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商務部2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11日-17日),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821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週增長28.7%,比2019年春節黃金週增長4.9%。相關人士指出,2021年春節黃金週,居家購物、網上過節、到家服務、近郊遊玩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品質性、升級型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消費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品質商品消費旺盛
商務部介紹,2021年春節黃金週,居家用品消費大幅增長,年貨禮盒、家電家居、休閒食品、換季服裝、健身器材等傳統產品銷售火熱,再加上春節恰逢情人節,金銀首飾、美妝產品、鮮花手禮等品質商品消費尤為旺盛。
春節期間,商務部重點監測零售企業的珠寶首飾、服裝、通訊器材、家電數碼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60.8%、107.1%、39.0%和29.9%,部分電商平台健身器材銷售同比增長49%。廈門等地鮮花銷售量比去年增長30%以上。10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幅超200%,達到2019年春節同期86%的水平。
“今年春節,全國消費市場總體表現不俗,消費潛力進一步得到釋放。”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對本報記者分析,在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供應、促消費,各類企業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堅持不打烊,整個市場供給更豐富,如不少餐飲企業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推出的年夜飯套餐、半成品年夜飯外賣銷售火爆。
商務部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大型支付機構監測餐飲商户銷售額同比增長約1.3倍,部分外賣平台線上餐飲消費額增長2倍以上。除夕當天,有的平台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70%,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位居前五。青島線上年夜飯套餐銷售數量同比增長近3倍。上海、安徽、青海、陝西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79.0%、40.5%、21.0%和18.1%。
新型消費潛力迸發
面對疫情防控和就地過年的新形勢新情況,全國消費市場呈現出新特點新變化,網購年貨、“雲端過節”、數字紅包等消費方式成為今年春節新潮流。
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台監測顯示,春節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累計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6.6億件,同比增長260%。“春節快遞包裹大多是食品、農特產品和親友之間互寄的禮物,直接反映了線上消費的蓬勃活力。”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主任王豐説。
關利欣認為,2021年春節黃金週,新型消費潛力得到釋放。安全、智能消費迅速壯大,無接觸交易服務加快發展,藉助不打烊的網購、快遞等渠道,就地過年羣眾與家鄉親人互寄年貨特產,“線上買買買”有力支撐了整體消費。
“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地方和企業開展的‘全國網上年貨節’,假期前6天網絡零售額超1200億元。”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隨着5G和4K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越來越多人隨時隨地“雲”過年。河北、福建、山東、廣西、甘肅等地羣眾在“雲端”看煙花、逛廟會、賞花燈、走親友、買年貨,感受年味。雲南、廣東、湖北、黑龍江、新疆、西藏等地開展“一部手機逛商圈”、“線上雲花市”等活動,線上領券、線下打折,讓就地過年羣眾得實惠。北京、深圳、蘇州等地發放上千萬元的數字紅包,讓當地羣眾率先享受智能科技帶來的特殊年味兒“大禮包”。
就地過年拉動多類消費
今年春節期間,就近休閒廣受歡迎。國家電影局2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11日至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78.22億元,繼2019年達到59.05億元后,再次刷新春節檔全國電影票房紀錄,增長32.47%,同時創造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週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
據統計,今年春節檔觀影總人次為1.6億,比2019年春節檔增長21%。截至2月17日,今年以來的總票房已達115.88億元,觀影總人次為2.62億,國產影片票房為112.26億元。
在關利欣看來,服務“就地過年”,多部國產電影的上映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就地過年帶火本地遊、周邊遊、短途自駕遊,公園、景區、博物館、滑雪場等休閒娛樂場所成為不少就地過年羣眾的選擇。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接待市民在京遊人數491.1萬人次,同比增長7.3倍;本地人在京遊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12倍。其中,延慶、密雲、懷柔等郊區住宿消費額同比增長3倍以上。此外,上海崇明、青浦、嘉定等郊區住宿消費額增長2倍以上。
“總的來看,今年春節黃金週消費市場的強勢表現凸顯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關利欣説,接下來,隨着疫情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就業形勢更趨穩定,消費環境持續改善,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會逐步回升,消費有望進一步回暖。