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作者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在信託業頻發的高管變動中,正常因素如換屆、調任、退休等是主要原因。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圍繞着行業轉型和業務創新,22家信託公司更換了新掌舵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總裁)。

年內更換高管的信託公司,不乏有“標誌性人物”稱號的閆桂軍於今年卸任、剛上任一年就被免職的金谷信託前董事長徐兵……信託公司“換帥”的背後,又有哪些故事發生?

對於22家信託公司來説,挑戰或許剛剛開始。

1

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

10月9日,平安信託官網發佈了一則變更總經理的公告,內容中顯示由戴巍接替宋成立出任公司總經理職務,公司董事會還對宋成立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來源:平安信託官網

宋成立1992年加入中國平安,歷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等職務。平安信託總經理相當穩定,2003年至今的18年裏,僅更換過兩次總經理人選。

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12年中,宋成立一直擔任平安信託總經理,2017年5月,宋成立再次出任總經理。扣除中間大約一年的時間由冷培棟出任總經理外,其餘時間一直由宋成立擔任。

此次戴巍的調任屬於內部晉升。在此之前,戴巍在平安信託擔任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已有將近兩年的時間。

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戴巍擁有多年的金融從業經驗,曾任職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總裁、平安銀行南京分行行長、中國工商銀行江蘇分行副行長等職務。

實際上,自1月5日北方信託更換總經理後,截至9月末,今年已有22家信託公司“一把手”,更換董事長、總經理、總裁職位的信託公司分別有12家、7家和4家,其中外貿信託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均做出了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信託董事長湯全榮、光大信託董事長馮翔、山東信託總經理方灝均為“空降兵”。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表示,從董事長、總裁、總經理等“一把手”的高管變動情況看,內部調換是最多的,或原職提拔,或大股東委派。

他認為,近三年信託公司的高管變動很頻繁,變動情況多有相似之處,但這都是為了實現信託公司的穩健轉型做出的調整。信託公司高管密集變動,與信託業轉型的大背景息息相關。

2

歲月不再靜好,人事變動只是開始?

年內信託公司“一把手”更換近三分之一,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2020年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要求,信託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向他人提供貸款或者投資於其他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計實收信託的50%,監管設定了信託非標資產投資比例限制,對非標資產劃出了明確的“紅線”。

金樂數據分析師廖鶴凱稱,信託行業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傳統業務到了瓶頸期規模受限,行業發展在經歷下行週期後今年才開始企穩。原有的非標業務,特別是其中的房地產業務、基建業務面臨結構性調整,信託公司發展方式正在重大轉變,發展思路也有較大調整,合規經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資管新規環境下,當信託公司優化並引入專業人才後,其戰略佈局也做出了調整,業務轉型的腳步加快。近年來,投資類信託實現快速增長,相反,融資類信託規模從去年3季度連續下降。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今年二季度數據顯示,2020年2季度以來,投資類信託規模迅速接近事務管理類信託。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資類信託規模增至7.6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33%,環比增長8.96%投資類信託佔比升至37.00%,同比上升12.31個百分點,環比上升2.61個百分點。

在監管明確要求壓縮融資類信託的情況下,融資類信託規模自2020年3季度以來連續下滑。截至2021年2季度末,融資類信託規模降至4.13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環比下降7.24%;融資類信託佔比降至20.02%,同比降低10.27個百分點,環比降低1.84個百分點。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下,投向房地產的資金信託持續下滑。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向房地產業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08萬億元,同比下降16.94%,環比下降4.39%;房地產業信託佔比降至13.01%,同比降低1.16個百分點,環比降低0.60個百分點。

“引進或者調配適應新時期公司的發展需求的人才,指引公司合規穩健的持續經營下去,是現階段不少公司高管發生變動的底層原因”。廖鶴凱表示。

在信託新規明確信託機構非標比例限制的情況下,過去以非標業務為主的信託公司在不斷向標品類信託業務靠攏,成為信託公司展業的重心之一。

標品信託,主要將信託資金投資於公開市場發行交易的金融產品的信託業務,投資的底層資產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標品信託主要有三大代表產品,分別是ABS,固收類、TOF(基金中的信託)。自2020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成立標品業務部門,招募專業人才進行相關佈局。

標品信託在發行數量和規模上都不容小覷。

根據用益信託研究院發佈的9月13日至9月19日這一週,集合信託市場中,標品信託發行123款,較此前一週增加40.82%;發行規模為118.78億元,環比增加39.27%。

有業內人士認為,標品信託業務的風險控制需要通過專業化的投研體系,通過深入專業的市場研究,提前預判市場風險,有效控制市場波動風險。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個別機構前高管因紀律等問題被免職。

6月初,外貿信託總經理劉劍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任職獲批僅4個月9月8日,金谷信託前董事長徐兵被免職,這離職其上任剛滿一年,是什麼原因被金谷信託董事會罷免?華夏時報曾援引消息稱是因徐兵被“雙規”所致,不過目前尚無官方消息。

3

信託界頻繁強調“提升風控能力”

有信託公司在更換高管人員前,產品還暴露出風控隱患。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光大信託有3只信託產品發生違約,合計涉及資金逾10億元, 包括“信益21號”、”智興5號”、“弘信6號”等產品。

上述延期兑付產品,早在去年10月份已經全部完成兑付。

此外,已經離開東莞信託的兩位“掌舵人”黃曉雯、陳英任職期間,2020年上半年,東莞信託捲入轟動一時的武漢金凰假黃金案件。

8月末至9月初,多家信託公司召開了2021年年中工作會,加強風控、夯實收入等關鍵詞在會上被頻繁提及。

“創新轉型就是要走出舒適區,打破固有風控思維模式和路徑依賴,但絕不能因為創新轉型就降低風控標準,而是要建設適應公司戰略轉型的風控能力。”中國外貿信託董事長李強表示。

北方信託在2021年年中工作會上明確,持續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增強風險預警、管控和化解能力。

光大信託在年中工作會上,要求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加強投後管理力度,向不良資產要收益。

今年10餘家信託公司首席風險官、風險總監也發生了變動,例如:金谷信託、五礦信託、華潤信託、北京信託、天津信託、中糧信託、平安信託等。

資管新規下,信託公司經營管理能力的差距逐漸被拉大。對於投資人,最關注的還是此前信託項目能否如期兑付,你認為哪家風控能力更強?歡迎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1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內22家信託公司更換高管,背後有哪些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