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要有“個性”

  在一片期待中,理財子公司終於在去年誕生了。

  作為銀行理財轉型的關鍵一環,理財子公司從無到有,從1家到12家,市場對其發展寄予厚望。在過去一年探索中,理財子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然而,當前理財子公司還有一些不足,突出表現為各機構產品之間的差異不大,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在產品佈局上,多家理財子公司均表現為以現金管理類、固收類以及“固收+”產品為主。

  當然,針對固收類產品過多的情況,各家理財子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嘗試,未來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也將有所提升。比如,中國建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建信理財已經在權益類產品方面提前佈局,強化自身投研能力,豐富風險防控手段,以“固收+”產品及混合類產品為切入點,推出被動指數策略、α主動投資策略以及目標日期策略的理財產品,逐步提高客户對權益類資產的接受度。光大銀行全資子公司光大理財則表示將打造權益類產品工具化特色體系,並在5月15日創新發行了首款直投股票的公募理財產品——陽光紅衞生安全主題精選,直接定位於“權益類”產品。

  可以預見,各家理財子公司未來在產品體系佈局上將呈現差異化發展趨勢,固收類、權益類將成為靈活配置的標的。

  不僅是產品類型,要想吸引更多投資者,理財子公司還必須打造個性化標籤,才能真正脱穎而出。可喜的是,目前各家理財子公司在發展策略和核心競爭力培育上,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在調查採訪中,有業內人士明確告訴記者,各家理財子公司在品牌與客羣建設、母子公司統籌協同機制、銷售渠道拓展等方面已經有諸多研究和嘗試。

  此外,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隨着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的逐漸深入,在打破“剛兑”、市場競爭機制日趨完善的當下,資源向具有優勢的頭部機構集中的趨勢凸顯。換言之,規模較小的理財子公司應提升危機意識,不應在發展中過分追求“大而全”,應結合自身優勢,包括地域優勢、人才優勢和產品優勢,為投資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做到產品個性化、“小而精”,從而構建核心競爭力,贏得長遠發展。(秦 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49 字。

轉載請註明: 理財子公司要有“個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