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暢通科技與資本高效循環 鍛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截至6月20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293家,總市值突破4.2萬億元。以科創板為代表的增量改革,持續釋放出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孕育創新經濟的澎湃能量。

中國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與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交匯期。專家指出,近年來,在關鍵性制度創新撬動下,支持科技創新的賽道愈加清晰,中國資本市場逐漸成為新經濟集聚地、科技企業理想上市地,適時承擔起引領創新經濟發展的新使命,賦能創新發展,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支持科技創新 資本市場持續發力

“資本市場怎樣服務於經濟轉型?首先要做的就是支持科技創新。”數年前,證監會研究中心的一位專家就曾指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需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

近些年的不斷實踐,更加使各方認識到,資本市場是經濟轉型升級重要助推器,影響着經濟新動能鍛造。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的正是一大批像微軟、谷歌和蘋果這樣的公司。因此,對標納斯達克,辦好科創板、改革創業板,就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經濟增速換擋的當務之急。”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説,資本市場要為經濟轉型作出貢獻,就應以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資渠道助力中國企業,特別是“硬科技”企業發展。“這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行穩致遠的重要舉措之一。”他説。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服務經濟轉型、支持科技創新的代表性動作之一。“科創板集聚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科創板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

“我們將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證監會近期重申,將切實發揮好資本市場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激發企業家精神和人才創新活力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支持滬深交易所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培育“排頭兵” 打造“集團軍”

力挺科技創新,資本市場不止是科創板在行動。業內人士介紹,當前,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正按照錯位發展、良性競爭原則,共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深化。伴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豐富完善,資本市場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的樞紐作用明顯增強。

創業板已成長為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地,超過9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成擁有自主研發核心能力,超過6成屬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的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創業板公司擁有與主業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11萬餘項,解決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

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風險投資基金隊伍日益壯大,為科創企業股權融資提供有力支撐。權威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我國存續私募基金106345只,存續基金規模17.82萬億元。其中,存續創業投資基金11749只,存續規模1.87萬億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已發展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極大激發了風險資本對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功能。

“資本市場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也離不開資本市場。”關於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話題,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此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市場正在大力服務科技創新。風險投資、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都在為科技創新提供服務。

“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成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更好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證監會近期在部署“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重點工作時明確。

補齊制度短板 完善支持體制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資本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經濟能力大幅增強的同時,仍面臨一些短板和不足。為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需補齊制度短板,完善支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資本市場將在進一步暢通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高效循環方面擁有更大發展空間。

“除支持科創企業上市外,還應鼓勵上市公司以CVC(企業風險投資)基金模式加大創新投入。此外,應充分發揮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和地方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作用,與證券交易所一道,從不同維度出發,聯動為科技企業融資、技術轉讓提供交易市場和平台。”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建議,進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資本市場可為人才提供股權、股票期權等多種可變的薪酬激勵。“倘若有市場認可的實質性發明創新,市場會通過股價反映多年現金流,實現創新資本化,這將為相關人員帶來可觀回報,形成有效激勵。”田利輝説。

站在新起點上,資本市場壯大創新創業企業、孕育新經濟模式、助力實體經濟向創新型驅動的使命更為緊迫。在前述採訪中,閻慶民透露,證監會在研究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基礎制度。

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有望培育出一批有市場前景的科技企業,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槓桿效應,助力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實現資本、科技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循環。(昝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