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李玉坤)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上,代表審議財政部《關於2019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報告提出,當前,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盪。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財政運行壓力增加。從財政收入看,受疫情衝擊、減税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1-4月財政收入下降14.5%,預計今年後幾個月,隨着生產生活秩序恢復,財政收入開始企穩回升,但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二季度可能維持負增長,下半年可能出現恢復增長並回補部分上半年減收。
財政部的報告指出,今年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堅持精打細算、把錢用在刀刃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報告提出下一階段重點財政工作。
1
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461億元
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繼續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461億元,連續五年每年增加200億元,並通過結轉資金再一次性增加300億元,進一步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掛牌督戰地區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的地區傾斜。
推動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重點支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大氣、水、土壤等方面污染防治資金分別安排250億元、317億元、40億元。
切實做好防範化解風險工作。綜合採取各類措施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嚴禁搞虛假化債,絕不為解決短期問題而留下後遺症。
2
支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促進消費回暖,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支持各類商場、市場全面復商復市、生活服務業常態化運營。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汽車電動化。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中央財政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全部轉給地方主要用於公共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比上年增加224億元。中央財政向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注資500億元,支持發行5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用作資本金,加大沿海乾線高鐵、城際鐵路和沿江高鐵項目建設力度。
3
支持保居民就業
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539億元
把保居民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539億元,用好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提取的超過1000億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以及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促進地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突出支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羣就業工作,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
4
支持保基本民生
安排困難羣眾救助補助資金1484億元
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增長8.3%、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增長11.8%、學生資助補助經費增長9.6%、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補助資金增長9.2%。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55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基本公共衞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74元,新增基本公共衞生服務財政補助經費全部用於城鄉社區。按5%的幅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同時適度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中央財政困難羣眾救助補助資金安排1484億元,支持各地做好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中央財政醫療救助補助資金安排286億元,用於減輕困難羣眾的醫療負擔,做好醫療保障託底。
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安排707億元,重點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發展租賃住房,加強城市困難羣眾住房保障。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安排185億元,繼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
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安排152億元,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5
支持保市場主體
個體工商户所得税延緩到明年繳納
前期已出台的部分階段性減税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所得税延緩到明年繳納。
減免國有房產租金,鼓勵各類業主減免或緩收房租。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減半收費,將綜合融資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2020年新增再擔保業務規模不低於4000億元。
6
支持保糧食能源安全
支持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利用
今年將強化耕地保護與農田水利建設,支持新建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4000萬畝。落實扶持生豬生產恢復政策,穩定和保障國內豬肉市場供應。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面發展。
着力保障能源安全。
繼續支持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採利用,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促進能源結構調整。
7
支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支持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落實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試點政策,大力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支持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建立與支持創新相適應的政府採購交易制度、成本管理和風險分擔機制。
支持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釋放科研機構和人員創新活力。
8
支持保基層運轉
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長12.8%,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不含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增長7.5%,高出中央本級支出7.7個百分點,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安排2796.1億元,安排特殊轉移支付6050億元,用於支持地方落實“六保”任務。
9
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安排350億元用於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完善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財政政策,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安排350億元,引導地方特別是城市政府積極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户,切實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支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紮實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措施,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10
支持國防、外交工作
重點保障國防支出
圍繞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大局,重點保障國防支出,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資金保障,健全配套政策。完善優撫安置政策,支持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好退役軍人待遇。支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