政策於2021年11月開始逐步放寬,然從對經濟的影響來看,疫情衝擊已趨於弱化。
生產端,目前已超過疫情前波動中樞。在防疫政策放寬前,韓國工業生產指數和產能利用率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甚至高於疫情前波動中樞。消費端,恢復節奏較快。其中,非耐用品消費恢復程度明顯高於耐用品和半耐用品,主要由藥品和汽車燃料項拉動。
行業表現方面,韓國防疫政策確認將逐步放開前一個月,可選消費行業具有一定的短期收益,不過而後持續性一般;而醫療保健行業在疫情逐步放開半年後,才有所恢復。此外,公用事業、金融等持續性表現較好。
四、新加坡:產需兩端恢復強勁
新加坡防疫政策於2021年6月出現轉向跡象,是以上幾國放開最早的國家,(估計和國土面積小好管理有一定關係)。距今已有一年半時間,雖過程有所陣痛。然站在時下來看,生產端與消費端均超疫前水平。
行業表現方面,新加坡防疫政策步入“預備期”前一個月,可選消費行業獲得明顯收益,而後半年內獲得122%的超額收益;而醫療保健行業剛開始僅在疫情逐步放開後的三個月內,有一定表現。
最後我們來總結下:對比日、越、韓、新四國放寬過程中產需兩端的改善節奏與行業表現,不難發現,失業率明顯改善的韓、新兩國,不僅消費端恢復節奏較快,同時生產端的修復空間也因需求的有力釋放而進一步打開;而日、越受抑於消費動力釋放不足,產需兩端恢復節奏相對緩慢。可見市場的恢復離不開供需的情況。
渤海證券認為:“現階段,國內產需兩端的恢復情況與日、越較為相似。”可見供需雙方仍然有待修復回升。當然今天ZZJ會議強調了,2023年經濟工作的安排是重頭戲,釋放了積極信號。
若對比日、越兩國權益市場防控優化前後表現的話,不難發現在政策放寬前,可選消費和醫療板塊相對來説會一定的刺激表現,正所謂預期先行。然恢復其實也不是一蹴而就,仍需經歷陣痛。事實上,當前市場較為樂觀反映了對防疫政策不斷優化的預期,而無論從供需、出行等各方面數據看還遠遠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要想得到實質性反轉還需要時間。
當然,如果後續市場先生能夠再度給出低估機會的話,還是要積極把握。
參考研報:渤海證券《A股市場專題策略報告:亞洲國家防疫放寬過程中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