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板塊大幅回調 14股上週獲北向資金增持過億
新華社北京3月15日電(記者張小潔)醫藥板塊高估值仍在持續消化中,申萬醫藥生物指數春節後已累計下跌15.90%。不過,上週(3月8日至12日)後三個交易日,醫藥板塊連續走高,多隻白馬股強勢反彈。當週14只個股獲北向資金淨買入額過億元。
同花順數據顯示,上週申萬醫藥生物指數累計下跌3.70%,跑輸滬深300指數1.49個百分點,板塊內366只個股中僅52只上漲。細分領域看,六個子板塊全部下跌,其中化學制藥和醫療器械跌幅居前,分別下跌4.84%和4.48%,醫藥商業、生物製品、中藥、醫療服務全周跌幅分別為4.08%、3.83%、2.92%、1.27%。
但3月10日開始申萬醫藥生物指數連續三天上揚,累計漲幅3.83%。期間,板塊內163只個股股價上漲,智飛生物、愛爾眼科、萬泰生物等多隻千億市值公司漲幅超10%。同時,61只醫藥股上週獲北向資金增持,其中愛爾眼科、昭衍新藥等14只個股周內北向資金淨買入額過億元。
春節以來,醫藥生物板塊大幅回調。2月18日至3月9日的14個交易日裏,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下挫19%,板塊內超半數個股股價下跌。其中,通策醫療、愛美客、歐普康視、愛爾眼科跌幅超40%,還有39只個股跌幅超20%。渤海證券指出,截至3月9日,申萬醫藥生物板塊剔除負值情況下,整體TTM估值為39.44倍,相對於剔除銀行股後全部A股的估值溢價率為58.56%。
國海證券稱,近十年醫藥行業兩次較大幅度回調分別出現在2011年和2018年下半年,與本次下跌不同的是,前兩次醫藥板塊本身都有較重大政策性利空出爐,行業估值邏輯和利潤預測產生劇烈變化。2011年國內公立醫院藥品採購推出首次“集採”的探索方案,2018年下半年疊加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國家醫保局成立後的首輪正式集採,重大的行業利空重塑了製藥板塊格局和估值邏輯。而此次下跌政策層面無不穩定因素,醫保局的相關集採活動和國家醫保談判已經常態化,且高景氣細分行業的增速顯著高於前兩次下跌時的行業增速。
機構普遍認為,醫藥行業基本面依然良好,產業升級趨勢沒有改變,看好優質醫藥企業中長期發展前景。從基本面看,截至發稿,醫藥板塊已有13家公司發佈了2020年年報。其中12家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戴維醫療、冠昊生物歸母淨利潤同比翻番。此前,在發佈業績預告的218家上市藥企中,143家預計2020年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和減虧),佔比達65.6%。
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醫藥製造業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49萬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利潤總額3507億元,同比增長12.8%,而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收入和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6%和8.2%,表明2020年第四季度醫藥行業持續改善。
光大證券研究表示,臨近年報和一季報披露,市場關注點會重新回到業績主線上來,看好醫藥板塊今年一季度景氣度持續向上,疫情受益和疫後加速修復兩個方向存在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